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頭蒜是怎樣種植出來的?有什麼功效和作用?

農嫂話農事


在農村有“四大毒辣”之說,即“娘娘蔥、獨頭蒜,仰臉婆子、低頭漢”,可見獨頭蒜是出了名的“辣”。獨頭蒜實質上是大蒜的“變態”發育,但它卻具有一般大蒜所不具備的價值。

獨頭蒜的藥用價值在《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其具有祛溼、消毒、消腫、健胃的功效。並且獨頭蒜中含有的鐵、鋅等微量元素也高於一般的大蒜。現在獨頭蒜最常見的用途是用來發酵成“黑蒜”,以保健腸胃和心腦血管。那獨頭蒜是怎樣種植出來的呢?

獨頭蒜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特殊條件,例如土壤水分、播種時期、種植方式等。例如當大蒜正處於花芽分化期的時候,在缺少水分的環境脅迫下會使花芽萎縮,最終造成第八腋芽“變態”發育成獨頭蒜。另外,低溫環境也會使獨頭蒜產生的概率升高。

所以人們在專門種植獨頭蒜時,往往調整播種時期,例如民間有“種蒜不出九,出九長獨頭”的說法,在陽曆一月份種植的大蒜獨頭率高達60%左右。但更為高效的方法是用大蒜的“氣生鱗莖”種植獨頭蒜。一般選用直徑0.4公分以上的鱗莖,在九月中上旬撒播或條播。

【大鄉】專注科普三農領域的“冷知識”、“趣知識”,和您一起回味鄉土、鄉村、鄉情!

大鄉


獨頭蒜一般是不用刻意去種植,在農村裡,都是冬天吃不了的生了芽的蒜才會被種植成獨頭蒜的,雖然獨頭蒜的功效很大,不過農民們還是不怎麼喜歡吃它,它的辣一般人享受不了。

普通大蒜是在種植小麥的季節種植,我們老家農村說種蒜:白露早寒露遲,秋分正合適。秋分前後種植併發芽過冬,第二年春天返青後開始生長,這樣種植長成的蒜就是蒜掰蒜。

而獨頭蒜都是農民們冬天儲存的蒜掰蒜沒來得及吃完,第二年春天天氣暖和後,蒜掰開始發芽了,這樣的蒜已經失了水分不好吃了,所以農民會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情況下把它們栽種在門口或者花盆,菜園邊,地角處,只要有泥土的地方都可以栽種。

這種春天春天種植的發芽的蒜掰等到成熟時,它下面根系處長的蒜頭就是獨頭蒜,是非常辛辣的獨頭蒜。

種這種蒜我們從來不會刻意去管理,總是本著扔也扔了,栽到不妨礙別的蔬菜或者莊稼生長的空閒處,它願意長就長,不長也不會覺得可惜。


往往越是沒搭理它,它還像是要證明自己的價值一樣,到了收穫時會長一個雖然不是很大,但絕對飽滿的獨頭蒜,而且絕對夠辣。

大蒜本身含有的辣素名字叫“硫化丙烯”,是一種有機硫化物成分。這種硫化合物具有非常強的殺菌作用,因此獨頭蒜所含有的硫化物成分比如同大蒜要多,作用自然要略勝一籌。

因為斧頭蒜的作用比如同大蒜要多些,因此有農村老人會用獨頭蒜當藥引子治療一些小病,比如胃痛,小時候悠然飲食習慣不好,因此胃總會時不時疼痛,奶奶那年特意留了些冬天的蒜讓它們生了芽,然後在春天裡在家門口貼牆根處栽種了兩行蒜,蒜最終長成了獨頭蒜。

奶奶就是用獨頭蒜給悠然治療胃病,一天在鍋底下燒一個獨頭蒜讓悠然吃掉,不知道吃了多長時間,反正只記得那兩行獨頭蒜最後都進了我的肚皮,胃慢慢被調理好了。

原來燒熟了的蒜只是去除了它的辛辣味道,但它的殺毒、消炎、抗菌等功效並未減弱,能加快腸胃中毒素的代謝,幫助人體清腸排毒和預防腹瀉,對胃黏膜還有溫和刺激作用。



獨頭蒜的其它作用和別的普通大蒜一樣,經常食用對人體有百利而無一害,特別是女性,如果能天天保證吃一頭燒熟的獨頭蒜的話,會減少婦科病產生的幾率。


悠然見東山


地裡種出來的,挖的時候也不全是獨蒜,有一部分獨蒜也有一部分子母蒜芽芽蒜,功能口味是一樣的,只是獨蒜價格可以賣的貴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