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借香港時,清朝為何寧死只籤99年?這1年差距,背後卻全是智慧

說起清王朝,那必須提的就是晚清政府了。清朝末期的時候,中國非常混亂,列強入侵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災難,晚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很多喪權辱國的條約,我們喪失了很多領土主權。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各國列強紛紛到清朝來強佔土地,但他們不再直接割讓土地,而是改為租借。

租借香港時,清朝為何寧死只籤99年?這1年差距,背後卻全是智慧

那列強為什麼不直接割佔了呢?因為列強發現租借領土的話可以保留一個受自己控制的系統,更利於自己的經濟掠奪。還有就是直接割讓的話,會引起中國人民的反抗,清政府也不太願意簽訂條約,而且自己管理很困難,所以租借領土更好。但是,一些細心的人就發現了,清每次租借領土簽訂的條約都是99年。

租借香港時,清朝為何寧死只籤99年?這1年差距,背後卻全是智慧

清政府與英國簽訂關於租借香港新界的條約,香港租借的時間正好99年。法國迫使當時清政府無條件租借出廣州灣,和清政府簽訂了《廣州灣租界條約》,時間為99年。德國強佔膠州灣,與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膠澳租界條約》,將中國膠州灣周圍的四百里租借給德國100年整,但是最後簽訂的條約是99年。

租借香港時,清朝為何寧死只籤99年?這1年差距,背後卻全是智慧

那為何德國提出租借100年的條約,而最後卻變成99年呢?德國提出租借100年跟國際慣例有關,按照國際條例的規定租界出去的土地,如果超過100年,也就是說在99年的時候還沒有拿回,那這片土地將永久屬於租界方了。可見當時列強打的算盤很好,他們想以這樣一種方式取得中國的領土。

租借香港時,清朝為何寧死只籤99年?這1年差距,背後卻全是智慧

條約簽訂完後,清政府不知從哪得到了消息,知道了租借滿一百年後領土就不屬於自己了,嚇的清政府立馬要求改條約。當然,在當時清政府處於弱勢的情況下,想要改條約是很困難的,在清政府多方交涉下,又喪失了更多的利益下,才改為99年。清政府有了一個教訓後,以後的條約簽訂時都只簽訂99年,即使要付出更多的利益。

租借香港時,清朝為何寧死只籤99年?這1年差距,背後卻全是智慧

但為什麼簽訂100年,領土就歸對方了呢?因為超過100年,是人類壽命的期限,是人類記憶的期限。100年是可以是三代人的更替,人們的國家歸屬已經不明確,100年沒有反抗,就等於自動放棄了權力。格老秀斯的自然法思考方法,以大約100年的時間作為推定放棄權利所需要經過的時間,就是的“100年就默認佔領”說法的來源。

租借香港時,清朝為何寧死只籤99年?這1年差距,背後卻全是智慧

而且99年對於列強來說,他們就可以不用揹負侵略者的罪名,因為遲早要還給你們的。戰爭結束後,中國日益強大,很多租借地都提前還回來了,只有香港和澳門兩個地方到了99年才正式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