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概述

宜昌,古稱夷陵,位於湖北省西南部、長江上中游分界處,建制歷史逾兩千年。“宜昌”之名始於東晉,市的建制始於解放初,於1992年設立地級市。全市總面積2.1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4249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年底,宜昌城市建成區面積達150平方公里,全市現轄五區、三市、五縣,常住人口413.56萬人(2017年末)

[1]

宜昌依長江而建,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綜合實力僅次於武漢,位居湖北省第二位,是中國中部重要的交通樞紐,擁有漢宜高速公路、漢宜高速鐵路、焦柳鐵路、318國道等國家重要的交通動脈。宜昌是三峽大壩、葛洲壩等國家重要戰略設施所在地,被譽為“世界水電之都”。

宜昌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境內有4處國家5A級旅遊景區,數量居全國城市第四。宜昌是湖北省唯一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同時享有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鋼琴之城等美譽。

2019年1月25日,宜昌市被評為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市。

宜昌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宜昌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距今一二十萬年前,在宜昌境內的清江流域就有“長陽人”的活 動。境內數十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證明了七、八千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宜昌遠古屬西陵部落,據《宜昌府志》記載:夏、商、週三代,夷陵為古荊州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改夷陵置巫縣。“夏商時為古荊州之域,春秋戰國時為楚國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郡縣,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屬南郡。“漢承秦制”,西漢時夷陵屬荊州南郡,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改夷陵為臨江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又改臨江郡為宜都郡,領宜都(今宜昌)、秭歸、枝江、夷道(今宜都)等四縣。

三國時,吳黃武元年(222年),改夷陵為西陵郡,也稱宜都郡。晉太康年間(280-289年),改置為夷陵縣。東晉分夷陵西境(在長江南岸的黃牛巖至黑巖之間)另置一縣時命名“宜昌”,寓意在於祈福分境置縣宜於國運昌盛,“宜昌”之名便始見於史。

湖北省宜昌市概述

宜昌市人民政府

南北朝時宋、齊皆與晉同。梁改宜都郡為宜州,西魏改為拓州,北周改為硤州。

隋大業三年(607年)改硤州為夷陵郡,轄夷陵、夷道、長楊、遠安四縣,夷陵縣為郡治,隸屬荊州都督府。唐初,改夷陵郡為硤州,領上述四縣,屬山南東道。天寶初又改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硤州,轄原四縣,仍屬山南東道。

五代時,硤州與荊州、歸州為南平國。北宋複稱硤州,屬荊湖北路,仍轄原夷陵四縣。元豐年間(1078~1085年)改“硤”為“峽”。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峽州為峽州路,領原四縣,屬河南行省荊湖北道。明初改峽州路為峽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峽州為夷陵州,領宜都、長陽、遠安三縣,治所夷陵,隸屬湖廣佈政使司荊州府上荊南道。

清順治四年(1647),夷陵州隸屬荊州府。順治五年,改“夷陵”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為宜昌府,改彝陵縣為東湖縣併為宜昌府治所,領東湖、興山、巴東、長陽、長樂5縣及歸州、鶴峰2州,隸屬荊宜施道。宜都、枝江、當陽、遠安4縣屬荊州府。光緒二年(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簽訂,宜昌被闢為通商口岸。次年,宜昌設立海關,正式對外開放。

中華民國初年廢府、州建制,實行省、道、縣三級制。1912年改東湖縣為宜昌縣,與興山、秭歸、巴東、長陽、五峰、鶴峰縣屬荊南道。當陽、遠安屬襄南道。1922年,宜昌屬荊宜道。

1932年、1936年,宜昌、宜都、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八縣先後屬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於宜昌縣城。枝江縣先後隸屬於湖北省第七、第四行政督察區。1948年8月,中共江漢區委決定正式成立第四專員公署(亦稱襄西專署),1949年1月改為當陽專署。1949年5月20日在當陽成立宜昌專員公署,同月在當陽組建宜昌市黨政領導班子。6月11日,在當陽蘆家灣正式成立中共宜昌市委員會、宜昌市人民政府。1949年7月16日,宜昌城區解放。中共宜昌專署機關和宜昌市黨政機關隨即從當陽遷駐宜昌城。1949年11月15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

新中國成立後,湖北省分設八個行政區。其中有宜昌行政區專員公署轄宜昌、宜都、枝江、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九個縣。同時劃出原宜昌縣城區和近郊農村置宜昌市,直屬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轄。1951年,改湖北宜昌行政區專員公署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區專員公署,1955年改為湖北省宜昌專員公署。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屬宜昌專署領導。此時,宜昌專署轄9縣1市。此時宜昌專員公署轄8縣1市。1958年12月,撤銷宜昌專員公署,建立宜都工業區行政公署。1961年5月,撤銷宜都工業區行政公署,設立宜昌專員公署 。1968年1月成立宜昌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8月,撤銷宜昌地區革命委員會,設立宜昌地區行政公署。1979年6月,宜昌市復為省轄市。1992年3月,為適應改革和發展的需要,經中央批准,宜昌地區和宜昌市合併,實行市領導縣的體制。

[6]2016年12月20日,宜昌入選國家中部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7]

湖北省宜昌市概述

宜昌沿江夜景一部分

地理位置

湖北省宜昌市概述

宜昌在中國的地理位置

宜昌市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地處長江上游與中游的結合部,鄂西山區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上控巴蜀,下引荊襄”。地跨東經110°15′~112°04′、北緯29°56′~31°34′之間,東西最大橫距174.08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80.6公里。版圖面積21084平方公里。東鄰荊州市和荊門市,南抵湖南省石門縣,西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靠神農架林區和襄陽市。

[9][10]

地質地貌

宜昌市地理環境複雜多樣,地質構造較為複雜,距今18億年前的元古界到距今百萬年前的新生界之間的各個地質時代的地層均有分佈,且發育完整,出露齊全。世界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在考察了三峽地區地質地貌後,完成《李四光地質力學構造形跡》而成為一代宗師,引起世界地質學界深厚興趣的保持最古老而原始的帶殼動物化石,即發現於市內的西陵峽。地層是中國南方標準地層區之一,出露的許多典型地質剖面在中外地質領域享有盛名。李四光教授1924年建立的三峽震旦系剖面,創立了震旦系這一地層單位,為國際地質界所認同;黃花場奧陶系剖面地層發育完整,化石豐富齊全,被認為是中國奧陶系的典型剖面;王家灣奧陶系與志留系界線剖面,是國際上已知的3個最好的這種剖面之一。宜昌市城區無大斷層通過,地殼相對穩定,無孕震構造。據1600多年的記載,城區地震烈度未超過5度。宜昌市位於揚子江淮地臺的西部,地質構造總的輪廓是,地域內中、北部為黃陵背斜,東邊有當陽盆地,西邊為秭歸盆地,南邊為長陽背斜、仁和坪向斜,西南邊為五峰向斜,西北邊為神農架背斜,北側為臺緣褶皺帶。從地質力學角度看,為新華夏系一級構造第三隆起帶南段與淮陽山字型構造體系的複合部位。

湖北省宜昌市概述

湖北省宜昌市概述

湖北省宜昌市概述

宜昌平原地區

宜昌市地形比較複雜,高低相差懸殊。西部山地佔全市總面積的69%,主要分佈在興山、秭歸、長陽、五峰縣和夷陵區的西部,大部分山脈在海拔千米左右。不少山脈海拔高度在2000米以上。興山縣仙女山海拔2427米,為全市最高峰。山區有許多峽谷,有的雄奇險峻,懸崖峭壁,高聳入雲;有的幽深秀麗,曲折迂迴。長江、清江、香溪河、黃柏河流域都有這種峽谷,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之一的西陵峽就是其中之一。中部丘陵處於山地與平原的過渡地帶,由低山或坡度較緩、連綿不斷的高階地經長期風化、剝蝕和切割而成,海拔100米~500米,坡度5度~25度,佔總面積的21%,分佈在遠安、宜都、夷陵的東部和當陽北部。東部平原位於江漢平原西緣,海拔在100米以下,枝江的楊林湖海拔35米,為全市的最低點。佔總面積的10%,分佈在枝江、當陽東南部、城區東南部和宜都、遠安沿長江、清江下游兩岸、沮漳河流域谷地兩側。此外,全市岩溶地形較多,主要分佈在五峰、長陽、興山秭歸、宜都等山地、丘陵。岩溶地形多種多樣,有不少地方山奇、石美、洞異、水秀,是旅遊的好地方。

[11]

氣候特點

宜昌位於中亞熱帶與北亞熱帶的過渡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有四季分明,水熱同季,寒旱同季的氣候特徵。多年平均降水量1215.6毫米。平均氣溫16.9攝氏度,極端最高溫度41.4攝氏度(7月),極端最低溫度零下9.8攝氏度(元月)。年平均大於10度的活動積溫5200攝氏度以上,持續天數達250天。無霜期250~300天,年平均輻射量100.7千卡每平方釐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538~1883小時,日照率40%。[10]

地形特徵

宜昌位於長江中上游結合部,地處鄂西山區與江漢平原交匯過渡地帶。山區佔67.4%,丘陵佔22.7%,平原佔9.9%。宜昌地形複雜,高低相差懸殊,山區、丘陵、平原兼有。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部的興山、秭歸、長陽、五峰和夷陵區西部為山區,夷陵區的東部、當陽、遠安、宜都等縣(市、區)為丘陵,長江、清江和沮漳河交匯兩側的枝江、當陽、宜都等縣(市)的部分區域為平原。[10]

流域水系

宜昌水系均屬長江流域,可分為長江上游幹流水系、長江中游水系以及清江水系、洞庭湖水系和澧水水系等五大水系。除長江、清江干流外,集雨面積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境內河流有164條,佔境內集雨面積的91.5%。河流總長5089公里,河網密度0.24公里每平方公里。集雨面積大於300平方公里的一級支流14條、其中大於1000平方公里的有4條(沮漳河、黃柏河、香溪河、漁洋河等)。

湖北省宜昌市概述

宜昌夜景

長江:自秭歸縣破水峽入境,經宜昌至枝江縣鴨子口出境,在本市境內流長237公里。

清江:發源於恩施利川市齊嶽麓肖家塘,全長440公里,在宜昌境內153公里,即從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鹽池入境至宜都市陸城注入長江,是本市境內長江的最大支流。

香溪河:因相傳王昭君在此浣紗而使河水生香氣而得名。發源於神農架林區的騾馬店,流經興山縣,在秭歸的香溪鎮注放長江,全長110公里。

沮漳河:在當陽市兩河口以上分為東西兩大支流,西支為沮河,發源於保康縣的衛家大巖,全長226公里:東支為漳河,發源於保康縣的黑林,全長199公里。沮河、漳河在兩河口匯合成沮漳河,全長88公里,於宜昌與荊州分界處注入長江。

黃柏河:東支發源於夷陵區(原宜昌縣)樟村坪鄉的黑良山,全長126公里;西支發源於宜昌縣的武郎寨,全長70公里。東西兩條支流在宜昌縣黃花場附近匯合成幹流,長32公里,經宜昌縣縣城小溪塔注入長江。

土壤,從紅壤土到棕壤等九種類型均有分佈,其中優質熟化土壤佔耕地的48%。

水能蘊藏量,除長江,清江外有175萬千瓦,可開發量105萬千瓦。水資源總量為131億方,過境客水約4572億方。

湖北省宜昌市概述

五峰縣旅遊

全市植被良好,森林資源居全省第二位,覆蓋率為48.5%。宜昌市森林資源豐富,生物種類呈多樣性。截至2016年底,全市森林面積1380.5千公頃,完成造林作業面積10.93千公頃。森林覆蓋率為65.04%。自然保護區52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

全市有森林公園11個(柴埠溪大峽谷風景區、後河國家森林公園、大老嶺自然保護區等),其中國家級6個、省級3個、市級2個,面積75萬畝。全市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後河國家森林公園)、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大老嶺自然保護區)、省級自然保護小區34個、市級自然保護小區3 個,市級溼地自然保護區13 個,保護面積273萬畝,佔全市森林面積的16%。全市有國有林場23個,經營面積110萬畝;集體林場79個,經營面積21萬畝。

生物種類多樣,有種子植物5582種,物種數量佔全國種子植物的七分之一,其中1630種為中國特有。全市已知陸生脊椎動物610種,其中國家、省級保護動物177種。

頁岩氣資源豐富,2017年7月,宜昌市點軍區鑽獲頁岩氣井,預測頁岩氣資源量超5000億立方米。該氣井位於距今約6億年前的震旦系陡山沱組地層,是迄今全球最古老頁岩氣礦藏。[12]

水資源

宜昌市水資源總量166.29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61.3%,比常年偏多20.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165.39億立方米,摺合徑流深775.1毫米,比上年增長61.7%,比常年偏多20.4%;地下水資源量46.84億立方米,地表與地下水資源重複計算量45.95億立方米。全市入境水量4377.1億立方米,比上年偏多8.6%,比常年偏少4.3%;全市出境水量4535億立方米,比上年偏多9.9%,比常年偏少3.5%。全市人均水資源佔有量4026立方米,居全省第四位;畝均水資源佔有量4093立方米,居全省第六位。

礦產資源

宜昌市共發現礦產地1000多處,其中探明儲量的礦產地230處。發現礦種88種,佔中國已發現礦種的51.2%、全省的62%。已探明工業儲量的礦產48種,有13種礦產列全省第一。發現礦床397處,其中大型礦床17個,中型礦床58個,小型及以下礦床322個。宜昌市磷礦列全國八大磷礦區第一位,是省內富磷礦石主要產區,累計查明磷儲量42.4億噸,保有儲量39.3億噸。全市磷礦年產量1300萬噸左右。石墨礦是中南地區唯一的鱗片石墨大礦,在全國五大鱗片石墨礦中品位居第一位,儲量居第三位。玻璃用砂岩礦為全國四大優質硅砂礦之一。水泥用灰巖在全省佔有重要位置。以宜昌市石材為原料生產的三峽紅、西陵紅、三峽浪等飾面石材是全國知名的品牌。礦產資源分佈面廣,優勢礦種產地相對集中,區域特色明顯。全市各縣市均有礦產分佈,但地域差異明顯。主要礦產相對集中,形成12個礦產集中區。全市有礦山506家,其中煤礦140家,磷礦49家,石墨、錳、金、銅、鉛鋅、採石場等317家,年產固體礦石3100萬噸,從業人員3萬餘人,實現礦業總產值43億元,礦產採選業及深加工產值約800億元。全市年檢探礦權66個,其中磷礦33個,煤礦7個,黑金屬礦產6個,有色金屬礦產6個,貴金屬礦11個,非金屬礦3個。

生物資源

宜昌市有種子植物5582種,物種數量佔全國種子植物的七分之一,其中1630種為中國特有。全市已知陸生脊椎動物610種,其中國家、省級保護動物177種。

宜昌市森林資源豐富,生物種類呈多樣性。全市林業用地面積2203萬畝,佔國土總面積的70%,森林覆蓋率(不含灌木林)達到55.3%,活立木蓄積量3986萬立方米。全市有森林公園11個(柴埠溪大峽谷風景區、後河國家森林公園、大老嶺自然保護區等),其中國家級6個、省級3個、市級2個,面積75萬畝。全市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後河國家森林公園)、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大老嶺自然保護區)、省級自然保護小區34個、市級自然保護小區3個,市級溼地自然保護區13個,保護面積273萬畝,佔全市森林面積的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