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裡也有旅遊,和實際有什麼區別?

沸騰的靈感火花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多美的詩句,即使沒有到過草原的人,也會被他帶入到那種一望無際,心曠神怡的場景中去。

長城是人類建築史上最偉大的建築之一,從小就聽說過一句話,不到長城非好漢。還沒有到過長城,就已經被他威武雄壯的描述,彷彿即將踏上君臨天下之路。

海燕在狂風暴雨中吶喊,大海啊,來的再猛烈些吧。海浪排山倒海般的力量,彷彿正從眼前掃過。

書中文字的優美,文字的力量,文字帶來的想象,讓我們的心隨著景色漂浮。

經過半天的舟車勞頓,我們終於來到了金山嶺長城,那種書中的心境,在沒有踏上長城之前,已經讓我們熱血沸騰。拾階而上,還沒有到城牆上的烽火臺,我們已經累得氣喘吁吁。肌肉的勞累暫時代替了君臨天下的心情,時不時吹過的一陣微風,為汗流浹背的身體帶來短暫的喘息,飢渴的口腔急迫的尋找水源。臨時小賣部中的瓶裝水,比城牆腳下貴了三四倍。古老的城牆磚垛上,留下了現代人的痕跡,某某某到此一遊比比皆是。走了兩個多小時,拍了不少的照片,在感嘆古人建造不易的同時,也尋找著能發現他們留下來的蛛絲馬跡。

第一次見到大海,和在書中描述後自己在心裡面勾勒出來的景色完全不同。猛然之間眼前矗立著一座高不可攀的大山,恍惚中以為自己來錯了地方,仔細再看才發現山的顏色不對。大海在陽光的照射下風平浪靜。在秦皇島的海邊,偶爾能看到幾處岩石,海灘上是密密麻麻的游泳歸來的人群,海水中還有大量戲水的人。

不能再寫了,更多的感受會浪費大家的寶貴時間,我們從書中能夠感受到的是心境,而實際的旅遊當中您的感覺器官將被全部打開,美食美景還有美麗的心情。它們相互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力量。


蜂聞言事


記得看過韓寒導演的電影,有一句臺詞說:聽過很多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書裡的旅遊是一種見聞的記錄,也是旅遊者的情感抒發。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詩詞有“無我”和“有我”之境界,放在這個地方也正合適,對於在看書瞭解某一個地方的我們來說,書中描寫的神奇秀麗、鬼斧神工、造化天人、以及作者那噴湧而出,一發不可收拾的情感洪流,在我們這個書面前的人來說,都是無我之境,猶如“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我們都是一個觀賞者的姿態,而實際的旅遊來說,我們去到一個地方,也許會發現,和書中的描述不一樣,各人的感情也是不一樣的,我們會被某些地方深深的吸引,因為我們自身就在其中,就如“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彷彿身邊的一切都是沉浸在自己的感情裡,獲得極大的滿足感。

又在於另一方面,在旅遊的過程當中,我們是用雙腳來丈量大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在遇到獨特的風景之時,也是對一個人從身體到身心的磨練,旅遊的路上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遇到性格各異的人,遇到風格迥異的地方文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克服困難,學會生存,學會包容,學會生活的道理並可以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就是一個成長的過程。而在書中旅遊,有可能一會你就睡著了,又或者放下書就再也想不起來了,那些精彩卻全然沒有親身體會過,也算是人生一不幸之事了。

走出來吧,看看外面的世界,你一定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存在主義咖啡館


遇見一本書的美

 

記得那年我在書店一個角落的地板上,漫無邊際淘書的時候發現了它—《陽光與荒原的誘惑》,那是和《文化苦旅》同一系列的大散文書系,灰暗泛紅的荒原圖景在封面上靜立著,從書名到裝幀與現在風格時髦的那些書相比,也決不搶眼。在這本書的封底,印有作者巴荒的肖像,記得那時我翻看著那一篇篇離自己太過遙遠的文字,也喜歡上了她那雙淡泊深邃和沒有媚色的眼睛。一直以來都相信文字也是有生命的,有些文字與某些人前世就已註定了彼此的緣分,今生只是如期赴約而已。

在序言裡,她說:“在那塊土地上走,也許我是走得太急了,走得太動情了,一次就耗掉我百倍的熱情和精力;兩年之中4次進進出出,而獨自在心中解釋這份西藏情結,卻已經用了整整十年。我知道,要徹底的解釋它,或許這真得用上整整一生……”。我每次讀到此處,都要忍不住去猜想,是什麼讓她等待了十年才寫下這些文字。也許如她所說,這幾次旅程,實在太深刻,太隆重,耗盡了她的精力,但是同時,我相信除此之外,她是將草草成文的可能按捺了十年,等待,直到能夠“解釋”它。

合上這本名為《陽光與荒原的誘惑》的散文時,我腦中充盈著西藏阿里神奇的湖光山色和神秘古格王朝荒涼的洞穴殘垣,同時,一個羸弱而偏執的女性身影清晰地顯現於眼前。與我而言,讀書,是我瞭解世界的一種方式,當讀到一本好書時,一種愉悅感油然而生,當書中某一段話與自己產生共鳴時,更像是觸及靈魂深處的對話。毫無疑問,荒原就像天地間的一座磁場,對我形成了一種難以抗拒的吸引,在展現天地大美的同時,它也撥動著我內心最隱秘的心絃,《古格的誘惑》和《象雄古國風景線》尤其讓我動心。在略顯雜亂而抒情的句子中,我費勁地理出了巴荒進入西藏,進入阿里的線路。什麼時候,我才能用自己的腳步方式和路徑走進那美麗的西藏,什麼時候,我才能去親身感受“陽光與荒原的誘惑”,當我那年踏上去西藏的旅途時,《陽光與荒原的誘惑》就彷彿是我遺失在前世的一個夢,今生又被尋回。

對於一個受傳統教育長大的女子來說,即使我不能像三毛一樣浪跡天涯,內心卻有著一匹奔騰的野馬。遠方,在書裡存在著,在心裡希冀著,總有一天,我也要策馬奔騰、浪跡天涯。有書陪伴的日子裡,小女孩子就這樣默默地長大。我從上海出發,驅車到青藏公路起點西寧,行徑在青藏公路上趕往拉薩,前往珠峰。這是一輩子必須去一次的地方,因為那裡有最純真的笑容,那裡的浪漫與小資無關,大昭寺前的那牆是屬於陽光男女的,那裡只適合晾曬被世俗了的心房;八廓街的瑪吉阿米是屬於憂傷塵緣的,那裡的酥油燈點亮你來世天堂。這一路,我把自己拋擲在時間和空間的荒原,為生活按一下“暫停鍵”,為心靈放個假,認真審視自己走過的路,哪怕是陀螺,也要做只清醒旋轉著的陀螺。

當我也沿著迂迴的土林溝谷駛向被稱為“西藏瑪雅文化遺址”之城的古格王朝,去感受這個王朝千年前的恢弘和壯美時,我感覺自己像只在巨人身上爬行的螞蟻,對這巨人身上無窮無盡的起伏和曲折望塵莫及。我想巴荒就是帶著這種神秘感去探尋古格遺址的,而且獲得了豐碩的成果。我心甘情願地跟隨作者行走西藏路徑,這時候,作者就成了我,作者的每一次感悟,每一種思索,就連那高原反應也似乎是來自我的親身體驗,好不感人至深,好不驚心動魄,我真切地感到,那遙遠的西藏高原和我如此的接近,似乎聽得到高原大地的心跳和此起彼伏的呼吸。在迷離中,我似乎邂逅了巴荒的那匹白馬,我就那樣任由桀驁不馴的它帶著我奔跑,就這樣在歷史的時空中奔跑,奔跑過了一千年一萬年,沒有目的,只有奔跑……不如借用作者的一段話“我像是被一陣風吹進西藏的,那風既輕柔又剛烈;我又像是被一股風暴捲入西藏的,那暴風如閃電般突然。”











心海墨客的閱讀時光


在書中旅遊,我們是通過文字感受風土人情,感受到的是作者的感情,對我們來說,是最符合實際的,而親身去旅行,感受是從內而發的,我們能夠呼吸著那裡的空氣,品味著那裡的美食無論是在書中旅遊,還是親身去旅行,對我們來說都是一種享受。






莜莜君


在書中看到的風景,不會親身體會到震撼,只有經歷了旅程的艱辛,才能看到最值得一看美景



快來撂我呀


用心想世界、用眼看世界


合睦家


當看到一本好書,一定會置身其中的。書中的美景,人物描述,周圍環境的自然風光……都會映入眼簾。


梅蘭竹菊皂小貝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書中的總是別人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只有自己經歷了,才發現有些東西非語言文字所能表達的。


斜月三星洞主人


書裡是意境,可以無限地想象。實際是實景,身臨其境,用親身去感受,身心都會放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