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南昌大學人類衰老研究所 尋找健康長壽的“密碼”

科研人員向田小利教授介紹實驗相關情況

探访南昌大学人类衰老研究所 寻找健康长寿的“密码”

田小利教授為記者介紹研究儀器的情況

探访南昌大学人类衰老研究所 寻找健康长寿的“密码”

科研人員正在做試驗

我們為什麼會老?為什麼我們中的一些人衰老的進程比其他的人緩慢?為什麼有的人死於癌症、心臟病或糖尿病;有的人卻能長命百歲,並很少遭遇疾病的痛苦?人的壽命究竟有沒有極限?飲食和生活方式在此過程中起什麼樣的作用?我們能否通過努力來改變未來,或延緩衰老的腳步?

在南昌大學生命科學院裡,就有這樣一個神秘的地方——南昌大學人類衰老研究所,也是我市首個人類衰老的科研基地。這裡有3000平方米的實驗平臺、1000平方米的動物房,裡面擺滿了小動物CT、共聚焦熒光顯微鏡、高內涵細胞成像系統等一系列一流的大型研究儀器。科技部973計劃首席科學家田小利、中國老年醫學會基礎與轉化分會青委會副秘書長向陽等一批活躍在心血管和衰老研究等領域的名人教授聚集在這裡,用科學破解健康的密碼……

——關於人類衰老研究所——

人類衰老研究所是南昌大學新建的研究所,也是江西省“人類衰老重點實驗室”。目前學校投入5000萬元的經費,主要圍繞衰老研究的關鍵科學問題和主要衰老相關疾病進行研究,包括遺傳、表觀遺傳、免疫、神經體液、能量代謝、細胞自噬、小分子干預、主要衰老相關病等。

“人可以逃脫疾病,卻不可以逃脫衰老。衰老不僅是人類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也是導致身體功能下降和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在中國,每年因為老年心腦血管疾病給國家帶來的耗費至少是1300億元。”田小利感慨,正是基於這種現狀,在中國做衰老及老年病研究非常重要,而在這個領域,國內的研究還比較薄弱。

“如果南昌大學在這個領域發力,佔領衰老研究制高點,無論對國家還是對南昌大學都有重要意義。”田小利告訴記者,人類衰老研究所已經有7名教授,除了他還有黃濤生、陳勝寒、向陽、李珊珊、段晶晶和羅玉萍。

“我們正在通過全球招聘,吸納優秀的科學家加盟。”田小利期盼,人類衰老研究所能夠成為國際國內一流的衰老研究基地,能為人類的健康作出更多的貢獻。

延緩衰老的理念必須前移

衰老是百病之源。當第一縷皺紋爬上眼角、當你開始出現白髮時,你只能惶恐不安卻沒有良策!

“快50歲了,再不加強鍛鍊,開始養生,會很快變老的。”日前,市民胡女士在與同事聊天時感慨,白頭髮越來越多,歲月越來越不饒人。其實,胡女士的話也道出了目前的一個關於衰老認知的現狀——直到接近老年,人們才開始樹立延緩衰老的理念。

對此,南昌大學人類衰老研究所教授段晶晶表示,個體衰老是由組織器官衰老引起的,人們身體的各個組織器官的衰老時間遠遠比想象的要早。段晶晶告訴記者,目前業內比較認可的說法是:20歲的人,肺功能開始衰退,大腦開始衰老;25歲的人,皮膚開始衰老;30歲的人,頭髮、肌肉開始衰老,聽力開始衰退;35歲的人,乳房、骨質開始衰老,生殖能力開始衰退;40歲的人,牙齒、眼睛、心臟開始衰老;50歲的人,前列腺、腎臟開始衰老;55歲的人,腸道開始衰老;60歲的人,味覺開始衰退;65歲的人,聲音開始衰退、膀胱開始衰老;70歲的人,肝臟開始衰老。

“雖然這些數據更多是來自於動物實驗的推測,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在衰老的早期,依然處於‘有序衰老’的狀態,這一過程依舊可以被延緩,可以通過干預減慢衰老的速度,到了衰老後期,已經進入‘無序衰老’狀態就已經不可逆轉。”段晶晶建議市民,通過生活方式對老年健康的干預應該從中年期開始。

長壽的秘密在心態

翻開近現代醫學史,我們不難發現,人類迄今為止所做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圍繞著改善健康與生活質量、延長人類壽命這一主題而拼搏。如今,雖然人類的平均壽命增長了不少,但是卻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伴隨而來的年齡老化相關疾病逐漸增多。

對此,南昌大學人類衰老研究所所長、科技部973計劃項目“血管衰老及相關疾病的生物學基礎”首席科學家田小利表示,抗衰老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延緩衰老,預防與衰老相關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改善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抗衰老不是研製‘長生不老’藥,而是要更好地延長人們青春的生命活力。”為了破解衰老之謎,早在2006年,田小利加入了北京大學“中國健康長壽隨訪隊列”研究,通過國家民政部門,對全國百歲老人所在的地區進行追蹤隨訪。

“我們對這些百歲老人進行了遺傳分析,包括候選基因和信號通路以及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確定了一批與健康長壽相關的易感基因,研究了性別、環境和生活習慣與這些易感位點交互作用對長壽和老年健康的影響。”田小利告訴記者,在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分析中,他們發現FOXO和ADRB2等基因型與鍛鍊、社會休閒活動、負面情緒的交互作用顯著影響高齡老人健康。

“這些百歲老人,有的無肉不歡,有的只愛吃素,有的住在鄉村,有的住在城市,有的好動,有的好靜,可以說這群老人的生活習性幾乎沒有一模一樣的,所以人們說起他們的長壽‘秘訣’也是‘眾口不一’。”不過,田小利在研究中卻發現了百歲老人唯一的共性。“他們的心胸都非常開闊,都保持著一個積極樂觀的良好心態。”田小利覺得,心態是人類健康的第一要素。

老年人清淡飲食不代表食素

食葷還是食素,這是老年人追求健康路上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對此,南昌大學衰老研究所教授向陽進行了解密。

向陽告訴記者,肉食和素食的本質區別在於大多數肉食含有更多的蛋白質和脂肪,而大多數素食則含有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和粗纖維。

“長期攝入過量的蛋白質會加速衰老和其它衰老相關疾病,包括II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黃斑病變和腫瘤等的發病風險。但是對於老年人來說,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卻又非常重要。研究表明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可以降低肌肉萎縮和肌肉無力的風險,而肌肉萎縮和肌肉無力則是老年人最重要的健康問題之一。”向陽解釋道,“肉食的另外一個重要的營養成分是脂肪,包括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等。曾經有研究認為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不健康,但現在的研究已經對此表示了懷疑。”向陽解釋,曾有一項研究,對高齡老人(平均年齡98歲)進行了10年的追蹤調查,發現高膽固醇和心臟病發病風險並沒有關聯,而且表面膽固醇水平最高的人也是壽命最長的人。

至於素食,向陽介紹,其含有的碳水化合物(糖類)和粗纖維較多,素食中的纖維素不能夠被人消化吸收,但對於維持健康的腸道菌群至關重要。因此,醫學專家提出老年人要“清淡飲食”並不是讓老人成為“素食者”。

“所以說老年人不能一味地肉食,也不能完全素食,他們更應該注意營養均衡。”向陽如是說。另外,他還格外提到,糖的過多攝入也是會促進衰老的,因此老年人不能過於嗜甜。

維生素D不是寶寶的專屬品

近年來,伴隨著科學養育知識的普及,不少寶爸寶媽都清楚認識到了維生素D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各大商超、藥店裡,嬰幼兒、兒童專屬維生素D補充劑的品牌不勝枚舉,但是老年人專屬的維生素D補充劑卻很鮮見。

事實上,老年人也是肌少症的高發人群。向陽告訴記者,為老年人提供充足的營養是老年人預防和改善肌少症的首要條件,也是預防和治療老年肌少症的有效途徑之一。目前研究發現,補充優質蛋白、維生素D等營養對肌少症的預防和治療有一定作用。

向陽介紹說,蛋白質中優質蛋白的氨基酸模式更接近人體蛋白質的氨基酸模式,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在補充蛋白質時應補充優質蛋白。食物中魚、牛奶、蛋及豆類富含大量的優質蛋白,應作為老年肌少症患者的營養首選。

維生素D為固醇類衍生物,具有抗佝僂病的作用,又稱抗佝僂病維生素。維生素D缺乏可導致肌肉萎縮、骨質軟化,補充維生素D也是老年肌少症患者必不可少的飲食措施。“維生素D主要存在於海產魚類、動物肝臟、蛋黃等食物中。”向陽表示,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適量攝入、飲食中適當的熱量(卡路里)攝入也有利於老年肌少症的恢復。(南昌日報記者 吳浣/文 熊家福/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