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價中兩種計價方式的比較分析

工程造價中兩種計價方式的比較分析

1.按定額計價時單位工程造價由直接工程費、間接費、利潤、稅金構成,計價時先計算直接費,再以直接費(或其中的人工費)為基數計算各項費用、利潤、稅金,彙總為單位工程造價。工程量清單計價時,造價由工程量清單費用(=∑清單工程量×項目綜合單價)、措施項目清單費用、其他項目清單費用、規費、稅金五部分構成,作這種劃分的考慮是將施工過程中的實體性消耗和措施性消耗分開,對於措施性消耗費用只列出項目名稱,由投標人根據招標文件要求和施工現場情況、施工方案自行確定,以體現出以施工方案為基礎的造價競爭;對於實體性消耗費用,則列出具體的工程數量,投標人要報出每個清單項目的綜合單價。

2.分項工程單價構成不同

按定額計價時分項工程的單價是工料單價,即只包括人工、材料、機械費,工程量清單計價分項工程單價一般為綜合單價,除了人工、材料、機械費,還要包括管理費(現場管理費和企業管理費)、利潤和必要的風險費。採用綜合單價便於工程款支付、工程造價的調整和工程結算,也避免了因為“取費”產生的一些無謂糾紛。綜合單價中的直接費、費用、利潤由投標人根據本企業實際支出及利潤預期、投標策略確定,是施工企業實際成本費用的反映,是工程的個別價格。綜合單價的報出是一個個別計價、市場競爭的過程。

3.單位工程項目劃分不同

按定額計價的工程項目劃分即預算定額中的項目劃分,一般土建定額有幾千個項目,其劃分原則是按工程的不同部位、不同材料、不同工藝、不同施工機械、不同施工方法和材料規格型號,劃分十分詳細。工程量清單計價的工程項目劃分較之定額項目的劃分有較大的綜合性,新規範中土建工程只有177個項目,它考慮工程部位、材料、工藝特徵,但不考慮具體的施工方法或措施,如人工或機械、機械的不同型號等,同時對於同一項目不再按階段或過程分為幾項,而是綜合到一起,如混凝土,可以將同一項目的攪拌(製作)、運輸、安裝、接頭灌縫等綜合為一項,門窗也可以將製作、運輸、安裝、刷油、五金等綜合到一起,這樣能夠減少原來定額對於施工企業工藝方法選擇的限制,報價時有更多的自主性。工程量清單中的量應該是綜合的工程量,而不是按定額計算的“預算工程量”。綜合的量有利於企業自主選擇施工方法並以之為基礎競價,也能使企業擺脫對定額的依賴,建立起企業內部報價及管理的定額和價格體系。

4.計價依據不同

這是清單計價和按定額計價的最根本區別。按定額計價的唯一依據就是定額,而工程量清單計價的主要依據是企業定額,包括企業生產要素消耗量標準、材料價格、施工機械配備及管理狀況、各項管理費支出標準等。目前可能多數企業沒有企業定額,但隨著工程量清單計價形式的推廣和報價實踐的增加,企業將逐步建立起自身的定額和相應的項目單價,當企業都能根據自身狀況和市場供求關係報出綜合單價時,企業自主報價、市場競爭(通過招投標)定價的計價格局也將形成,這也正是工程量清單所要促成的目標。工程量清單計價的本質是要改變政府定價模式,建立起市場形成造價機制,只有計價依據個別化,這一目標才能實現

1.採用的計價模式不同。

工程量清單計價,是實行投標人依據企業自己的管理能力、技術裝備水平和市場行情,自主報價,

定額其所報的工程造價實際上是社會平均價,

2.採用的單價方法不同。

工程量清單計價,採用綜合單價法,綜合單價是指完成規定計量單位項目所需的人工費、材料費、機械使用費、管理費、利潤,並考慮風險因素,是除規費和稅金的全費用單價。

工程預算定額計價,採用工料單價法,工料單價是指分部分項工程量的單價為直接費,直接費以人工、材料、機械的消耗量及其相應的價格確定;間接費、利潤和稅金按照有關規定另行計算。

3.反映的成本價不同。

工程量清單計價,反映的是個別成本.

工程預算定額計價,反映的是社會平均成本,

4.結算的要求不同。

工程量清單計價,是結算時按合同中事先約定綜合單價的規定執行,綜合單價基本上是包死的。

工程預算定額計價,結算時按定額規定工料單價計價,往往調整內容較多,容易引起糾紛。

5.風險處理的方式不同。

工程量清單計價,使招標人與投標人風險合理分擔,投標人對自己所報的成本、綜合單價負責,還要考慮各種風險對價格的影響,綜合單價一經合同確定,結算時不可以調整(除工程量有變化),且對工程量的變更或計算錯誤不負責任;招標人相應在計算工程量時要準確,對於這一部分風險應由招標人承擔,從而有利於控制工程造價。

工程預算定額計價,風險只在投資一方,所有的風險在不可遇見費中考慮;結算時,按合同約定,可以調整。可以說投標人沒有風險,不利於控制工程造價。

6.項目的劃分不同。

工程量清單計價,項目劃分以實體列項,實體和措施項目相分離,施工方法、手段不列項,不設人工、材料、機械消耗量。這樣加大了承包企業的競爭力度,鼓勵企業儘量採用合理的技術措施,提高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市場競爭機制可以充分發揮。

工程預算定額計價,項目劃分按施工工序列項、實體和措施相結合,施工方法、手段單獨列項,人工、材料、機械消耗量已在定額中規定,不能發揮市場競爭的作用。

7.工程量計算規則不同。

工程量清單計價,清單項目的工程量是按實體的淨值計算,這是當前國際上比較通行的做法。

工程預算定額計價,工程量是按實物加上人為規定的預留量或操作裕度等因素。

8.計量單位不同。

工程量清單計價,清單項目是按基本單位計量。

工程預算定額計價,計量單位可以不採用基本單位。

三,與以往的計價方式相比,工程量清單計價有以下特點:1、強制性;2、競爭性;3、通用性和實用性。

強制性主要表現在,一是由建設主管部門按照強制性國家標準的要求批准頒佈,規定全部使用國有資金或國有資金。投資為主的大中型建設工程應按“計價規範”規定執行。

二是明確工程量清單是招標文件的組成部分,並規定了招標人在編制工程量清單時必須遵守的規則。

競爭性表現在“計價規範”中從政策性規定到一般內容的具體規定,充分體現了工程造價由市場競爭形成價格的原則。“計價規範”中的措施項目,在工程量清單中只列“措施項目”一欄,具體採用什麼措施,由投標人根據企業的施工組織設計,視具體情況報價。另一方面,“計價規範”中人工、材料和施工機械沒有具體的消耗量,為企業報價提供了自主的空間。

通用性的表現是我國採用的工程量清單計價是與國際慣例接軌的,符合工程量計算方法標準化、工程量計算規則統一化、工程造價確定市場化的要求。

實用性表現在“計價規範”的附錄中工程量清單項目及工程量計算規則的項目名稱表現的是工程實體項目,項目名稱明確清晰,工程量計算規則簡潔明瞭。

四,1、工程量清單方式下,工程量上的風險由甲方承擔,單價上的風險由乙方承擔; 傳統定額方式下,量價風險都由乙方承擔。

2、工程量清單,實行的是量價分離;傳統定額是量價合一。

3、工程量清單,是在市場經濟模式下的產物,利於施工企業間的相互競爭,優勝劣汰;定額是在計劃經濟模式下的產物,帶有很強的政策性。

4、工程量清單計價,更有利於招投標工作的開展,竣工結算的進行等;定額計價相對要不靈活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