野釣環境下,棗核漂、長身漂,該如何選擇?

simon0813


在野外作釣由於景色宜人,空氣清新,魚種豐富,受到許多釣魚人的追捧。但野釣時想要獲得比較滿意的魚獲,我們還要根據當時的魚情、水情等相關因素,來合理的調整我們的作釣方式。尤其是浮漂的選擇,有些新手釣友,對這方面,還有一些盲區,下面我來詳細介紹一下各種漂型的作用。



現在市面上的漂型主要分為棗核型、長身型和圓肚型。

一、棗核漂

顧名思義就是漂身像棗核,這種長菱形的浮漂。其翻身下沉速度適中,極易發現在下沉過程中的魚口。一般棗核漂都為長腳,穩定性相對較好,可以有效降低走水和颳風帶來的干擾。到底後,信號反應靈敏、真實,也是因為這些優點,成為現在釣魚人,最喜歡使用的漂型之一。

二、長身漂

是指其漂身細而長的浮漂。此種浮漂翻身下沉速度較快,受水的阻力較小,靈敏度比較高,動作幅度大,穩定性又非常好,可以過濾掉小魚鬧鉤和蹭線時的雜亂信號,是垂釣底層魚類的必備浮漂。


三、圓肚漂

指漂身為圓形或橢圓形的浮漂。此種浮漂翻身、下沉比較緩慢,但在有魚吃口時,浮漂反應非常靈敏,長用於打行程、釣截口和冬季垂釣輕口魚使用。

不同的漂型,針對不同的垂釣方式,但根據作釣目標魚體的大小,要選擇不同吃鉛量的浮漂,然後結合作釣時的水情、魚情,來適當調整我們的調釣方式,才可能獲得比較滿意的魚獲。

以上是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有不同看法和更好的垂釣方式,請在下方回覆,謝謝。


悠然小釣


這個野釣情況現在浮漂也分季節性的。首先我們瞭解一下棗核型浮漂的作用。翻身快,下沉速度慢,抗走水,給口信號明顯。長身浮漂就是翻身慢,下沉速度快,適合釣底,穩定性好,也抗風浪。那麼怎麼根據季節來現在呢。夏季,中上層小雜魚多,搶食厲害,這時候就需要翻身快,下沉快得浮漂,那麼這時候就應該選擇長身浮漂了。冬季上層小雜魚少,魚的活性不高,那麼這時候就應該選擇下沉慢,可以起誘魚效果的棗核型浮漂。個人見解,不足之處請諒解。謝謝!


到處尋你


原來浮標買了很多種,不下百支,都是高檔貨,各種用途越搞越糊塗,每次釣魚都要換七八支漂,光花在調標上的時間就不少。現在一支長腳長尾棗核標基本能勝任各種釣法,省時,省力,省錢。魚也沒少釣,幾十年基本沒有過空軍。十幾年臺釣下來覺得野釣不如傳統釣好,靈活方便,沒口隨時換釣位。個人意見而已。


21世紀酒仙


漂型與魚情:

粗短身軟尾浮漂適合釣翻身,

粗短身硬尾浮漂適合釣中下層

短身短尾浮漂適合釣上層

長身細硬長尾浮漂適合釣中下層快魚

小號細長身細硬尾浮漂適合釣底層滑魚

細長身短軟尾浮漂適合釣底層輕口滑魚

急收肩長身細硬尾浮漂適合釣涮口滑魚

竹腳短身細硬尾浮漂適合打快魚。

另外棗核漂抗走水效果好一點。


阿俊戶外野釣


字少。好記一些。

淺水用短漂。翻身快。太淺也不會出現漂和子線纏繞。

輕微走水選擇棗核票。穩定性好點。不容易出現漂慢慢的下沉。口輕找不準

我比較喜歡50cm的長腳棗核漂。 化氏湛廬。用慣了。

冬天用長肚子蘆葦漂。輕微的信號放的大。


流氓超仙人


現在隨著釣法和技術的進步,都是以棗核漂為主,以棗核的圓經(粗細)和材質為吃鉛量。以尾和腳的長短決定釣多快的魚。個人認為超過四兩以上的所有魚總長不能低於45釐米!


尊者浮漂


根據地理環境,水深,等因素來選擇浮標的使用


馮熈語520


這個要看哪個季節釣那種魚,還要根據每個釣場來定,對我自己而言,一般裝備帶足,不管釣走水還是靜水,東西是死的,人是活的,辦法是想出來的,個人觀點,大師唔噴。


大表哥戶外釣魚


野釣主要看浜好不好,7分靠好浜3分靠技術!想當年新江灣機場還沒開發的時候,我一個5元買的雜牌漂用的一樣很嗨皮!現在上千塊的裝備一樣白板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