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一切始於一場黑暗。

掀起一道幕簾,你進入了一條曲折、漆黑的狹窄通道,陰冷,空氣裡是一絲脂粉、灰塵、皮革與老木頭的味道,你把手指伸到最盡,去感知身旁天鵝絨質感的牆壁,由此判斷前方是直行、左拐、右拐,還是此路不通,盡頭又將是什麼……

對黑暗的恐懼存在於人類的本能裡,你每往前探一步,都生怕踩了個空,耳畔隱約傳來的爵士樂與觥籌交錯聲並無助於放鬆心情。

不知走了多久,時間已無法感知,又穿過一道幕簾,豁然開朗,曼德雷酒吧(Manderley)到了。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麥金儂酒店一樓的曼德雷酒吧。©Punchdrunk


這是一個真正的酒吧,你可以找一處沒有Reserved標誌的桌子坐下,點一杯雞尾酒,對薩克斯風樂手點頭致意,緩一緩神兒。

不一會兒,優雅的燕尾服侍者邀請拿到黑桃 A 的你與其他幾位客人一同進入電梯,去探索這座廢棄酒店。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instagram


在入口處,你需要寄存大衣和包,你會得到一個白色幽靈面具。

戴上面具,不能說話,與同伴分離,你就從人間消失,成為一個鬼魂般的存在,成為一個標籤——闖入夢境的偷窺者。

在接下來的三個小時,你可以任意穿梭在這座9000平方米的空間裡,包括國王臥室、宴會廳、偵探社、小酒館、糖果店、墓地、教堂、精神病院、竹林、裁縫室與動物標本展廳等。

要小心,每個樓梯到達的樓層數都不一樣,它們有的從二樓到四樓,有的從三樓到五樓,另外又是一樓到五樓……直覺是你唯一可以依賴的武器。

噓,稍安勿躁。夜才剛剛開始。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Punchdrunk


浸入式戲劇巔峰之作:4天10000個名額售罄!

每天傍晚6點多,上海北京西路1013號就排起了長龍,他們或興奮緊張,或胸有成竹,或埋頭看手機裡的攻略,等著入場看《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

這棟已廢棄了十年的毛坯房,如今是神秘的麥金儂酒店(McKinnon Hotel),相傳“麥金儂”是來自蘇格蘭的貴族,其家族座右銘是“天佑勇者”。

這棟建築被改造裝飾成1930年代的藝術裝飾風格:外牆是雅緻的蛋黃色,牆體有層疊的弧形刻線,頂層飾有浮雕花紋。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阿餅


許多人都認為它是一家真正的老牌酒店,以至於它旁邊的戲劇主題精品酒店The Drama不得不在門口立了一塊小牌子,寫著:“這是一家真的酒店。”

但即便這樣,《不眠之夜》上海版的製作人、上海文廣演藝集團副總裁馬晨騁也不願意把這棟樓稱為“劇場”。“絕對不會有個招牌寫著‘xx劇場’。我們不想讓大家覺得自己是來看戲的。”

這部英國Punchdrunk劇團的經典作是近年來“浸入式戲劇”的巔峰代表作,繼2003年倫敦版和2009年波士頓版之後,自2011年3月起在紐約上演了2200多場,造成風靡戲劇界內外的文化現象。

2016年年底,馬晨騁把它搬到了上海。預售一經開啟,首輪演出2000張票在一天內銷售一空,而後更是創下了4天10000個名額宣告售罄的票房盛況。

然而,究竟什麼是浸入式戲劇?

“我有一個感覺,沒有人真的知道‘浸入式戲劇’是什麼意思。”美國戲劇評論家喬納森·曼德爾說。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Punchdrunk


在這裡,每個人看到的都是人生的一塊碎片。

如果有一個可穿透各個樓層的俯瞰鏡頭,你會看見這棟樓裡白色的幽靈流是如何隨著其中的角色而奔波、分流、躊躇和彷徨的。

整棟樓裡的白色幽靈都是一個觀察者在不同平行世界的分身。

這部以莎士比亞的《麥克白》的情節和人物關係為框架的故事,有愛情、色情、慾望;有暴力、陰謀、謀殺;有罪惡、仇恨、征服、悔悟;有不間斷的死亡與向死而生的激情。

你是一個偷窺者,你闖入了另一個維度。

在這裡,他們好像看得見你又好像看不見,你可以任意地去選擇。可以是老國王,也可以是麥克白夫人,又或許是精神病院的護士、下毒的女傭、酒吧的酒保或祭祀的女巫……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Sleep No More 在波士頓劇場的效果。©Punchdrunk


總有一個角色在某一個未被人追隨的角落,默默地跳著自己的故事。他們不再是一個個依附麥克白而出現的存在,每個角色的人生都有它的困境與現實,沒有誰才是真正的主角。

一旦做出了選擇,你就自然錯過了別人的人生,另外的故事。這和人生如此相似——千千萬萬種選擇,卻只能度過這一輩子的時間。

選擇誰,跟從誰,光鮮亮麗地站在主舞臺前,抑或毫無目的地閒逛,看似隨機,卻都是由你自己的價值觀念暗自決定。那個把你從現實帶入戲劇、或夢中的電梯服務生說得沒錯:“聽從直覺。”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Punchdrunk

24個人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3個小時的演出,即使是循環3次,也意味著至少有24條觀劇的路徑。

一場演出幾百人,不會有一模一樣的兩個人進入了完全相同的故事。這個故事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沒有跳躍剪輯,沒有導演幫助你釐清劇情,沒有鏡頭幫你對焦出關鍵的場景。

整個過程有點類似於“盲人摸象”,每個人看到的都是人生的一塊碎片,劇情的缺陷不可避免。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Sleep No More 在波士頓劇場的效果。©Punchdrunk

有人統計過,想要了解所有主線、支線人物的劇情,至少需要來看9次。

也基於這種“缺陷美”,《不眠之夜》的超級粉絲甚至形成了一種亞文化,有些人已經不厭其煩地70多次觀看該劇,甚至將劇院的徽章紋於自己身上。《紐約客》資深劇評人希爾頓·阿斯將自己的觀感形容為“如中了咒一樣”。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現場細節。©Punchdrunk

《不眠之夜》的三種觀劇方式(如果有的話。

“看不懂很正常。”

製作人馬晨騁說:“任何一個人告訴你說,我把這個戲看全了,事實上他可能只看了這個戲的十分之一。”

據他透露,現場的90多個房間,大概有超過兩位數的房間只有跟著演員才能進去,而這種演員單獨表演給你看的“一對一”機會是隨機的。

即便馬晨騁本人,因公因私也看了幾十次表演,但不敢說自己體驗過所有的隱藏情節。“它的表演是在變的,到現在我們還一直在做很多情節和細節調整。”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Sleep No More 在波士頓劇場的效果。©Punchdrunk

馬晨騁推薦以下三種觀劇方式:一是“掃樓式”,即對哪個場景好奇就去哪個場景看一看,或許就會偶遇演員們的表演,但3個小時下來,對觀眾的體力考驗比較大;

二是“守株待兔式”,適合不願意或不適合大量運動的觀眾,例如停留在劇情較多的一樓和二樓,但也會因此錯過樓上的“風景”;

三是“組團式”,適合結伴觀看的小夥伴們,大家分開探索不同的場景或跟隨不同的演員,最後拼湊出一個較為完整的劇情。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請想象這些場景中的環境氣味。©Punchdrunk

即使對劇情不感興趣,也可以在各個房間裡探索——

偵探社裡有打字機、名片以及偵探正在查的偷情案裡跟蹤目標的行程記錄,藥鋪櫃子裡放著各式各樣的藥材,裁縫店裡的布料和針線、標本間裡的標本,酒店前臺那本六七百頁的顧客簽名本,每一頁都有鋼筆手寫的簽名……

馬晨騁說,他的一位醫生朋友就很喜歡待在精神病院,花半個多小時把裡面的醫學書都翻了一遍,然後跟他說:“哎呦,你們這個醫生的書還都挺專業,哪兒有賣?”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不眠之夜》的燈光效果。©Punchdrunk

最終支撐起整個劇情的,不只是文本,也不只是表演,還有技術——音樂、燈光、佈景,甚至氣味。細節越真實,觀眾就越信任這部戲,而這部戲回饋給他們的就越多。

比如,在醫院聞到福爾馬林的味道,在竹林感受到特別的溼氣,在標本間會聞到皮革和處理標本的藥水的味道……

即便閉著眼睛,你也可以感受到每個空間與氛圍。

幾乎每個房間都會有一個獨立的音響系統,比如“最恐怖”的嬰兒房裡有八音盒在轉,竹林有風聲,老國王死後喪鐘聲聲、政變時驚雷滾滾、場景變幻時魔音陣陣……

每個聲音配合每個情節發生的,會給觀眾很多提示:當你聽到背景聲音增強,就說明重要情節即將開始,而聲音漸弱,就說明可以離開去往下一個場景。

神秘的氛圍和燈光也密不可分。燈光色彩的變幻,暗合了戲劇的鏡頭語言。金色燈光象徵著尊貴和榮耀,綠色燈光隱喻著鄙夷和仇視,紅色燈光意味著復仇和殺戮。

最後一幕麥克白之死,是燈光藝術最豐富的一幕。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Sleep No More 在波士頓劇場的效果。©Punchdrunk

“我居然還能幹這個?”

“浸入式戲劇”並不試圖完整清晰地表述一個故事,也不以製造戲劇衝突為己任,它想給觀眾的,僅僅是感官上全方位的衝擊,是某種氣氛的營造。

實際上在那些高自由度的遊戲裡,玩家們也總是面臨這樣的選擇,你想要體驗劇情,還是想要為所欲為?每個人的原始慾望的吸引力或許比精彩的故事線更強。

在接觸浸入式戲劇以前,“好看”的標準可能是情節有趣,畫面漂亮,表演精彩。而大多數觀眾對《不眠之夜》的評價,或許是:“我居然還能幹這個?”

你可以只用你願意玩的方式玩,而不在乎這個遊戲“應該”是什麼樣的。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一旦做出選擇,就錯過了別的人生可能性

我兩次體驗《不眠之夜》的當下感受記錄。 ©阿餅

體驗是無價的。讓那些所謂的預言和劇透都見鬼去吧。

就像總被拿來與《不眠之夜》做比較的美劇《西部世界》裡總設計師說的那樣:“遊客們不會因為一眼就能看到的東西再來,那些花哨的東西。他們不是在尋求一個告訴他們是誰的故事,他們已經知道自己是誰了。他們來這裡是因為他們想要領悟,自己能成為什麼。”

那麼,在一場浸入式戲劇裡,如果你什麼都能幹,那你要幹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