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入人心》裡演員被“挑挑撿撿”,真實的百老匯音樂劇面試什麼樣?

綜藝節目《聲入人心》進入後半程後,幾名國內頗有知名度的歌劇、音樂劇出品人空降現場,在每一輪演出後,都對選手們的表現進行了點評。

有人拿著選手的簡歷,直言不諱:“他曾來過我們這裡,當時簡歷就沒過。”

也有人在演出結束後坦言:“雖然唱得不多,但可能這樣的演員,在市場上受眾比較小。”

對於精彩的演出,他們也毫不吝嗇讚美:“像這樣成熟的演員,如果來我們這裡面試,我肯定毫不猶豫要了。”

《声入人心》里演员被“挑挑捡捡”,真实的百老汇音乐剧面试什么样?
《声入人心》里演员被“挑挑捡捡”,真实的百老汇音乐剧面试什么样?

那麼,真實的音樂劇面試現場,到底是什麼樣的?在競爭最激烈的百老匯,要拿下A角,有多難?

還真有這麼一部音樂劇,真實還原了演員們在百老匯甄選過程中的臺前與幕後、華彩與落寞。

在《貓》《劇院魅影》《悲慘世界》等英國巨型音樂劇“入侵”百老匯前,這部作品憑藉21項大獎的驚人戰績與6137場的演出場次成為百老匯當之無愧的“大魔王”。

問世44年後,《歌舞線上》首度來到中國大陸,於今晚起登陸上汽·上海文化廣場,連演14場。

《声入人心》里演员被“挑挑捡捡”,真实的百老汇音乐剧面试什么样?

真實還原百老匯演員面試現場

上世紀70年代的百老匯,要製作一部音樂劇比想象中困難得多。當時,歌手、演員、舞者是三個分開的職業,要把他們都請到舞臺上,太燒錢。而音樂劇演員的日子也不好過,他們中甚至流傳著“百老匯即將消亡”的流言。

這時,邁克爾·本內特出現了,他帶了一個錄音機,問這群演員們:“你們從哪裡來?為什麼要進入演出行業?而接下來的故事,就從《歌舞線上》的舞臺上開始了:對19位群舞演員而言,這將是一次決定命運的良機,每個人都拼盡全力。

《声入人心》里演员被“挑挑捡捡”,真实的百老汇音乐剧面试什么样?

1975年7月25日,《歌舞線上》首度登上舞臺,沒有大型實體佈景、沒有華麗服裝、沒有任何大牌明星,但每一位演員都是“三面手”。

1976年,憑藉對百老匯演員舞臺人生的真實還原,《歌舞線上》一口氣拿下9項託尼獎,擊敗《芝加哥》成為當年的最大贏家。

《声入人心》里演员被“挑挑捡捡”,真实的百老汇音乐剧面试什么样?

此次國際巡演,並由巴約克·李執導,她曾在1975年的原版《歌舞線上》扮演康妮,並擔任了超過35個國際巡演版本的導演及編舞。即使長年參與《歌舞線上》,巴約克也直言“絕對沒有厭煩”,“因為每次團裡的卡司都會有變化,一直都能以全新的心情挑戰工作。

5歲起就在百老匯劇目中出演過角色的巴約克,因為是一名亞裔而鮮少能獲得演出機會。8歲起,她就再也找不到合適的角色了。當時,她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芭蕾舞演員。

儘管未能實現這個願望,但《歌舞線上》卻為她打開了另一扇通往夢想的窗戶, “康妮這個角色就是我的故事,一個矮小的亞洲女孩希望成為芭蕾舞者的故事。”

每個人都能在劇中找到自己

在這部講述百老匯舞臺人生的音樂劇中,作曲馬爾文·漢利許及作詞愛德華·克雷班將舞者們的告白用簡單而美妙的旋律和歌詞昇華為一首首經典曲目。漢利許曾憑藉《往日情懷》和《騙中騙》的電影配樂獲得奧斯卡獎,克雷班則在歌曲寫作工作坊中嶄露頭角。

劇中名曲《我為愛所做的一切》《唯一》《在芭蕾中》四十多年來傳唱不朽,並被多次翻唱,對戲劇行業及流行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声入人心》里演员被“挑挑捡捡”,真实的百老汇音乐剧面试什么样?

上演四十餘年來,音樂劇《歌舞線上》的光彩似乎從未因時光的流逝而減損半分。在她看來,真實是這部作品可以盛演不衰的原因, “我們的工會是不會允許任何觀眾或訪客去圍觀一場面試的,但現在,你將看到一場真正的面試,你們將看到和聽到演員們的故事。”

《声入人心》里演员被“挑挑捡捡”,真实的百老汇音乐剧面试什么样?

儘管講述的是1970年代紐約的故事,但巴約克認為,《歌舞線上》無論在哪個時代、哪個國家上演都能引起共鳴,所以,她從未想過從未想過更改故事和時代設定,“一心追逐夢想結果卻不盡人意,這種痛苦每個人都會經歷。無論是什麼時代什麼國家的觀眾,都能將登場的角色與自己或者身邊的人聯繫起來。”

揹負著家庭和成長的負累,追逐夢想卻遭遇挫折,對自我認知的搖擺和不確定……這是一場面試,也是一出群像戲,每一個人都是舞臺上的主角,正如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生活的主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