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欽州市概況

欽州,前身為管轄廣東省欽廉四屬(欽州,合浦,防城,靈山)的欽廉專區,欽州地區,廣東省湛江地區欽縣,廣西欽州縣。

[1]現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於中國西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南海之濱,北部灣經濟區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的中心位置,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2017年末,欽州市戶籍總人口410.92萬人,比2016年增加1.79萬人。[2]

欽州市是“一帶一路”南向通道陸海節點城市,北部灣城市群的重要城市,擁有深水海港亦是國家保稅港的欽州港。[3]南欽高速鐵路作為廣西北部灣地區的主要鐵路運輸通道構成了中國西南地區連接東南亞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3][4]

欽州市是嶺南廣府文化重要的興盛地、傳承地之一[5],廣府民系下分支的欽廉民系正是世居此地,漢族與壯族是欽州的世居民族[6]

欽州北鄰廣西首府南寧,東與北海市和玉林市相連,西與防城港市毗鄰,轄2縣2區,另設有欽州港經濟開發區和欽城管理區。

2018年12月,欽州被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列入 “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名稱來源

在先秦時期,欽州屬百越之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欽州屬秦設象郡所轄;從漢朝、三國一直至晉時期,欽州屬交州合浦郡所管,於南朝末元嘉第一次建制,稱為末壽郡,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易名為欽州,取“欽順之義”,此為欽州的最早得名。之後一直沿用此名。

建制沿革

欽州,古稱安州,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朝統一嶺南,置南海、桂林、象郡。欽州市屬象郡轄地。

廣西欽州市概況

欽北區自然風光

南北朝宋代時期置宋壽郡,梁代設安州。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安州為欽州。據民國《欽州縣誌》:“開皇十八年,改安州為欽州,取欽江為名。”。唐武德五年(622年)改甯越郡為欽州總管府,元改為欽州路,明初改為欽州府。

民國年間改為欽縣,屬廣東省欽廉專署所轄。解放後,廣東省設欽廉行政專員公署,1951年改隸廣西省,1955年復隸廣東省。1965年7月再隸廣西壯族自治區,改為欽州地區行政專員公署,下轄上思、防城、欽州、靈山、浦北、合浦、北海七個縣市。

1983年10月8日,撤銷欽州縣,設立欽州市,以原欽州縣的行政區域為欽州市的行政區域。

1983年10月劃出北海縣和防城港,1987年7月劃出合浦縣歸北海市管轄,1993年5月防城港市成立,劃出防城縣和上思縣歸防城港市管轄。

1994年6月28日,撤銷欽州地區、欽州市,設立地級欽州市,新設欽北區、欽南區,市人民政府駐新興路。

位置境域

欽州市地處廣西南部沿海,北部灣北岸,位於北緯21°35′~22°41′,東經107°72′~109°56′。北與南寧市接壤,東與北海市和玉林市相連,南臨欽州灣,西與防城港市毗鄰。欽州市陸地總面積10895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562.64公里。[15]

地質地貌

欽州市位於南華準地臺的南端,地質構造複雜,地層發育較全,出露地層以下古生界志留系最為發育;岩漿岩以酸性侵入岩為主,主要有花崗岩和流紋岩;褶皺、斷裂構造發育,並具明顯的分帶性,存在發生中等以上地震的條件。[16]

欽州市形狀略為方塊形,主要屬丘陵地貌類型。境內東、西、北三面崇山環拱,丘陵起伏連綿,地形複雜。西北部屬山區,以十萬大山為主體,山高翠拔直參天,壑深飛瀑若無地;北部和西部屬中丘陵區,除少數山地及高丘陵外,一般海拔在250米左右;中部屬低丘臺地、盆地和河谷沖積平原區,以低丘和河谷平原為主,土地稍平坦;東部屬低丘陵區;南部屬低丘濱海崗地、平原區,有市內最大的沖積平原——欽江三角洲。全境地勢為西北及東北部高,自北向南傾斜,南部地勢顯著下降。欽州市山地(海拔500米以上)10.08平方公里,佔0.22%;中高丘陵(海拔100—500米) 686.83平方公里,佔14.75%;低丘(100米以下)2835.52平方公里,佔60.89%;臺地、階地441.99平方公里,佔9.49%;平原(0—10米)473.3平方公里,佔10.16%; 水域 (河流、水庫等) 108.53平方公里,佔2.33%;其他100.78平方公里,佔2.16%。

[17]

氣候條件

欽州市位於北迴歸線以南,在亞洲東南部季風區內,太陽輻射強,季風環流明顯。由於南臨北部灣,西北靠十萬大山,主要受海洋氣候影響,也受大陸氣團影響,海洋性氣候明顯,是中國溼熱多雨的地方之一。[18]

海域面積

廣西欽州市概況

欽州灣

欽州市的南部為遼闊的欽州灣。欽州灣屬中國南海北部灣的一部分,位於魚產富饒的北部灣之最北部, 廣義的欽州灣, 東起合浦縣的英羅港,西至防城縣的北倉河口,海岸線長1478公里。狹義的欽州灣,是獨指欽州市沿海的海灣,這個海灣居北海港和防城港之間,東起大風江口,距北海港18海里,西至企沙港(防城各族自治縣境內),距防城港8海里。海灣總面積908.37平方公里,其中灘塗面積171.82平方公里,淺海面積736.55平方公里(水深5米以內的454.38平方公里,5—10米的266.06平方公里,10—20米的16.11平方公里) 。縱深長20餘海里,自北向南延伸,南面向北部灣敞開。灣首及灣口都很開闊,中部較窄,寬1.5—3海里,呈兩頭大中間細的喇叭狀。大陸架自北向南傾斜,淺海屬半封閉性大陸架海域,底形傾斜徐緩, 坡度一般在2°以內,大部分海區底形比較平坦。底質在北部沿岸10海里以內,幾乎全是泥沙質淺灘。灣內水較淺,一般水深2—18米,最大水深29米。灣內由於陽光充足,水溫適宜,加上養分豐富,浮游生物多,適於各種魚類和其他海產的繁殖與生長,以及飛禽鳥類生存,僅經濟魚類就達130種。海灣海水平均透明度為3尋左右 (海民以兩手平伸之長為一尋,約1.7米),這是因為浮游生物及其他懸浮物含量較多影響的結果。海水的酸鹼度冬季在8.20—8.30之間,夏季平均為8.26。

植物資源

欽州市有陸地野生植物150科476屬765種。其中,被子植物128科441屬723種,裸子植物6科10屬11種,蕨類植物16科25屬31種。以茶科、殼鬥科、松科、桃金娘科、木蘭科和禾本科為優勢。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植物有木沙欏、馬蹄森、格木、狹葉坡壘、福建柏、觀光木、華南椎、蝴蝶果、假山龍眼、樟樹、紅椎等,主要分佈在浦北縣的六萬大山、五皇嶺及欽北區的王崗山。另在海河交匯處及淺海灘塗分佈有熱帶海岸特有的植被——紅樹林,有15科22種,以桐花群落為主,其次為秋茄群落和白骨壤群落。[20]

動物資源

欽州市自然分佈的陸生野生脊椎動物76科271種。其中,兩棲類7種,主要有青蛙、山蛙、沼蛙、蟾蜍等;爬行類21種,主要有眼鏡蛇、金環蛇、銀環蛇、百步蛇、三素錦蛇、水律蛇、蛤蚧、龜等;鳥類186種,主要有畫眉、鷓鴣、鷯哥、鸚鵡、山雀、白鷺、大白鷺、牛背鷺等;哺乳類62種,主要有野豬、豪豬、果子狸、豬獾、抓雞虎、松鼠、竹鼠等。國家公佈的一級、二級陸生野生動物主要分佈在浦北縣的六萬山、欽北區的王崗山及廣西茅尾海紅樹林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

[20]

礦產資源

欽州市有46種礦產,礦床及礦點共176處,小型規模以上有46處,其中大型石膏礦床一處(欽靈石膏礦床),中型鉛鋅礦床和稀土礦床各1處,煤、陶瓷土、油頁岩、錳、鐵、鈦、磷、高嶺土、水泥用灰巖、水泥配料用頁岩、建築材料用灰巖、建築材料用花崗岩等礦床130處。已經開發利用的主要礦種有鉛鋅礦、煤礦、錳礦(氧化錳)、陶瓷土、石膏礦、鈦鐵砂礦、石灰岩、花崗岩及建築用砂等。[20]

海洋資源

欽州市海洋生物多種多樣,近岸10米等深線內可供養殖面積866.7平方公里,淺海魚類資源估量年4200噸。20米等深線內有蝦類35種,蟹類191種,螺類143種,貝類178種,頭足類17種,魚類326種,其中主要經濟魚類20餘種。面積135平方公里的茅尾海,是中國南方最大的天然蠔苗採苗和人工養殖基地,盛產大蠔、對蝦、青蟹、石斑魚四大名產及水鴨、海鷗等野生水禽。[20]

水資源

廣西欽州市概況

欽北區自然風景(14)

欽州市地下水資源總儲量約為16.08億立方米,可利用水量為4.82億立方米,僅可供欽州市生活用水。但地表水資源豐富,河流年徑流量64.8億立方米, 佔全區總徑流量的2.68%;年徑流深1091毫米。單位面積產水量為106.1萬立方米每平方公里,耕地畝均有水量為5470立方米,人均有水量約4772立方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欽江為20.3億立方米,茅嶺江為25.9億立方米,大風江為18.6億立方米。

河流徑流量的年內分配,汛期欽江佔83%,茅嶺江佔77.2%,大風江佔87.9%;非汛期欽江佔17%,茅嶺江佔22.8%,大風江佔12.1%。

欽州旅遊景點有30多處,4A級景區多處,主要有:三娘灣旅遊區、八寨溝旅遊區 、王崗山、馮子材故居、劉永福故居、大蘆村民族風情、 六峰山 、五皇山、椎林疊翠、麻藍島、龍門群島(七十二涇)、三海巖、靈東水庫、五皇山、越州天湖等。古蹟與人文景觀有馬鞍山遺址、獨料遺址、古立山崗遺址、合浦郡址、越州古城址、安州故址、欽州遺址、天涯亭、廣州會館、大朗書院、綏豐書院、大蘆古宅群、竹山古宅群、蘇村古宅群、久隆古墓群等。

欽州新八景:王崗春色、六峰綴秀、龍涇環珠、劉馮寶第、靈東浴日、麻藍仙島、越州天湖、椎林疊翠。

主要景點

八寨溝旅遊區

廣西欽州市概況

八寨溝風光(8)

八寨溝旅遊區位於欽州西北五十多公里的十萬大山腹地的貴臺鎮境內,總面積三萬多畝。距離南北高速公路二十餘里,距離欽州至上思縣二級公路僅是三公里多。進入景區道路,均是混凝土和柏油路路面,無高坡要道。有八公里長的砂頁岩山澗地貌,八十多個大小各異的泉潭,小的像浴盤,大的可同時容納百人游泳戲水。可容納百人避風雨的仙人石屋、古老傳奇的賊王寨,雲繞山轉營盤景觀、仙女戲水潭、牛郎織女橋(古石橋),還有九曲十八彎的人造月亮湖和松虯藤纏、獸走鳥鳴、遮天蓋地的原始森林等等。[28]

三娘灣

廣西欽州市概況

三娘灣風景(9)

三娘灣位於欽州市南部犀牛腳鎮境內,距欽州市區38公里、南寧168公里、北海100公里,南臨北部灣,背倚烏雷嶺,是中華白海豚之鄉、電影《海霞》拍攝地。三娘灣以碧海、沙灘、奇石、綠林、漁村、海潮、椰林、中華白海豚而著稱, 2005年被評為“廣西十佳旅遊景區”。有海上精靈中華白海豚,其中三娘石、鎮海石狗、“海霞姑娘”—三娘灣女子民兵隊、漁家旅館等景點。

王崗山

廣西欽州市概況

王崗山風光(12)

王崗山位於欽州市以西48公里的欽北區大直鎮內。是十萬大山的餘脈,在天然林保護面積740.1公頃,海拔最高峰994.6米。王崗山山嶽險峻、地貌奇特,茂密的熱帶雨林、竹林、清沏的山澗瀑布飛花匯成“王崗春色”—欽州八景之一。1995年被自治區林業廳評為“自治區級森林公園”。王崗山有海拔944多米高峰頂上800多畝天然平地的獨特地貌,形成王崗山的天然旅遊景觀和人文古蹟景點。

王崗山有國家一類保護珍貴植物有金花茶、桫欏。國家二類保護植物有馬蹄參,格木,顯脈金花茶、狹葉坡壘、東興金花茶等屬廣西特稀有珍貴植物。另還有許多珍惜植物和黑葉猴、金錢豹、赤鹿等多種動物,其中冠斑犀鳥、白鷳最為名貴。

還有孫中山先生在王崗山領導反清武裝起義、中國共產黨組織在王崗山建立遊擊根據地等舊址。電影“英雄虎膽”以王崗山革命鬥爭作為素材和拍攝地。[29]

大蘆村

廣西欽州市概況

欽州海灘風光

大蘆村民俗風情旅遊區是廣西三個著名古村(鎮)之一,距離縣城3.8公里,以古建築、古文化、古樹(俗稱“三古”)名列廣西三個古村鎮之首,始建於明、清,建築面積達22萬多平方米。大蘆村現保存有305副古對聯,對聯內容以修身、持家、創業、報國之特點,1999年經過廣西民間協會評審,被廣西楹聯學會和廣西民間藝術協會授予“廣西楹聯第一村”稱號。

2005年大蘆村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農業示範點”。2007年5月,再次被國家旅遊局評為“第三批歷史文化名村”。村裡同時保存有300多年的古樟樹,古木畢樹,村裡還有不少的老荔枝樹,和新種的果樹,現種有荔枝、元眼1700多畝,椪柑800畝。[30]

龍門群島旅遊區

廣西欽州市概況

五皇山南陽石

龍門群島旅遊區位於茅尾海南端,距離欽州市區約25公里。主要景點有仙島公園、七十二涇、茅尾海、龍門島、亞公山、青菜頭、綠島、五馬歸槽等景點。是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綜合性生態旅遊勝地。

仙島公園:又稱逸仙公園,位於欽州港龍門群島七十二涇景區入口處的龜島上。始建於1995年9月,是欽州市委、市政府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規劃建設南方第二大港—欽州港而建造,七十二涇:又名龍涇還珠,是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旅遊勝地,北起欽江出海口—沙井港,南至欽州灣內灣的門戶—三墩;龍門島:是龍門群島中最大的島嶼,為龍門鎮所在地,人口有8000餘人,大多數以捕魚為生,是著名的漁鄉,離市區一個小時的車程。位於茅尾海出口,是水上進出欽州的門戶。島上保存有清代修築的炮臺遺址和民國時期修建的“將軍樓”及欽州古八景之一“玉井流香”。[31]

廣西欽州市概況

劉馮故居(10)

鑊耳樓古民居景區

餘屋“鑊耳樓”座落於浦北縣小江鎮長田村委餘屋村,距離縣城約8公里處,佔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

“鑊耳樓”始建於清嘉慶年間(1796年),餘屋鑊耳樓古民居建築群於2002年被浦北縣人民政府公佈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