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山伯爵》:帶你走近中西方思想文化差異

中國江湖的快意恩仇

如果說起報仇,我們常常會想起那句話,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或者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而這十年期間,他在做什麼呢?大多數人都是苦練技藝,錘鍊本領,等到時機成熟,就去和仇人決一死戰。

中國的小說裡,對於報仇的結果就是殺之而後快。比如說郭靖的父親郭嘯天被殺害時,郭靖還是個孩子。等他長大成人,練就了一身本領,面對殺父仇人段天德的時候,就可以馬上覆仇,將仇人一刀斃命。再比如,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最後將鎮關西打死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為了一個毫無相干的路人出一口惡氣。最終惡人死了,大家全都拍手叫好。好像惡人終於得到了報應,是罪有應得,真是大快人心。可是誰都不會去討論這樣做究竟對不對。畢竟是一條人命,真的可以隨便殺之嗎?

或許你又會說,這只是小說啊,現實生活裡誰敢隨意殺人呢?可是像《水滸傳》中的很多人物,松江、武松、魯智深等等,他們殺人之後逃過了法度的制裁,上了梁山。大家並不會覺得他們是逃犯,反而會覺得他們是英雄。雖然這些人物是小說裡的虛構人物,可是我們看待是非的準則難道不是來源於現實生活嗎?

《基督山伯爵》:帶你走近中西方思想文化差異

這樣看來,中國人雖然也是一個有法度的國家,但是大多數人的感性層面還是大於理性層面的。

我們喜歡看金庸的武俠,因為金庸所虛構出來的江湖快意恩仇,裡面的人物俠肝義膽、豪氣干雲。如果這個時候,你拿出法理來說教,大家都會覺得你太較真了。這樣的江湖就是有自己的一套是非體系,怎麼能用法理來衡量呢?

可是國外的小說和中國的小說就不同。我們就來說說復仇界的鼻祖,《基督山伯爵》這本小說。同樣是復仇,可是基督山伯爵卻沒有直接殺之而後快。而是通過多年的策劃佈局,讓惡人多行不義。最後他只是用自己的手來揭示了他們本來的罪行罷了。

《基督山伯爵》:帶你走近中西方思想文化差異

基督山伯爵的前身是一個法老號遠洋貨船上的普通水手,名字叫埃德蒙唐泰斯。由於法老號的船長中途去世,老船長臨終前,將代理船長的身份交給了唐泰斯,而這次靠岸,法老號的船主莫萊爾先生也有意讓唐泰斯做下一任船長。不僅如此,唐泰斯還將和自己的未婚妻結婚。

真是愛情和事業雙豐收啊。可是就在唐泰斯和未婚妻舉行婚禮的時候,唐泰斯被捕入獄。

之後他在伊夫堡監獄呆了14年。

致使他蒙冤入獄的罪魁一共有三人。一個是嫉妒他成為船長的水手唐格拉爾,另一個是嫉妒他娶了美麗女友的費爾南,還有一個是害怕影響自己仕途的檢察官維爾福。

唐泰斯入獄後,本來一直堅信維爾福檢察官會還他一個清白。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越來越絕望。就在他對自由失去信心的時候,認識了在監獄另一邊的法利亞神父。

法利亞神父學識淵博,他不僅將自己會的知識對唐泰斯傾囊相授,而且還告訴他一個驚天的秘密。在一座叫做基督山的小島上,隱藏著一份鉅額的寶藏。

法利亞神父死後,唐泰斯偽裝成屍體,成功逃脫。當獲得鉅額財寶後,改名為基督山伯爵,開始了自己的復仇之路。

當基督山伯爵獲得財寶時,他已經富可敵國了。如果他是我們中國的江湖人物,大可聘請一個高手,將這些陷害他的人一下子殺死。可是基督山伯爵沒有。他又另外花費了十幾年的時間,去搜集這三個人的罪證,並且有意接近他們。通過自己的方式將他們的罪行一一揭露。

《基督山伯爵》:帶你走近中西方思想文化差異

中西方思想的差異

在西方人的思想觀念裡,無論仇人有多大的罪,也要通過法律來獲得應有權益。這和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有些出入。

中國人有兩句俗語,“法力不外乎人情”和“法外施恩”。站在中國人的角度來說,法律是為了保護人們的權益。可是權益又不能僅僅通過冰冷的法律來衡量,那麼情感的那一部分可以作為加分項,和法律條文相結合。

可是西方人認為,法律就是衡量是非的唯一標準。一旦將感情夾雜進來,那麼以後判斷的標準將有失偏頗。

比如說,歷史上著名的“海難吃人案”。他們的處理意見,就是隻用法律為標尺,不容許夾雜任何情感因素。

海難吃人案發生在1884年的英國。一艘遊船上面一共有四個船員,在海上游歷了幾天後,遇到了狂風。一個巨浪將船擊碎。四位船員不得不放棄遊船,登上了救生艇。可是救生艇上沒有食物也沒有淡水。他們靠著身上唯一兩罐醃製菜維持了十九天。四個人都到了崩潰的邊緣。

《基督山伯爵》:帶你走近中西方思想文化差異

這個時候,年紀最小的帕克實在忍不住飢渴,就喝了幾口海水。可是越喝越渴。最後病倒在甲板上。這個時候,其他的三個人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懼。他們彼此商量,準備將奄奄一息的帕克殺死,來救活剩餘三人。

最後他們通過食用帕克的肉,又維持了五天時間,終於遇到了救生船。

可是等他們登陸上岸,並沒有將此次經歷掩蓋,而是實事求是的將整個求生過程向眾人傾訴。接著,三人被警察逮捕入獄。

在法庭上,他們的罪行受到了爭議。有的人說:“反正帕克也很難活命,用一個人的命就活三個人,不是最理智的嗎?”可還有人說:“謀殺就是謀殺,不能因為他們遇難,就不遵守法律”。

最後,三個人以謀殺罪論處,判處死刑。

雖然後來英國女王赦免了他們。但是在法律上,仍舊不改謀殺罪的結案。

從情理上來說,三個水手並不是十惡不赦。如果不是帕克生命垂危,他們也不會出此下策。而且三個人命得以保全,也等於保全了三個家庭。可是從法律上來說,如果因為他們是受難者,就給他們法外開恩,那麼法律就不再成為標尺。

法外開恩的中國事件

《基督山伯爵》:帶你走近中西方思想文化差異

雖然沒有相似的事情發生在中國,但是前段時間,在中國熱映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其中的男主角陸勇,實際上是有真實原型的。

陸勇本是一個紡織廠的創辦者,生活也算殷實。可是好景不長,陸勇檢查出自己患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經過一系列治療,他的百萬存款也已經花費大半了。因為治療期間,陸勇需要服用瑞士進口藥“格列衛”,每瓶2.3萬。

偶然間,他聽說了印度“格列衛”與瑞士“格列衛” 藥性相似度達99.9%,但是價格僅是瑞士“格列衛”的五分之一。

為什麼印度 “格列衛”這麼便宜?原來印度“格列衛”是通過印度政府啟用的“強制許可制度”為窮人所製造的仿製藥。

陸勇自己服用了一段時間,確認印度仿藥沒有任何副作用。他便開始向周圍的病友推廣。由於購藥途徑複雜,很多人就找陸勇代為買藥。一時間,陸勇的名聲大振,被病友們稱為“藥神”

但在2013年,警方查獲了一起販藥團伙案,發現陸勇曾經向該團伙的銀行卡匯款。之後陸勇被警方逮捕。

之後,陸勇被湖南沅江市人民檢察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和“銷售假藥罪”的罪名提起公訴。

當陸勇面臨著牢獄之災時,一千多個病友聯名上書,請求對陸勇從輕處理。最後,檢察院決定撤回對陸勇的起訴。

《基督山伯爵》:帶你走近中西方思想文化差異

這一事蹟將中國“法理不外乎人情”展現的淋漓盡致。人情實際上就是普通民眾的民情民意,而民情民意才應該是法律追求的價值取向。這樣有“人情”的社會,才是一個有人情味的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