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領導人向法國表示慰問

多国领导人向法国表示慰问

多国领导人向法国表示慰问

巴黎聖母院大火的消息震驚世界,多國領導人向法國表示慰問。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出主意,“或許可以出動消防飛機滅火,動作要快!”不過,法國內政部副部長回應稱,這一方式可能“嚴重損害”這棟建築的結構。

德國總理默克爾嘆息,巴黎聖母院起火令人悲痛,它是法國和歐洲文化的象徵。

俄羅斯總統普京向馬克龍表達慰問,並表示俄羅斯願意提供幫助,幫助重建巴黎聖母院大教堂。

“這敲響一次警鐘,”西班牙文化部長何塞·吉勞說,“危險總是出在老化的供電系統,必須檢查。”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對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表示關注。他說,巴黎聖母院是世界遺產的獨特典範,“此時此刻,我的心與法國政府和人民在一起”。 綜合新華社、央視

>>舉國之力

法國各界認捐巴黎聖母院重建

法國企業家、地方政府和一些國際組織和團體宣佈將捐款或協助籌款,幫助重建遭大火重創的巴黎聖母院。

法國億萬富翁、路易威登集團總裁貝爾納·阿爾諾說,他的家庭和路易威登集團將為重建工程捐款2億歐元(約合15.2億元人民幣)。

法新社報道,這一聲明緊隨路易威登“老對手”開雲集團的認捐聲明。開雲集團總裁弗朗索瓦·亨利·皮諾當天早些時候宣佈,為“完整重建巴黎聖母院”捐款1億歐元(7.6億元人民幣)。

沙盧瓦集團總裁西爾萬·沙盧瓦告訴法國新聞廣播電臺,這家木材企業作好準備提供櫟樹木材,用於製作支撐教堂頂部的木質格架。沙盧瓦說:“重建肯定要耗費數年,甚至數十年,需要數以千計立方米的木材。我們必須找到最好的木材,樹幹十分粗的那種。”

巴黎大區主席瓦萊麗·佩克雷斯說,大區政府將提供1000萬歐元(7577.7萬元人民幣)。巴黎市長阿內·伊達爾戈呼籲發起國際籌款。

設在美國紐約市的非營利團體法國遺產基金會同樣發起籌款,以幫助重建“法國的歷史和文化標誌”。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承諾,為重建巴黎聖母院,這一位於巴黎的聯合國機構將與法國“站在一起”。

歐洲議會議長安東尼奧·塔亞尼說,這一歐洲聯盟機構當天召開全體會議時將在會場外設捐款箱。 據新華社

>>藝術家說

中國人對於巴黎聖母院有著特殊的情感

■著名油畫家、西安美院副院長、旅法藝術家賀丹:不用悲傷,火災之後必將重建

曾在法國生活多年的賀丹表示,作為巴黎三大象徵之一,巴黎聖母院著火會驚動很多人,也有很多藝術家對此關注。“教堂和老建築很容易發生火災,歐洲的很多教堂都發生過火災。我們也看到了,這次的火災其實並不很嚴重,因為巴黎聖母院大部分的建築材料是石頭。”賀丹對華商報記者說:“任何事物毀壞之後,就會著手開始重建。毀滅與重建有時候相互依存,其實是一個哲學問題。”對於法國人來說,這雖然是一件不好的事,但更多人能看到積極的一面,也能從中產生凝聚力!

“一個法國朋友說,這或許是一個讓巴黎聖母院徹底修建好的機會,所以我們不應該悲傷,應該平和地去看待這個問題。”賀丹說道。

■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副院長蘇仲樂:中國人心目中的巴黎聖母院是文學的

巴黎聖母院12世紀興建、14世紀完成。19世紀的雨果以15世紀為背景創作了小說《巴黎聖母院》。因此這部小說是複雜而神奇的時間綜合體。現存的歐洲古老建築並不鮮見,但是中國人對於巴黎聖母院有著特殊的情感,這是因為我們大部分人對於這座建築的熟悉、嚮往和熱愛是因為雨果和他的這部小說。中國人心中的“巴黎聖母院”是文學的、審美的、而非宗教的、物質的。在這部作品中,聖母院不僅僅只是故事發生的空間背景,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它自身就是小說的主角。因為雨果而被世界人民所鍾愛的巴黎聖母院在火災中嚴重受損,這無疑是災難。重建可以從今天開始。但是,重建起來的恐怕將不再是那個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我們只能通過雨果的這部小說去憑弔和想象那個真實的巴黎聖母院。

■作家李軼男:希望大火促成對浪漫主義思潮的回望

很多中國人其實並沒有去過巴黎,他們對巴黎聖母院的瞭解,更多是通過維克多·雨果所寫的那本世界名著。青年作家李軼男就是因為《巴黎聖母院》而對這座大教堂著迷的:“21歲時才讀到《巴黎聖母院》,在小說中,雨果用了較大的篇幅描摹了這座恢宏、神秘、充滿宗教氣氛的哥特式教堂,它高聳入雲的塔尖與聖潔昏暗的玫瑰花窗,給寒徹人心的愛情故事奠定了合乎邏輯的地域與時代背景。”

李軼男希望巴黎聖母院的這次大火,能讓全世界人民回望19世紀初的浪漫主義思潮,“雨果在小說裡寫‘時間和人使這些卓絕的藝術遭受了什麼樣的摧殘?關於這一切,關於古老的高盧歷史,關於整個哥特式藝術,現在還有什麼存留給我們呢?’巴黎聖母院的一場大火,希望能成為全世界人民、全世界藝術家對19世紀初浪漫主義思潮的一次集體回望。”

■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青年文藝評論家楊輝:為人類文明默哀

像巴黎聖母院這樣具有代表性的歷史古蹟、觀光名勝與宗教場所,是法國人心中最珍貴的建築之一,代表著非常重要的歷史文化意味的一種遺存。這次確實是讓人感到非常痛心,但是其實我們這麼多年來,大火真的吞噬了太多的人類文明遺產,巴西的博物館、美國的圖書館,今天又是巴黎聖母院。人類歷史上的重要的文化遺存,可能從此不復存在,雖然馬克龍說要修復,但是重新修復的之後的東西,跟它本身的意義之間還是有非常大的差別的。所以,單霽翔提出的要把故宮留給下一個600年,真的很了不起。這個事件其實對我們來說,其實最重要的意義可能就是讓我們更加警醒,重視文化遺存的保護。

■留法青年作家楊宇婷:這次的毀滅是不可再修復的

巴黎聖母院的燒燬,無論是從宗教意義,還是文化上的象徵意義,都對人們是極大的打擊。尤其是在當下法國各種政治社會矛盾不斷升級的節點下,出現了這樣的災難更加值得思考。就我們研究歐洲藝術史的人而言,這次的毀滅是不可再修復的,現在早已沒有藝術家和匠人能夠達到前人的藝術高度了,藉助科技手段也暫時無法解決這個難題。這樣的損毀,便也就是某種意義上永久的失去了。 華商報記者 羅媛媛 趙蔚林

>>防患未然

鐘鼓樓、碑林、黨家村消防狀況如何?

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讓人們對古建和文博單位的消防安全非常關注。鐘鼓樓、碑林、韓城黨家村,我省這些非常重要的古建和文博單位,目前消防狀況如何?4月16日,華商報記者聯繫相關管理部門,瞭解了相關情況。

鐘鼓樓:有專人24小時進行監測

據鐘鼓樓博物館副館長唐根忠介紹,鐘鼓樓博物館是明代古建,已有600多年曆史,是國寶級單位,也是西安的標誌。整個樓體都是木質結構,連釘子都沒有,裡面油漆、彩畫都是易燃的,“對於搞消防的來說,它就相當於一堆乾柴。所以,消防安全是我們平時工作的紅線、底線,也是日常工作重中之重。”

唐根忠介紹,鐘鼓樓的消防工作主要包括人防、技防、物防三塊。鐘樓和鼓樓的技防設備一樣,比較先進,電器線路鋪設有感溫電纜,大空間裝有光截面探測器,可探測空氣中的溫度,有煙感報警器。專業的持證上崗工作人員有12人,有專門的消防控制室和微型消防站,還有專人每日24小時對消防安全進行監測。因為有亮化工程,每日有專職電工24小時值班,對電氣線路和高壓櫃實施監測、把控,確保用電安全。遊客上樓時有三道安檢,通過安檢機和人工檢查,不允許火柴、打火機等火種以及爆炸物上樓。

碑林:期盼通過改擴建消除隱患

去年9月巴西國家博物館發生火災後,華商報記者走訪了西安碑林博物館。看到唯一的消防通道就是北邊的府學巷,但路面寬僅五米左右,如再遇到路邊有人隨便停車,消防車恐怕很難進入。不過博物館院內,核心區域的七個展廳照明線路都套著金屬管,弱電線路則套著塑料管,各種自動和非自動的消防報警設施齊全。院子一角有兩輛小型電瓶消防車。監控室內,牆上的幾排顯示屏連著148個攝像頭,基本覆蓋了整個博物館。

幾個月過去,情況又有何變化?4月16日,華商報記者再次聯繫碑林博物館安全保衛科負責人羅先生。他說,目前碑林博物館周邊環境變化不大,仍存在消防通道遭侵佔的現象,周邊居民區電氣線路多、線路老化、亂拉亂接現象普遍,電器線路火災增加了木製結構建築發生火災危害的概率。今年6月博物館改擴建即將啟動拆遷,希望在碑林改擴建過程中,把這些隱患都排除掉。

據介紹,目前,碑林博物館已申請了622萬元進行消防升級改造。增加了電器火災監控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針對古建準備增設高效高壓噴霧系統。此外,還進行了電器線路的改造,對展廳的探測報警器也進行了更新。

黨家村:最擔心村民用電問題

據韓城市黨家村景區管委會工作人員介紹,黨家村有民居古建123處,公共建築18處,共141處。建築大部分是土木結構,保存最長的有400多年。消防隱患主要是電器的使用,因為還有很多村民在裡面居住,村民取暖主要用電。

2018年後半年,黨家村開始消防配套建設,主要包括蓄水池、管網、部分噴淋設施。由於涉及古村,不能對古村原貌有傷害,做得比較慎重一些,但今年這個項目一定要完工。

目前景區裡每個開放的院落都放有滅火設備。黨家村建有微型消防站,韓城市消防大隊派有專人駐紮。配有一臺消防車、兩臺消防摩托、12套消防服,以及相應的消防設備。在制度上建有消防預案,每季度都會搞一次常態化消防演練。另外,村裡的防火隊也會定期對村裡的情況進行巡邏。

“在消防方面,目前最大的希望儘快把項目落地。但有幾個條件限制:一是要想辦法節約資金、爭取資金;二是對文物環境不破壞的情況下儘快施工;三是需要得到當地老百姓的支持。”該工作人員說。 華商報記者 馬虎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