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這個方法的同學已經成了學霸,你還不知道嗎,同學?

其實我們經常有個疑惑,就是那個上課經常睡覺下課打球打遊戲的同學為什麼每次都比努力的我考的成績要好。

其實,我們每天都感覺時間不夠用,背單詞、聽聽力,做閱讀等等,基本上還沒做完一項,時間就不知道去哪了,於是很多人就丟進了追趕的死循環中,這就使得我們一直處於焦慮中。

尤其是在考試前的一段時間,更是焦慮的不知所措。

其實學習好的同學是有原因,但是他們的時間和你一樣多,但是他們的時間效率比你高!

那麼那些學習效率很高的同學,是怎麼做到的呢?

魯迅曾經有一句名言“我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來工作了”。這裡面,就暗藏了一個時間管理學上非常有用的概念:“碎片時間工作法"。早在5年前,中華讀書報刊登過一篇文章《碎片時代的時間管理方法》,為我們詳細介紹了這種提高時間利用率的秘訣。


知道這個方法的同學已經成了學霸,你還不知道嗎,同學?

碎片時間的常見現象

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什麼是碎片時間呢?就是我們每天上完必修課之外的,那些零碎時間。比如回學生宿舍的時候,去食堂吃飯的時候,臨睡前等待睡意來臨的那段時間,等等。很多人在這些零碎的短暫時間裡幹嘛呢?看朋友圈,聽聽音樂,發呆,無聊。但是這些時間如果彙總起來,長度其實不短,你可以把它們利用起來。比如,你在回宿舍的路上,可以用學習App記一個單詞;在臨睡前,對明天要完成的單詞做一個簡單預覽;在一部電影下載完成前,你可以翻開書本看一段英文閱讀;或者寫寫英文日記,測一測詞彙量。我們身邊經常有這樣的同學,給人一種學霸的感覺。但是呢,人家已經在無形之中,省下了不少整塊時間,讓自己有空去休息、生活,達到了勞逸結合。

當然,很多同學都會有這樣的體驗,一件事情,很重要的事情,在早晨起來的時候就告訴自己今天一定要處理掉它,但是一天下來,發現這件事情還是沒有任何起色。然後回顧自己的一天,發現時間多浪費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而且很多時間可能是在刷朋友圈,看新聞、發微博等等。如果你也有這種類似的經歷,大可不必為此傷心,因為這是“碎片時代”的常見現象,也有人將這種情況歸納為“拖延症”。

為什麼學習時間切碎後,效率變差了?我們的大腦從放鬆狀態轉換到專注,高效工作狀態,是需要一小段時間的,好比汽車從靜止加速到一定時速需要一段時間一樣。這段我們大腦的“加速”時間,因人而異,從1分鐘到10分鐘不等。如果我們頻繁地從工作狀態切換出去,無形中,我們的大腦處於專注,高效的絕對時間就少了很多。好比一輛汽車總是頻繁地剎車,啟動,那平均時速肯定高不了。

番茄工作法的內涵

知道這個方法的同學已經成了學霸,你還不知道嗎,同學?


如何去解決這類問題?其實大家都在探索,每個同學都想找到一種方法可以讓自己的學習效率更高。文章提到了《番茄工作法圖解——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這裡的番茄,指的就是廚房裡的定時器,用來控制烹飪時間,意思就是說,理出你所要做的事情,挑出一個你認為很重要的,將計時器設定到25分鐘或者適合你的時間段,作為一個番茄鍾,集中精神去做這件事,不可以分割,中途不可以打斷,直到完成。借用一句很時髦的話來說就是“Just Do It”,當你集中精神開始去處理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會發現學習過程中認為很難的事情並不是那麼不可攻克,關鍵在於你的行動。


再給你一個參考建議。每天找出你精力最旺盛,注意力最集中,頭腦最靈活的時段,比如早晨九點到十二點,然後把這三個小時劃分為幾個番茄時段,比如六個,每個半個小時。這裡麵包括了25分鐘的工作時間和5分鐘的休息時間。然後呢,在每個番茄時段內,給自己安排一個學習任務,接著關閉所有的社交軟件和通訊工具(直接關機完了…),集中精力學習,25分鐘後,再允許自己休息五分鐘,然後進入下一個番茄時段。

如果你的學習計劃,在規定的番茄時段內沒有做完,你可以利用手機上輔助記單詞的App,標記一下進度。然後選擇在自己的碎片時間內把它完成,力爭每天沒有任務殘留,今日事今日畢。這樣,你就既能避免工作碎片化,也充分利用了閒暇的碎片時間,一舉兩得。

番茄工作法需要注意的問題

並不是說番茄工作法沒有任何缺點。任何學習方法都不是絕對完美的,關鍵在於如何正確地使用它。我也不確定自己是番茄工作法的資深實踐者,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也總結出了一些經驗,這兒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番茄工作法並不是和其他時間管理方法相排斥的,你完全可以將它們結合起來使用,比如在使用番茄工作法時,也要列出學習內容待辦事項,在開啟每一個番茄鍾之前也要簡單地衡量一下哪個更重要一些,然後再去做(如果舍友此時特別需要你…)。這個衡量的過程,是遵循了“要事第一”的原則的。選定了一個課程,馬上集中精力在一個番茄鐘的時間內去做完。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我們的學習計劃中要完成的課程非常多,並不能夠很容易地被正確劃分為幾個番茄鐘的。比如練習英文寫作,開始認為自己對時間管理還是比較瞭解的,寫起來應該很快,兩個番茄鍾應該可以搞定。但是實際寫起來,發現自己曾經看到過詞彙書籍裡面的例句,能回想起那個單詞註釋的要點並不是那麼容易,甚至忘了應用時態,需要翻閱資料搜索一下才可以回憶起來。為此,不得不多增加了三個番茄鍾用於查找資料,詳細地閱讀一遍,並回想自己曾經在記這個單詞上遇到的問題等等。所謂熟能生巧,你需要通過對番茄工作法的反覆實踐,並總結如何更好地安排學習計劃,才能更精確地計算出不同難度的課程需要多少個番茄鍾。

第二,也很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開始一個課程安排的時候我們會輕鬆地按下番茄鐘的啟動鍵,順利地完成一個番茄鍾。但是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遇到的一種情況就是,又坐下來學習了好長一段時間,之後發現竟然忘記了啟動番茄鍾。其造成的後果就是,不能正確測量完成一個課時所需要的時間,影響接下來需要處理的另一件事情。所以,如果能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提示,可以讓自己在需要開啟每一個番茄鍾之前都能提醒自己,是非常有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