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小雞如何才能保證成活率?有沒有什麼方法?

農村老小男人小譚


雞是我們日常中常見的動物,雞肉也很好吃,很受消費者歡迎。在農村地區,有很多人開始發展規模化養雞。千萬不要看養雞輕輕鬆鬆,這其實也是一門技術。在養殖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如何提高小雞的存活率?

1、進雞前的消毒工作

在進雞前,清洗乾淨雞舍,等乾燥後再進行消毒,常用的方式是燻蒸消毒。燻蒸消毒之前,先對雞舍所有的門窗,牆壁的縫隙進行密封,再用福爾馬林和高錳酸鉀以2:1的比例進行消毒,用大的陶瓷容器裝好高錳酸鉀,再向容器中倒入福爾馬林,兩種混合會發生化學反應,併發出大量的熱和刺激性氣味,此時消毒人員立刻走出雞舍並關好門密封3~5天。消毒好後,打開門窗,通風透氣,保證異味排淨方可進雞。

2、溫度與光照

在進雞前兩個小時,提前在雞舍開好保溫燈,使雞舍溫度達到35攝氏度,剛出生的小雞1~3日齡,溫度保持在34~35攝氏度,光照保持24小時,4~7日齡,溫度保持在32~33攝氏度,光照保持20~22小時,兩週齡溫度保持在28~31攝氏度,光照保持在15~19小時,三週齡,溫度保持在24~27攝氏度,過後保持正常溫度,光照按照日常光照,相對溼度保持在60%~75%。

3、合理安排通風換氣

如果育雛期,空氣流通不好,氨氣濃度過大,會影響小雞的生長髮育,有可能誘發慢性呼吸道疾病,所以在日常管理中,要經常通風換氣,保證空氣新鮮,及時清理糞便掃出地面減少氨氣,定期消毒,及時調整雞群的密度大小。

4、飲水和喂料

小雞進欄當天,投餵開口藥,在溫水中添加葡萄糖,維生素c等,可以為小雞提供能量,減少應激。在飼餵方面,要進行少喂多餐,即每次飼餵量少,飼餵次數增多,在前期飼料中減少飼料蛋白,避免小雞胡肛死亡。飲水方面,保證水源充足且清潔乾淨。

5、小雞的斷喙

一般小雞七齡後會出現相互啄羽毛,啄肛等不良的啄癖行為,尤其是在飼養密度大,飼料原料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啄癖行為更為明顯,也是影育雛成活率的重要因素。



壯鄉新農


分享一下 我這個新手的經驗哈:

1進育雛室可補多維開口水,減少應激反應。 想要小雞成活高 溫度必須控制好。7日齡前一般控制35-32度。往後越大 慢慢下調。

2溼度60-70左右!隨大小再調整

3 密閉的育雛室 可以用稻穀殼 加微生物做成發酵床,這樣小雞拉屎 雞苗都不臭的,而且起到保溫作用。這個真的非常好!

4 還有光照時長……剛開始24小時補光,往後越大再下調。

5 最關鍵的就是做好疫苗和疾病預防治療。一般出殼 馬立克氏。3日 新城疫和支氣管疫苗 10日 法氏囊疫苗 18日 新城疫和支氣管……如果兌水喂,提前2小時停水 再喂疫苗。之後記得喂多維 減少應激反應!! 平時注意小雞拉屎情況,準備好 抗沙門氏菌藥 和 球蟲病的藥。這個很關鍵,因為這兩種病幾乎無法避免。並且抗菌素藥物交替使用,防止耐藥。

6當然平時配備好風機,調節溼度和空氣調節!




樂群5


在農村,很多養殖戶剛接觸土雞養殖都不敢盲目的從事小雞育雛,一般都是引進個體較大的雞苗開展養殖,原因是小雞剛出殼抵抗能力差,如果技術及管理不到位,小雞的成活率非常低。為了降低農村養殖戶購買個體較大的雞苗成本,今天我為大家提供幾個在農村中養殖小雞苗,提高成活率的方法。

1、確保溫度:農村中很多養殖戶給小雞提供溫度的方法很簡易,像稻草窩、棉絮窩等。由於小雞剛出殼自身的控溫能力差,如果養殖戶不能及時給予保溫,很容易因溫度過低導致小雞出現大量死亡。所以建議養殖戶們在雞苗回家之前,運用農村廢舊房屋(20平方米左右)準備一個保溫室即可。

2、做好疾病預防:農村養殖戶養雞對疾病的預防知識很薄弱,大多數是完全沒有注重疾病預防的,等到雞發病死亡的時候才用藥,這樣管理是無法提高小雞成活率的。因此,農村養殖戶在引進小雞苗之前,掌握一定的技術是非常有必要的,按照小雞育雛的防病程序做好相應的疾病預防,如雞白痢、球蟲、腸炎等。

最近我在微信中遇到很多小養殖戶,在農村中開展養殖,因為雞隻數量少,沒有接種疫苗引起大量死亡。我經常給養殖戶說:養雞不做疫苗等同於有錢沒地兒燒,畢竟新城疫、法氏囊、傳支等疾病傳染性很強,一夜之間會讓你雞場裡的雞消亡殆盡。因此,農村中養殖土雞,不論數量多少,定期的疾病預防和疫苗接種是必不可少的。

3、營養供給要均衡:農村養殖小雞,大多雞苗回家後都是喂一些煮熟的碎米等食物,營養過於單一,導致小雞苗長勢不佳,後期抵抗能力差,發病率高,成活率低。所以,為了提高小雞的成活率,不能再按照農村裡以往的飼養方式,一定要在小雞保溫育雛階段投餵全價料,後期再過渡到五穀雜糧,這樣的飼養模式,既能確保原有農村中土雞的肉質口感,又能提高土雞的成活率。

農村中養小雞確實是個仔細活,養殖戶們在開展養殖之前一定要掌握系統的養殖技術,定期做好日常管理,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小雞的成活率,降低養殖戶的飼養成本。


曉霞的養殖日記


好的雞苗能養壞,但是壞的雞苗很難養好。雞苗是關鍵。

先從雞苗開始吧

選擇雞苗的標準:

小苗:35---38克雞苗,優點:抗病力強,細菌病少,但是出欄時體重相對

中雛輕0.1-0.2斤,成活率高

中雛:39---43克雞苗,在抗病力和細菌病方面略微差點,但是它的優勢在

於長勢快,均勻度好,充分體現出大肉食的生長特點——快

大雛:44克以上的苗是老齡雞產蛋孵化出的雞苗,出殼體重大(大肚雞多)

大腸桿菌(細菌病多)——弱雛多,抗病能力差,不好飼養死淘率高,特別

注意選擇好開口藥,料比高。

雞的生理特點:肉雞在第一週主要是內臟器官、免疫系統發育的最快期,儘量不用刺激肝腎的氟苯、丁安卡納、慶大黴素等藥物。


用戶3196416887


要想保證小雞的成活率,必須選購優質的雞苗,切勿貪圖便宜而購買體質差的,這樣不僅成活率低,後期雞的成長髮育也會受到影響。如果是新手不會判斷雞苗是好是壞,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選擇口碑好的孵化廠。雞苗前期的管理很重要,主要的要注意以下幾點:

1.溫度。養殖的小雞一般都是出殼第二天早上送達養殖場的,雞小還沒有羽毛,特別怕冷,在雞進入雞欄前一定要做好保溫工作,溫度不宜過高也不能太低,過高會導致雞受熱而死,過低則會雞群傷寒感冒,重則會引起雞群踩踏扎堆,扎堆死亡率極高。溫度高具體表現為雞群張口呼吸且頻率高,飲水增加,翅膀張開散熱,溫度低具體表現為雞群密集,有縮頭的現象,集體靠近保溫源。一般第一天合適溫度在34度左右,往後隨著時間降低溫度,正常的雞群會比較疏散,有小雞打鬧的現象。

2.餵養。先水後料,雞苗在長時間的運輸中容易脫水,雞進欄後要及時舔水,水中加開口藥,保護腸胃防應激。加料要量少次多,加水加料的用具要乾淨!

3.安全管理。看好雞欄,防止老鼠,野貓等動物的偷襲。

祝君養雞發財!


學同滕小


養好雛雞的第一步需要有好的雛雞

溫度,33到35度,溫度是養好雛雞很關鍵的,雞子不會自身調節溫度,雞子主要以羽毛和張口呼吸來調節自身溫度,當羽毛還沒有長出來的時候需要以外界的溫度來保證正常的生長,溫度過低營養卵黃吸收

溼度,好多人都建議溼度在70左右,那麼問題來了,有幾個養殖戶能做到,真正達到70左右,雞子也是很難養的,高溫高溼,最容易引起腸道疾病,比如腺肌胃炎,球蟲,腸炎等。

那麼溼度多高才好呢,個人認為,我們可以憑自己的感覺,也就是當我們進去鼻子呼吸不感覺乾燥就可以,如果感覺乾燥那麼,我就要考慮給雞舍加溼,可以用電磁爐上放上鍋燒水加溼,也可以用其它的方法

飼料,雛雞消化系統還沒完全發育成熟,前幾天用容易消化的顆粒料開口,注意要少添,勤添,避免高溫高溼引起飼料黴變

開口藥,這是一個讓人糾結而無奈的問題,這主要是考慮雛雞的質量,用藥物淨化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

做到這些,成活率會提高很多


禽大哥



鬧夠了沒228428092


個人建議,控制好溫度少的話可以用保溫燈,出殼喂點抗生素,多的話就一定疫苗跟上,




雲南土雞養殖



復中三


雞苗在進育雛室前,要把溫度控制到37度溼度70,注意通風,該用疫苗必須用飲用多維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