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眾多,其根本治療大法,其實就一個字

小 編 導 讀

雜病是什麼?外感病以外的疾病皆可稱為雜病。可見,雜病眾多,病因多樣、病機複雜、病情變化快,頗為棘手。但只要掌握了雜病的根本治療大法,就可化繁為簡,以利診療。雜病的治療大法是什麼?有怎樣的含義?哪本書是治療雜病的典範?我們一起來看看曾定倫教授的觀點吧。


“雜”為“雜”也,《說文解字》曰:“五彩相會。”《新唐書·藝文志》中作“卒”字講,訓為“眾”,“雜病”為“眾多”疾病的統稱。在《中國醫學大辭典》中解釋為:“相對於外感病之稱。外感不外六經之傳變,有統系可尋;雜病則各自為證,連帶者少。故除外感病外,統稱為雜病,亦曰雜證。《金匱要略》一書為治雜證最古者。”可見雜病是包括除外感病以外的所有疾病的統稱。

曾老師認為,雜病相對於外感疾病來講,有著不同的發病特點,《傷寒論》所論述的外感病主要是指人體感受“風寒”邪氣為主的外邪後,不同發病階段,病程、病位,正氣抗邪的不同反應性所表現出不同的臨床症狀,具有發病急、病程短、病情變化快的特點。雜病病因多樣,六淫、七情飲食、勞逸、房室均可致病。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對雜病病因進行了詳細的論述:“一者,經絡受邪入臟腑,為內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脈相傳,壅塞不通,為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在各篇中更是列出瞭如痰飲、瘀血、跌僕、金創、蛔蟲等具體病因,相較於外感病,雜病具有病因多樣、病程長、發病緩、病情相對穩定的特點。

雜病眾多,其根本治療大法,其實就一個字

病因多樣性導致了雜病病機的複雜性。曾老師認為,雜病的病機實質是飲食失常、勞倦內傷、七情過度引起人體臟腑功能失調,或進一步導致機體臟腑氣血津液的生成、輸布異常,或是由外邪誘發的雜病,如痙、溼、暑病、歷節病、痺症等邪氣入侵正氣不足的人體,導致經絡、肢體、臟腑功能的障礙或實質性損害,表現為機體陰陽、表裡、寒熱、虛實、氣血、經絡、臟腑的失和狀態。這種失和狀態又因為患者稟賦的強弱,致病因素的盛微,治療措施的不當或失治,病程長短,內生痰飲、瘀血、水溼等病理產物凝結積聚,表現出不同的疾病類型,呈現複雜多變的臨床症狀,具有正虛邪戀、寒熱錯雜、陰陽互損、氣虛血瘀、痰凝津傷,涉及多臟腑功能太過或不及,產生多臟腑間生克乘侮等錯綜複雜的病機特點。臨床治療中單純應用汗、吐、下、溫、清、消、補等方法不能適應雜病複雜的病機變化,需要綜合應用針對多種病機或疾病主要病機的多種治療方法,以達到調整陰陰、扶正祛邪、調和氣血、致津復液,消痰化瘀,從而恢復人體健康的目的,如《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謹察陰陽之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中醫治療“八法”中的“和法”正是適用於雜病這種複雜病機的治療方法。

雜病眾多,其根本治療大法,其實就一個字

曾老師認為,和法之用包括和解和調和兩層含義。和解,即和解少陽,是治療病邪在半表半里的一種方法,成無己在《傷寒明理論》中說:“半表半里既非發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對,是當和解則可也。”調和,內涵則較廣,正如戴天章所說:“寒熱並用之謂和,補瀉和劑之謂和,表裡雙解之謂和,平其亢歷之謂和。”何廉臣又增“苦辛分消,平其復遺,調其氣血”,更擴大了和法在臨床上的應用。曾老師主張,凡臟腑功能失調,氣血不和或寒熱混雜或虛實互見的病症,凡邪在少陽、驀原,以及肝脾不和、腸寒胃熱、脾胃不和、氣血失調等疾病都可以用和法,祛寒除熱,調其偏盛,扶其不和,使病去人安,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所云:“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臟,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正是因為和法是採用多種治療方法去除複雜病機,使機體失和的病理狀態得以恢復平衡,適合雜病的病理狀態和病機特點,故曾老師認為和法為雜病治療的根本大法,具有特殊的意義。

雜病眾多,其根本治療大法,其實就一個字

《金匱要略》是運用和法治療雜病的典範,在該書中張仲景充分體現《內經》“謹查陰陽而調,以平為期”的治療原則。人體陰陽平衡的紊亂是疾病發生、發展的基本原因,治療的目的在於恢復陰陽平衡狀態。曾老師認為陰平陽秘的狀態不是靜止的、絕對的平衡,是此消彼長、轉化相因的動態過程,所以平調陰陽不是簡單的“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而是通過去除病因或病理產物,調整人體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的失衡狀態,使機體重新找回維持“陽化氣,陰成形,陽生陰長,陽收陰藏”的能力,而仲景《金匱要略》中充滿著“平調陰陽”的和法智慧,值得我們深入總結,系統研究。

雜病中常用的和法有調和營衛、表裡雙解、寒熱並用、調理氣血、分消上下、復其升降、攻補兼施等。

雜病眾多,其根本治療大法,其實就一個字

綜上所述,曾老師提出內科雜病具有“病程長,病情複雜,涉及多臟腑,多系統損害”的特點和複雜的臟腑病機使得應用多種治療手段,恢復失衡機體平衡狀態為目的的“和法”成為治療雜病的根本大法。正如俞根初所言:“其間寒熱雜感,溼燥互見,虛實混淆,陰陽疑似,非富於經驗而手敏心靈、隨機應變者,決不足當此重任。”臨證以“表裡雙解,三焦共治,溫涼合用,通補兼施者,最為多數”。傷寒壞證如此,內傷雜病亦然。

在臨床上,疑難雜病會讓很多醫生都感到困惑。疑難雜病的治療原則、治療方法、用藥特點究竟為何?這些答案,讓這本書來告訴你吧。

雜病眾多,其根本治療大法,其實就一個字

《 曾定倫雜病學術經驗集萃 》

本書為曾定倫治療雜病的學術經驗集萃,分為醫事從略、雜病學術思想、雜病臨證經驗、醫論醫著、經典雜病醫案賞析五個部分。書中對雜病有許多獨到見解,可為臨床提供思路,讀來當受益。(購書詳情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曾定倫雜病學術經驗集萃》(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邱敏,唐軍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