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或流感能自愈,不用吃藥?

感冒=普通感冒(Common cold)

普通感冒 ≠ 流感(Influenza)


感冒即普通感冒,是一種急性病毒性感染,累及上呼吸道。上呼吸道感染,也是發生在上呼吸道的一種急性感染,但除了可以由病毒感染以外,細菌、真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也稱為上感。

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傳染性疾病,可累及整個呼吸道,從鼻腔到肺部。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流感病毒家族是個大家族,大致分為甲型,乙型,丙型三種流感病毒,其中惡名最大的就屬甲流病毒!

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流感呢?

可以按照下面的圖和對比表按圖索驥,簡單說就是:“發燒了、好難受、不想動、不想說話、不想上課”

感冒或流感能自愈,不用吃藥?


感冒或流感能自愈,不用吃藥?


其實可怕的不是流感本身,是各種併發症,對於老年人和幼兒尤其如此!

輕者搞出個肺炎,重者會搞出來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休克、多臟器功能衰竭等,就算用最牛叉的抗病毒藥物、上呼吸機、進ICU、花個幾十萬,也有可能一命嗚呼!

我們聽說過有人死於心肌梗死、肺炎、腦炎、心肌炎或膿毒性休克等等各類大多並不傳染的常見疾病,但少有人知道,他們之中許多人的病發以及突然病逝,都只是被傳染了流感而已。可怕的不是流感本身,是各種併發症。

感冒或流感能自愈,不用吃藥?

流感病毒的蛋白質可以附著於健康細胞表面的分子受體,並在幾秒鐘內侵入受體,繼而進行數以千計的自我複製,直到摧毀這個健康細胞(世衛組織)

在一個世紀前,整個人類世界就曾因“西班牙大流感”幾近崩潰過;1918年,流感病毒先是在美軍兵營傳播,隨著美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擴散到歐洲。最後波及全球,全世界約10億人感染,5千萬至1億人死亡。要知道當時全球才17億人口,差不多半數感染,死了百分之十幾的人,流感這貨在一百年前就是瘟疫!

世界範圍內,每年因流感導致的死亡中,僅呼吸道疾病病亡者即已達65萬;在英國,和流感有關的肺炎是男性的第六大、女性的第四大死因;在美國,上一次較嚴重的流感季(2014/2015)中,有超過 3500 萬人因流感患病,超過 5 萬人因此死亡(按國際主流“超量死亡數”算法)

流感需要治,且有藥可治。流感存在致死可能(世衛組織數據,每年因流感致死人數超過65萬),症狀重、週期長,存在較高併發症風險。

感冒或流感能自愈,不用吃藥?


不建議自行診斷,禁止自行用藥

流感的確診有賴於實驗室診斷,檢測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檢測、病毒分離培養、抗原檢測和血清學檢測。

如果要知道自己是否得了流感,應該在做好防護(戴口罩)的情況下,到醫院進行確診。

一旦確診,應該立即開始抗病毒治療,抗病毒藥物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且越早用藥越好。

抗病毒的一線藥物是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奧司他韋(膠囊/顆粒)。

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可以立即服用奧司他韋,不必等待病毒檢測結果。發病48h內進行抗病毒治療可減少併發症、降低病死率、縮短住院時間;

即使發病時間超過48h,重症患者依然可服用奧司他韋,並從抗病毒治療中獲益。非重症且無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在發病48h內,在評價風險和收益後,也可考慮抗病毒治療。(國家衛健委《2018年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

除了奧司他韋,其他的抗流感病毒藥物還包括扎那米韋、帕拉米韋、金剛烷胺、金剛乙胺。

另外,不同症狀對應不同藥物,注意看藥物商品名下真正在起作用的有效成分,注意適用年齡。不要在沒有醫囑的情況下用抗生素(僅在有細菌感染指徵下許可),也不要同時吃多種複方感冒藥,有效成分超量是危險的。

參考對症藥物的有效成分:

  • 流鼻涕、流眼淚、打噴嚏:馬來酸本那敏、氯雷他定
  • 鼻塞:偽麻黃鹼、鹽酸賽洛唑啉
  • 發燒、頭痛、關節痛: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
  • 喉嚨有痰:愈創木酚甘油醚、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
  • 乾咳:右美沙芬、可待因


疫苗仍然是預防流感的最佳方式

綜合中國CDC、香港衛生署等機構的建議,這些人需要尤其注意接種疫苗和做好有效防護:

  • 6個月-11歲兒童。兒童群體相當易感,2014年發表在美國兒科雜誌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度或重度流感樣患兒中,三分之一會出現嚴重併發症,40%發生嚴重併發症兒童在發病前沒有任何潛在疾病。
  • 任何妊娠階段的孕婦。孕婦懷孕後由於機體免疫和生理上的變化,感染流感病毒後容易出現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和其他器官的併發症。流感症狀通常包含發熱,而孕期發熱有可能與嬰兒神經管缺陷有關。

注意:國家衛計委發佈的《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 2018 版)》提示,如果妊娠中晚期女性確診流感,需要住院治療。

  • 6個月以下嬰兒的看護者和家庭人員
  • 在流感季節備孕的女性
  • 50歲以上人群。從全球來看,流感是導致≥65歲人群住院和超額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一項全球文獻綜述,≥65歲的確診流感住院患者,轉入重症監護病房的風險為 11.8%-28.6%,死亡風險為2.9%-14.3%。
  • 有免疫缺陷的人群(有先天免疫或正在接受癌症治療)
  • 有長期健康問題的人群(心血管疾病、肺病、代謝病或腎病,但有高血壓且無併發症的人除外)
  • BMI在30以上的肥胖人士(肥胖被視為流感併發症的獨立風險因素)
  • 醫護人員
  • 家禽從業人員
  • 養豬或屠宰業人員


  • 及時洗手:


人類平均每天無意識觸摸自己的臉部超過1000次(數字沒錯,且已非常保守)

“及時洗手”是醫學界少有的幾乎全部一致同意“有效”的流感預防方式,但它的重要性在民眾中被普遍低估,尤其當我們面對的是“呼吸道傳染病”疫情較重時,剪掉指甲,擦乾手優選紙巾,而不是毛巾、衣物、幹手機。患者若可能直接或間接接觸他人,則更應及時洗手,尤其在手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後,或接觸鼻涕等)後。

戴對口罩:

對呼吸道傳染疾病,口罩可同時在三大防控步驟(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中都起到關鍵作用,且只有它有被大規模、低成本及副作用、快速普及的現實可行性。

近期有關流感的文章:

衛健委力挺磷酸奧司他韋:儘早使用,無需請示!

一盒難求的奧司他韋,你知道多少


[1]國家衛計委:《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8年版修訂版)》

[2]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18-2019)

[3]中國國家流感中心:2018年第52周第524期中國流感監測週報

[4]世界衛生組織:季節性流感

[5]WHO:Recommended composition of influenza virus vaccines for use in the 2019 southern hemisphere influenza season

[6]香港衛生署:2018/19 季節性流感疫苗常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