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舉高高而建的巴黎聖母院塔尖燒掉了,它的來頭原來是這樣……

長江日報融媒體4月16日訊(記者陳智 汪偉頲)法國時間4月15日傍晚,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93米橡木結構塔頂被大火吞沒,教堂屋頂坍塌。據報道,此次大火可能與目前正在進行的修復工程有關。在當地媒體直播中,主持人表示,此次重修預計需要8至10年時間。

問:巴黎聖母院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答:從房頂和主體建築兩方面來看。巴黎聖母院有著雙層屋頂的結構。第一層是木製架構,作為外層房頂;第二層是下面的圓形拱頂,由石頭砌成。而主體部分建造全部採用石材,高聳挺拔,輝煌壯麗。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稱讚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問:這次起火的地方是哪個部分?

答:木製屋頂,93米橡木結構塔頂被大火吞沒。

這次外面的木製屋頂起火後,雖然從航拍上俯看整個教堂一片火海,但是其實大多數的火被石質穹頂架在了上面。

为了举高高而建的巴黎圣母院塔尖烧掉了,它的来头原来是这样……

製圖:王超然 張莉

問:這次燒燬的塔尖是“原版”?

答:不是。巴黎聖母院尖塔在1787年損毀。

1844年4月20日至1864年5月31日,巴黎聖母院曾進行了一次大刀闊斧的修繕。

为了举高高而建的巴黎圣母院塔尖烧掉了,它的来头原来是这样……

1864年,修復後的巴黎聖母院立面。

建築師勒杜克首先研究了13世紀的殘跡,推導出尖塔的原初形態;然後,他找到了損毀的原因,並提出了結構增強的方案;最後,為了和教堂整體具有正確的比例關係,他提出應該將尖塔高度提升13米。人們去聖母院,第一眼就被美妙的尖塔吸引住,太美了。但美妙背後是嚴謹,勒杜克嫻熟地運用歷史分析、結構分析、建築分析的方法,讓修復變得非常美妙。

問:巴黎聖母院失火是第一次嗎?

答:不是。1860年,巴黎聖母院大教堂鐘樓在修理時,腳手架發生火災,所幸未引起教堂大火。

問:屋頂和坡屋面為什麼要用木頭?

答:為了減輕頂部重量。類似於巴黎聖母院這種哥特式教堂為了減輕頂部重量,大部分都使用木構屋頂。

之所以選用木結構搭建坡屋面,就是為了在兼顧防雨的同時,儘量減輕結構負擔。巴黎聖母院作為哥特式教堂的典型代表,在中世紀被修築時只有一個目的:夠高。為了達到中世紀結構難以承擔的牆體高度,古代建築師用複雜的飛扶壁體系分擔主體結構壓力,拱頂根本沒有承受衝擊載荷的餘量。

問:木質屋頂為何多年未腐爛?

答:一是橡木木質好,二是持續維護。

中國的應縣木塔也是純木結構、無釘無鉚,始建於距今約1000年的遼代。南宋修繕後,距今也有800多年曆史。

問:什麼是哥特式建築?

答:哥特式曾經的譯名為“高直式”,形態上很貼切,垂直向上。風格特徵包括飛扶壁、肋骨拱等。

哥特式得名並非在其誕生時,而是在其後的文藝復興時期,傳記專欄作家喬奇奧·瓦薩里在1530 年談論哥特文化時最早使用了這個名稱。

(部分資料來源:新華社、澎湃新聞、《建築遺產》期刊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