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評聖母院大火:文明不能承受之殤 國人銘記於心的萬園之園

2019年4月16日,北京時間0點,法國著名建築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火勢熊熊。當地消防部門稱,在近400名消防員的四個小時的努力下,巴黎聖母院的主建築結構得以倖存。

圓明園評聖母院大火:文明不能承受之殤 國人銘記於心的萬園之園

巴黎聖母院的大火,不禁讓國人想起159年前,英法聯軍搶劫並燒燬的圓明園,《巴黎聖母院》的作者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曾說:有一天有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打劫,一個放火……他們一個叫英吉利,一個叫法蘭西……

如今巴黎聖母院也遭遇如此境遇,這場大火讓人不自覺想到中國文化曾經歷的磨難,曾經那場燒了三天三夜的大火,萬園之園留下的灰燼,是中國歷史恥辱柱上最疼的一根釘子。

圓明園評聖母院大火:文明不能承受之殤 國人銘記於心的萬園之園

昨日下午,圓明園遺址公園發文:文明 不能承受之殤,表示文物的損毀、消失不僅帶走了文物本身,更帶走了文物所承載的千年文明。一場文化之殤,帶來世人對於文物保護的警醒與重視,文明是脆弱又堅韌的。衷心祈願文物都能夠遠離災難,代代傳承。

圓明園評聖母院大火:文明不能承受之殤 國人銘記於心的萬園之園

圓明園素有萬園之園的美譽,是清代大型皇家園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佈在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繞周圍。

圓明園評聖母院大火:文明不能承受之殤 國人銘記於心的萬園之園

圓明園佔地350多公頃,其中水面面積約140公頃,圓明園的陸上建築面積比故宮還多一萬平方米,水域面積又等於一個頤和園,總面積等於8.5個紫禁城。圓明園的園林造景多以水為主題,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圓明園後湖景區,環繞後湖構築九個小島,是全國疆域《禹貢》“九州”之象徵。

圓明園評聖母院大火:文明不能承受之殤 國人銘記於心的萬園之園

圓明園不僅彙集了江南若干名園勝景,還創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園林建築,集當時古今中外造園藝術之大成。園中有金碧輝煌的宮殿,有玲瓏剔透的樓閣亭臺;有象徵熱鬧街市 的“買賣街”,有象徵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蘇州獅子林的風景名勝;還有仿照古代詩人、畫家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等。

圓明園評聖母院大火:文明不能承受之殤 國人銘記於心的萬園之園

圓明園是中國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也是中國人民建築藝術和文化的典範。圓明園內還珍藏了無數的各種式樣的無價之寶,極為 罕見的歷史典籍和豐富珍貴的歷史文物,如歷代書畫、金銀珠寶、宋元瓷器等,堪稱人類文化的寶庫之一,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館。

圓明園評聖母院大火:文明不能承受之殤 國人銘記於心的萬園之園

道光帝時,國事日衰,財力不足,但寧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狩獵,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搶掠文物,焚燒,同治帝時欲修復,後因財政困難,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築。八國聯軍之後,又遭到匪盜的打擊,終變成一片廢墟。

圓明園評聖母院大火:文明不能承受之殤 國人銘記於心的萬園之園

昔日的萬園之園,如今的圓明園遺址公園,成為了國人心中不可磨滅的痛,圓明園四十景也成為了中國永遠的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