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企業20+」怡亞通李倩儀:供應鏈受重視,行業到了變革節點

「供应链企业20+」怡亚通李倩仪:供应链受重视,行业到了变革节点

近年來,伴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越發激烈,僅靠此前的規模化、差異化發展已遠不能跟上日益增進的全球一體化發展效應,未來的競爭是供應鏈的競爭,供應鏈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一個國家在全球範圍內的資源配置能力、協同能力和服務支撐能力。供應鏈作為從生產端到終端、鏈接上下游的有力武器,正在貫穿企業內部發展,乃至全球各個企業之間的連接,它可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和經濟質量、效率的提高。再者,由於現階段各種新興技術AI、IoT、大數據、雲計算的不斷加持與賦能,更使供應鏈發展進入高潮期。目前,也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

據相關資料顯示,國內供應鏈的發展起始於2002年。相對於西方發達國家而言,起步較晚,發達國家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現代供應鏈服務體系和供應鏈服務平臺,可以說在全球供應鏈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從2018年第四季度開始,億歐物流就開始關注“供應鏈”在國內的發展,經過近半年的觀察發現,很多企業對於供應鏈的發展並沒有一個深入的認知和重視,特此,億歐物流開設了《供應鏈行業系列報道》知識專題,

從行業分析、政策解讀、投資視角及高校研究教授、行業專家、企業大佬等多維度解剖國內供應鏈的發展,希望通過該專題,為行業盡一份綿薄之力

怡亞通成立於1997年,2007年上市。作為供應鏈領域起步較早的企業之一,從成立到現在怡亞通已有20年多年的積累和歷史沉澱,見證著供應鏈在國內從萌芽到興起的征程之路。億歐物流去怡亞通總部參觀的同時,採訪到了怡亞通副總裁李倩儀,一起探討了怡亞通的發展和供應鏈行業發展。

政策出臺:供應鏈被重視,企業開始有認知

針對供應鏈的發展,國家也出臺了很多相應的政策。2017年10月,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現代供應鏈是中國經濟發展六大新動能之一。2017年國務院發佈《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將供應鏈創新與應用上升為國家戰略。2018年商務部等8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的通知》,再一次鞏固供應鏈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戰略性地位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綱要指出要“加快供應鏈產業發展”

李倩儀表示,政策的出臺,讓國內做供應鏈的企業生存和成長更加容易。怡亞通剛註冊時並沒有供應鏈這個行業,大家對於供應鏈的概念較為模糊,公司成長是單打獨鬥闖到現在。以前叫“供應鏈”,很多企業都不知道是什麼,現在國家、政府重視了,企業也有了觀念,思維上有了新認知。就像電商的發展。以前馬雲創辦淘寶時,人們對於電商也是模糊的,到現在普及之後,認知度很高。供應鏈和電商一樣,需要一個過程。

政策的出臺,對於企業的向前邁進也等同於春風來了,目前單深圳供應鏈企業已有3000多家。李倩儀說,就拿怡亞通來舉例,怡亞通發展較早,在行業已經形成強有力認知優勢,政策出臺後,公司的競爭力再次得到提升,比如:現在做綜合商業服務平臺跟政府、企業溝通。由於政策的出臺,他們對供應鏈已經有很好的認知,溝通成本大大降低;另外,對一些不瞭解、不知道如何做供應鏈的政府、企業,怡亞通可通過十幾年的經驗與行業認知進行溝通分享,讓他們瞭解行業,因為這種沉澱已經到了後期勃發階段。

在李倩儀看來,目前供應鏈處在發展期。供應鏈起步晚,基礎相對薄弱,它的發展是從基礎一步步往上提升,國家重視程度越高,企業發展空間越大。她說她自己在這個行業工作不到20年,但一路走來很不容易,包括公司都是“血拼”走到現在。對於普遍的大多數企業來說還處於發展期,所以要用整個行業的發展來觸動其他行業轉型升級。

而國外供應鏈早已從企業微觀層面上升到國家宏觀戰略層面,國內起步較晚。李倩儀認為我國供應鏈發展起步晚最大的原因之一在於觀念意識不夠。國外比較願意專注自己的核心業務,非核心業務外包。國內不管大而全小而精,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己可以都自己做,沒有共享理念,停留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固有觀念裡。國外提前發展幾十年,各方面分工比較明確,國內還是處於無序狀態。但現在各種政策的不斷出臺,企業的固有觀念到了必須改變的節點,大家要想辦法怎麼能把這個行業做好做大

春風襲來:提升企業實力,擁抱新變革

行業政策出臺,企業迎來發展機遇期,可也面臨著一場殘酷的競爭,利弊並存。李倩儀表示,國家重視供應鏈發展,讓行業重獲新生的同時,也遭遇浩劫。政策出來後,企業開始在這個行業一窩蜂的“亂打”,原來做進出口的企業也更名叫供應鏈公司,物流公司也叫供應鏈公司,各種類型的企業開始湧進,管理混亂,低價惡性競爭現象嚴重。此時,也導致深圳市場直接從藍海變成紅海。這個現象不僅表現在供應鏈行業,也表現在其他行業。

李倩儀解釋道,這種市場秩序不是企業可以引領導向的,而是政策,政策的出臺戳破行業的經濟泡沫,出現倒閉潮,剩下一批有實力的企業。這些有實力的企業,在以前的基礎上,還需要對業務再延伸,在產品、定位上,要有更多的想法,要貼近市場、貼近用戶,要有用戶思維。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夠真正瞭解市場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務,爭一席之地。另外,要懂得共贏發展、海納百川,用合作共贏、整合共享、創新、互惠互利的格局去發展

談及供應鏈行業的發展變化,在李倩儀看來,主要表現有2點:

一、危中有機。近兩年發展最難的就是資金壓力,這對於供應鏈來說是“危中有機”。供應鏈有三要素:成本、質量、效率。當企業資本成本壓力大時,供應鏈可以幫其降本增效做轉化。

二、互聯網加持。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對線下造成了強大沖擊,你要看到未來在哪裡,要怎麼樣跟線上結合,打通線上和下線。企業領導人也要學會擁抱新思維,接受新變革。

如今,5G時代將來臨。在5G網絡重構與能力升級的新變革下,5G技術將推進物流行業車聯網、物流倉儲裝備、物流追蹤、無人配送設備、物聯網等領域裂變式發展,賦能垂直行業並深度融合,形成5G大生態。李倩儀認為5G技術運用到物流供應鏈領域,對應用場景的安全有很好的保障,如追溯應用場景、質量把控等。但物流是一個微利行業,微利行業不足以支撐一個龐大的成本支出,企業使用5G還需從實際出發

夯實基礎:延伸服務,物流與供應鏈唇齒相依

供應鏈是四流合一,包括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物流作為供應鏈的一個載體,與供應鏈唇齒相依、相互傳承,不可分割。供應鏈的本質隸屬於閉環,不能只是單獨流傳,它需要貨物、抓手等載體,不僅是在資金、票據上流動。李倩儀認為,物流可以獨立運營,倉配可以獨立運營,可以不做資金流,但供應鏈恰恰相反,沒有物流就沒了載體,因為他們是環環相扣的

回顧這幾十年怡亞通的發展,已經從單一的企業平臺上升成為供應鏈商業生態圈,服務不斷縱橫延伸,共享、共生、融合成為發展關鍵詞,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國供應鏈行業的日益增進。怡亞通董事長周國輝表示,供應鏈本質上是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要運用供應鏈思維,供應鏈思維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想是一致的。供應鏈思維包括:第一、永遠聚焦企業的核心優勢;第二、永遠聚焦核心競爭力

李倩儀向億歐物流表述,怡亞通並不是從平臺一直到生態,而是它的服務延伸,區域更廣、深度更廣。在原來380體系的基礎上做延伸服務,把行業做透徹,直達終端,從強調B to B到B to B to C。

傳統廣度業務指的是進出口,現在已延伸到上游的採購端,如採購執行、分銷執行。據瞭解,怡亞通在服務上不單做執行動作,還會做分銷的延伸。現在的分銷模式與原來傳統行業的模式已大不相同,以前是層層分銷,現在越來越扁平化,降低了市場成本的壓力。此時的供應鏈服務,無論結構服務能力上,還是從廣度、深度的延伸上,都有一個較好的發展。李倩儀說怡亞通做的就是供應鏈一站式服務,在行業也是處在比較前的企業。

中國供應鏈改變中國。從企業角度,提升供應鏈效益可以幫助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從社會角度,政府、協會可以做呼籲、推廣,深入企業內部,用供應鏈思維去改變。如何幫助傳統企業向現代化企業轉變完成過渡期,李倩儀說站在企業的角度,可以以怡亞通服務的生產型企業和銷售型企業視角來看。

第一類:生產型企業。它原來沒有外包時,有獨立的採購、關務、物流、銷售部,使用供應鏈一站式服務後,按照它的訂單,公司幫它做採購執行動作,可以把關務、物流等進行一攬子服務,原來的幾個部門可能就變成一兩個接口,提高效率,優化人員成本,提高利率與核心市場競爭力。

第二類:銷售型企業。一些銷售、品牌類企業,以前在國內它可能有總代、區域代理、三級代理等,通過供應鏈解決方案,可以取代三級代理,簡化流程,管理扁平化,利用全網絡化服務,提高覆蓋率,直達終端。

作為中國供應鏈服務的探索者、實踐者,怡亞通一直在不斷創新與完善供應鏈服務模式,致力於打造一個跨界融合、共享共贏的B2B2C/O2O供應鏈商業生態圈。截止目前,其已有600餘家分支機構,全球員工超3萬人,服務網絡遍佈中國380個主要城市及東南亞、美國等10多個主要國家,業務領域覆蓋快消、IT、通訊、醫療等20多個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