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上演“真實悲劇”,火殤為何接二連三?

​ 這是一個令人傷心的事件。

當地時間4月15日傍晚,位於法國首都的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建築損毀嚴重,其標誌性尖頂更在烈焰中倒塌。截至目前,火勢被控制,巴黎聖母院的主體結構得以保住。

巴黎聖母院上演“真實悲劇”,火殤為何接二連三?


巴黎聖母院上演“真實悲劇”,火殤為何接二連三?


久負盛名的巴黎聖母院,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有著800多年的歷史。雨果的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使之更加聞名世界。

巴黎聖母院上演“真實悲劇”,火殤為何接二連三?

大火中的巴黎聖母院,塔尖折斷的一瞬間。

作為巴黎最具代表性的古蹟之一,巴黎聖母院是法國乃至歐洲文化的象徵,更是法國人的國家情感所繫。


巴黎聖母院上演“真實悲劇”,火殤為何接二連三?


▲ 火災發生後,在巴黎聖母院附近,數百人跪在地上禱告。有人說:“今天是所有巴黎人傷心的一天,我們祈禱巴黎聖母院大火儘早熄滅。”也有目擊者表示:“在巴黎,這是一個具有紀念意義的象徵,每個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都真的對(火災)感到悲傷。”

法國《費加羅報》說,這場大火“燒在整個法國的心上”。


“與法國人民同在”

巴黎聖母院遭遇火災後,歐美多位國家領導人第一時間表達了痛心之情。


巴黎聖母院上演“真實悲劇”,火殤為何接二連三?


▲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今晚我與法國人民同在,與那些和巴黎聖母院大火戰鬥的緊急服務人員同在。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看到巴黎聖母院處於大火中真的很心痛。在你們對抗大火時,加拿大人民與你們同在。


巴黎聖母院上演“真實悲劇”,火殤為何接二連三?


▲ 芬蘭總統紹利·尼尼斯托:芬蘭對於巴黎聖母院的大火感到悲傷,今晚我們與法國及巴黎人民同在。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我每分鐘都在關注著巴黎聖母院的大火。我們的“巴黎小姐”屬於全人類。多麼悲傷,多麼可怕。我與法國人民同在。

作為法國的近鄰,德國對此次悲劇感同身受。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發言人Steffen Seibert在推特上說:“巴黎聖母院著火令人痛苦,它是法國和我們歐洲文化的象徵。”德國外交部說,這把大火“觸動了我們的心絃”。


巴黎聖母院上演“真實悲劇”,火殤為何接二連三?


▲ 總是不按常理出牌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對這座歷史悠久的大教堂被燒感到遺憾,而且第一時間支招空中灑水滅火。他在推文中表示:“巴黎聖母院的嚴重火災真是太可怕了,也許可以進行空中灑水滅火。現在必須迅速採取行動!”

但特朗普的建議很難有可行性,巴黎聖母院貌似堅固的坡屋面下,是飛扶壁托住的高牆以及薄弱的拱頂,幾噸從天而降的水彈可能會擊碎建築結構。


重建!她代表著我們的歷史

據法新社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取消了一場重要的政策演講前往火災現場。他誓言:“即便火情控制不夠理想,但避免了最糟糕的情況……重建巴黎聖母院是法國人民的期待,她是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學、我們的想象力、我們所有偉大時刻發生的地方……我們將重建巴黎聖母院。”他計劃儘快在全世界發起募捐,呼籲全球有識之士共同參與重建巴黎聖母院的工作。

對於重建工作,法國國內積極響應。法新社說,法國億萬富翁弗朗索瓦-亨利·皮諾特承諾,將向巴黎聖母院捐款1億歐元用於重建工作。巴黎聖母院的首席建築師菲利普·維倫紐夫也已承諾重建巴黎聖母院這一國家的象徵性建築。


巴黎聖母院上演“真實悲劇”,火殤為何接二連三?


▲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俄羅斯東正教會首席古蹟保護負責人、宗主教文化理事會成員大司祭列昂尼德·加里寧認為,巴黎聖母院的修復將至少需要10至12年。

他表示:“從火災的規模來看,損失十分巨大。不僅要恢復大教堂的外部環境,還要檢查結構要素。這是一項細緻複雜的工作:首先是在評估方面,然後是恢復方面。考慮到這是在法國發生的,一切都將一絲不苟地完成。我認為大教堂將在10—12年內修復,不會再少。”

值得一提的是,路透社稱,參與救援的消防員認為,火災可能與巴黎聖母院的修繕工程有關。目前,法國政府尚未給出官方說法。


火殤為何接二連三?

巴黎聖母院雖然不是博物館,但其中也收藏了不少珍貴的歷史文物。在此次火災中,除了大教堂建築外,其中收藏的文物也備受關注。

據俄羅斯衛星網16日報道,法國巴黎聖母院主教肖韋公開宣佈,包括荊棘王冠在內的部分文物成功獲救。“我們救出了荊棘王冠、聖路易的法衣。並且還成功地挽救了幾幅畫作,但是大型油畫難以取下。”


巴黎聖母院上演“真實悲劇”,火殤為何接二連三?

荊棘王冠、聖路易的法衣

巴黎聖母院大火燒了十幾個小時,法國消防工作現場指揮官加勒表示:“我們嘗試挽救教堂的後面部分,那裡的物品最為珍貴,當前正在進行珍品疏散。所有最珍貴的物品已經得到保護。”


巴黎聖母院上演“真實悲劇”,火殤為何接二連三?


總的來說,多數珍品獲救,但仍有一些被毀。作為文化的記憶,這些損失無疑是文明之劫。

巴黎聖母院上演“真實悲劇”,火殤為何接二連三?


常言道,禍不單行。火災是像博物館這種存放著大量珍貴人類文化遺產的地方的最大敵人。其實,今天的巴黎聖母院已經是歷史上的第五版,前四版分別在公元743年、858年、962年、1020年被燒燬。

除了這次火災之外,近年來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有著不少前車之鑑,造成了接二連三的文明之劫難。


巴黎聖母院上演“真實悲劇”,火殤為何接二連三?


▲ 今年3月26日,美國密蘇里州,卡佩爾斯手稿圖書館發生火災。在火災中,這座有著100年曆史建築的二樓倒塌,所幸的是所有的文物都被搶救了出來。這家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創手稿收藏地之一。


巴黎聖母院上演“真實悲劇”,火殤為何接二連三?


▲ 去年9月2日晚,擁有2000萬件藏品、200年曆史的巴西國家博物館也發生了火災。由於火勢難以控制,絕大多數藏品被燒燬,巴西國家博物館副館長估計,可能僅有10%的館藏得以倖存(包括隕石、礦石和部分陶藝在內的收藏物品是不易燒燬的)。巴西國家博物館藏品被燒燬對巴西來說是不可估量的損失,200年的研究和知識就這樣失去了。對國家歷史造成的損失更是無法計算。這對所有巴西人來說都是“悲傷的一天”。

其實,從巴西國家博物館大火到巴黎聖母院大火,無一不暴露出文物保護的弊病。在巴西大火發生時,博物館的消防栓竟然沒水,消防員只能臨時從河裡抽水滅火。而對於巴黎聖母院來說,如此重要的文物古建,又包含木質結構,理應提前做好防火預案,杜絕一切安全隱患。

這樣的文明之劫,願能不再出現。

撰文 / 李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