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家長雞娃有多狠?寧願孩子在名校抑鬱,也不願他在差學校快樂


美國家長雞娃有多狠?寧願孩子在名校抑鬱,也不願他在差學校快樂

想讓孩子上名校嗎?

想讓孩子成功並終生無憂嗎?

那就加入雞娃家長的隊伍吧!

如果這是某個教育機構的營銷文案,我想大部分家長都會暫時撇開這這條帶有土味的廣告語,二話不說地接過sales手中的傳單或者點開官方網站迅速瞭解。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都開始雞娃了,從3萬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到5歲男孩的15頁簡歷,尤其是在中國北上廣這幾個大城市中,幾乎每個家長都在拼命讓孩子往前跑......

當然,在太平洋另一邊的美國灣區硅谷,這種現象也不足為奇,從孩子出生後,開始買學區房、排隊上高價幼兒園、陪孩子做作業、給孩子排滿補習班和才藝、以及逼孩子考常青藤名校......

說到名校,最近美國就曝出了一樁著名的名校醜聞:史上最大規模的招生舞弊案,牽扯出了多名社會名流及上層富豪賄賂名校教練讓自己的孩子進入哈佛,斯坦福等著名大學。

其中,憑藉美劇《歡樂滿屋》(Full House)走紅的女演員 Lori Loughlin和丈夫Mossimo Giannulli,就花了50萬美元打通關係,通過金錢賄賂,偽造檔案讓女兒假扮成賽艇隊員,並通過體育特長生的途徑拿到了南加大的錄取通知書。

而且他們倆還只是這次龐大的涉案人員名單中的其中兩個而已,為了孩子能輕鬆進入到名校,這些社會知名人士甘願成為挑戰教育公正與法律,足以見得,美國的“瘋狂家長”並不比中國家長少。

相比中國家長,美國家長的名校情節更執著,因為美國其實是一個社會階層很固化的社會,富人精英的孩子都上私立名校,只有普通階級的孩子才上公立學校,所以,為了保證自己的孩子不跌出自己的階層,美國家長會費盡心思讓孩子進入名校。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全世界的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景:絕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名流富豪們對於名校尚且如此看重,何況那些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中產家庭了,為了那一點機會,也要努力去爭取,因此,他們也顯得格外焦慮和無奈。

美國家長雞娃有多狠?寧願孩子在名校抑鬱,也不願他在差學校快樂


01

直升機家長的焦慮與無奈


直升機家長對孩子的成長儘管有很多不利,但仍然阻止不了美國父母心中對名校的嚮往。

“我當然希望他能有自己放鬆和空閒的時間,但他在跟一整個班級的孩子競爭,而其他孩子都有爸媽幫忙輔導或者上補習班,他們成績會更好,能夠上快班或者其他一些榮譽項目,這樣他們就會得到更多機會,去上那個我想讓我的孩子上的大學,而我的孩子就上不了了......”

這是斯坦福大學前教務長Julie Lythcott-Haims寫的《How to raise an adult》一書中一個家長說的話,因為他相信好大學可以給孩子帶來好前途。

儘管這會犧牲孩子的獨立能力,讓孩子變成生活白痴:有些孩子不會自己搭乘公共交通,也不認識回家的路,甚至在學校不知道把箱子搬進宿舍,任憑箱子在宿舍走廊裡待著,直到家長給宿管打電話請求幫忙,才得以正常生活.......

“我也想我的女兒更獨立一點,讓她自己做早餐洗衣服,但她的生活已經夠忙了。她每天需要花1個半小時去上重點高中,其他時間還有許多課外活動。我如果不幫她操理日常生活,她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了。她並不需要媽媽,她需要的是一個生活助理.......”面對女兒繁忙的學業,另一位美國媽媽無奈的說了這樣一段話。

比起落後其他人,馬不停蹄的帶著孩子上各種補習和進修才是正確的做法,在孩子上名校和讓孩子獨立之間,選擇了前者,這就是大部分直升機家長的無奈選擇。

美國家長雞娃有多狠?寧願孩子在名校抑鬱,也不願他在差學校快樂


02

直線式的高效人生,會讓孩子更快樂嗎?


近幾年來,關於名校學生抑鬱,自殺的新聞越來越多,在名校讀書的孩子似乎越來不快樂了。

這是真的嗎?

答案是肯定的,在Nature上有一個統計數據,全世界40%以上的博士生患有輕度到重度抑鬱,而學校越好,抑鬱症的情況也越普遍,據報道,哈佛大學的本科生中有80%曾在讀書期間患過抑鬱症。

所以,當美國家長終於把孩子們送進了常青藤名學,坐擁優質教育資源帶來的光環與榮耀時,這些孩子們並沒有變得更快樂。

洛杉磯成癮治療中心的主管Harriet Rossetto把這群孩子描述成像剛獨立出來的殖民地一樣:“他們完全不知道為什麼要在這裡待著,也不知道他們應該做些什麼,他們非常迷茫和痛苦,許多孩子會尋找方式麻醉自己,比如毒品、酒精、賭博、甚至自殘,他們只是為了表達自己的空虛和抑鬱,他們會對這些不良方式上癮,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還有什麼其他事情可以做。”

從好的小學中學到好大學,好的研究生學院、最後到好工作,這樣一條直線式的“成功”人生讓孩子付出的代價卻是抑鬱、困惑和不快樂。

美國Keene State College的心理學教授Neil Montgomery在調查了300大學新生後發現:這是“直升機家長”帶來的副作用——永遠在孩子頭上轟鳴,他們比起其他孩子更保守、更焦慮、更容易受到傷害。

13年,期刊

《Journal of Childand Family Studies》發表的關於297個大學生的調查裡,發現“直升機家長”的孩子的抑鬱水平更高,對生活的滿意度更低。

如果說國內的一些父母愛說的:“我不希望孩子未來多麼有本事我只希望他平平安安,開心快樂就好。“是一種變相的不負責任和偷懶,那麼寧願孩子將來抑鬱自殺也要逼著他上名校,是不是另外一種失職呢?


美國家長雞娃有多狠?寧願孩子在名校抑鬱,也不願他在差學校快樂



03

寧可孩子在耶魯抑鬱,也不願意在亞利桑那大學快樂


然而知道了這些情況之後,美國家長們就會放棄雞娃嗎?

答案是No。

“在耶魯大學裡抑鬱,還是在亞利桑那大學裡快樂過日子?”這個兒童教育版的“在寶馬車裡哭還是在自行車上笑”雖然難以取捨,但至少有75%的家長還是決定讓孩子在名校裡抑鬱,也不願意他們在差學校裡快樂。

理由也很簡單:他們認為孩子們會處理好心理問題,但沒有人能夠再回到20歲去讀一個耶魯本科。

看到這樣的回答,頓時覺得比起中國家長的雞娃,美國家長的雞娃更為堅定和冰冷一些,確實沒人能夠回到20歲再讀一個耶魯本科,但孩子們是否真的能處理好自己的心理問題?

這還是個問號?

—————————————————————————————————————

爸媽黑板報:一個專注寫孩子教育的黑板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