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棣縣陽光養護院院長鞠培青:創新養老思路 實現“小手拉大手”養老互動

无棣县阳光养护院院长鞠培青:创新养老思路 实现“小手拉大手”养老互动

精心為病人診斷後開處方。

2013年,45歲的鞠培青在她的不惑之年,選擇將“養老行業”作為事業的新起點。從臨床醫生“轉型”養老服務行業的管理者,這種跨界對她而言未嘗不是一次挑戰。

如今,鞠培青已經堅持了5年有餘。在不斷努力之下,她在管理經驗、專業知識、社工隊伍建設等方面都獲得了長足發展和巨大收穫。她深知,養老行業是一個前景光明、充滿希望,同時又需要付出努力和心血的事業,也是一個需要不斷完善、不斷髮展的長期過程。“唯有腳踏實地,鍥而不捨,才能向更高的目標、更遠的方向前進。”鞠培青說。

辭掉公立醫院工作毅然轉型,於全市率先創辦收治失智、失能型老人的陽光養護院

1992年,鞠培青醫學本科畢業後,分配到濱州市立醫院工作。多年醫生崗位的磨鍊,讓她的專業能力不斷精進,已然是名聲在外。2005年,她離開了公立醫院相對安逸的崗位,來到無棣縣辦起了精神病專科門診,主治精神疾患。時隔一年,她又籌建了帶有慈善性質的專科醫院——無棣縣安康醫院。“我有一個最大的願望,就是用自己所學為老百姓做些事。”鞠培青說。

醫學專業出身,為鞠培青從事醫養型養老行業打下了基礎、增加了底氣。2013年,鞠培青在全市首先創辦了收治失智、失能型老人的無棣縣陽光養護院,重點收治一部分兒女難以照顧的患有失智失能疾病的患者,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我們利用醫療和心理諮詢特長,讓老人在安享晚年的同時,還能健身治病。同時,為老年人開設心理講堂和臨終關懷室,讓老年人正確面對衰老和死亡,解除心中最恐懼的擔憂,用正常的心態面對生活。”鞠培青說。

除此之外,鞠培青還為入院的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險,全面預防和保障老年人的意外風險,讓每一個入院的老人在養護院裡生活得舒心、放心、安心。針對老年人戀家、故土難離的情緒,鞠培青帶領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專程走進無棣縣星湖社區、濱河社區等社區,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搭建社區養老平臺,簽約家政、外賣等行業的優秀服務者為老年人提供服務,重點針對空巢老人、失獨家庭等特殊情況開展關愛服務。

將“獨木”化為“林”,打造出一支專業的養老、社工人才隊伍

從事養老行業,面對的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在身體上趨於衰老,思想上也相對更加敏感。在平常工作中,鞠培青總能胸懷善意去援助他人:遇到經濟有困難的服務對象,主動減免他們的相關費用;對年邁、不便出行的老人,開展上門就診服務;對失學兒童,給予學費、生活費上的幫助;對無家可歸、流離失所的流浪人員,給予救助和救治……

在工作中,鞠培青也逐漸認識到“獨木難成林”,要想將養老行業做好,必須培養出一批懂業務、有愛心的養老護理人才。為此,鞠培青不斷安排職工外出學習參加培訓,院內先後有26名職工考取了中高級養老護理員和養老評估員,組建了一支懂業務、有愛心、負責任、可持續發展的團隊。

2014年,鞠培青成立了桃源社工協會,鼓勵職工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積極考取社會工作者資格證書。“我在參入社會工作的過程中認識到,培養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是當務之急。所以我們制定了與工資職稱和福利待遇掛鉤的激勵機制,培養了一批持有社會工作資格證書的工作人員。”鞠培青說。隨著社工隊伍的不斷壯大,桃源社工協會也成長為一支專業的社會服務力量,經常在星湖、濱河等社區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為社區的老年、兒童提供養老、助學等服務。

創新養老思路,倡導多種新理念,實現“小手拉大手”的養老互動

在發展養老事業的過程中,鞠培青也在摸索自己的路子,“老少結合”便是她的一項探索——在鞠培青開設的養老院裡,還設置了兒童康復機構,讓幼兒園的孩子跟老人形成互動。通過互動培養老幼之間的親情,讓老人在養護院內獲得家的感覺。

“有些老年人抗拒進養老機構,家人礙於老人的意願和外界的壓力,也不好意思將老人送進養老機構。但如果有小孩在養護院的兒童康復機構中,許多老人們就會愉快地要求長期入住,可以守著孩子一起成長。”鞠培青告訴記者。

可以說,鞠培青創新了一種養老思路,倡導出一種新的理念:讓老人和兒童在同一個機構,讓“夕陽”跟“朝陽”和諧相處,相得益彰。同時,鞠培青還推出了“養老+醫療”“養老+心理”“養老+健康食品”“養老+兒童”“養老+人文關懷”等新理念,解決了養老存在的一些普遍問題,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

鞠培青說,她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所以她一直在努力,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我深切地感受到,我的專業理論和工作實踐還遠遠達不到當今社會養老產業發展的需求。今後,我會在工作中繼續學習先進的工作方法和專業的社工理論,帶領整個養老團隊不斷進步。”鞠培青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