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豎切三胎的危險性有多大?

懸林木a依


已經37+6了,37周做B超子宮最薄處為0.3cm.醫生建議39周前剖。現在越來越焦慮了。前兩胎都是豎切,三胎豎切危險性有多大?

題主孕37+6周,37周時做了B超提示子宮下段最薄處為3mm(0.3cm),醫生建議孕39周剖。題主擔心切口太薄,等不到39周,子宮就破裂了。這應該是題主的想法。下面我為此進行解答。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子宮下段最薄處為3mm,這個3mm提示切口並不薄,應該講還是比較厚的,至少是正常的。至於測量子宮下段薄厚,個人不是特別推薦,只要切口呈連續性,沒有缺失,其他的薄厚跟子宮破裂不呈相關性。

其二,為什麼要等39周再剖宮產,這是有原因的,也不是這個醫生獨創的,根據近期的剖宮產指南對於擇期剖宮產的孕周有明確規定,那就是孕周39周以上,數據提示孕37-38周剖宮產出來的新生兒仍存在胎肺不成熟可能,故建議孕39周以後剖宮產。如果在待產期間出現下腹痛,陰道流液等產兆,則急診剖宮產終止妊娠。

至於三胎豎切危險性有多大,主要跟上兩次剖宮產有關,個人決定危險性也不大,但是較前兩次剖宮產風險增加。祝好孕。

專業產科醫生為你的孕期保駕護航,每日更新孕期科普,不定期孕期疑惑解答。專業推算孕周,評估胎兒體重,規化產檢。帶給你們一個愉快的孕期體驗

產科醫療顧問


你好,非常高興為你解答問題,切口是豎的,考慮是老式的剖宮產,子宮切口大,癒合時間長.老式的豎式剖宮產,再次懷孕時間要間隔至少2--3年,以上,以免子宮癒合不良,過早懷孕導致子宮破裂。


豎切的老式剖腹產又分只是皮膚和前鞘組織是豎切,子宮是橫切的,還有一種是連子宮切口也是豎切的,又稱古典式剖腹產,如果是這種古典式剖腹產,對子宮的損傷更大,子宮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而且一般情況下是不可以進行第三次剖腹產的。

如果只是皮膚和筋膜是豎切口,子宮休息的時間超過最後一次剖腹產2年以上,可以考慮第三次剖腹產,但風險很大,懷孕以後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按時產檢,注意觀察,控制體重不要讓孩子長的太大超標。

引起子宮破裂的原因主要取決於手術切口的彈性不是疤痕厚度,但這個沒法測,只能在孕期密切觀察。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祝你和寶寶平安健康!


陳慶華大夫


剖腹產(現在都叫做剖pou宮產)本身因為多次切口問題導致兩次剖宮產已經屬於高危妊娠了,醫學上基本上不建議第三胎妊娠了,因為手術風險非常大。

並且現在國家只是開放二胎政策,還沒有完全開放生育計劃,除了少數民族或者特殊情況。

從醫學角度上來看剖宮產腹部的切口橫切口或者縱切口與裡面子宮的切口方向是不一致的,更多風險取決於子宮上的疤痕。

剖宮產有古典式剖宮產和新式剖宮產,對於子宮縫合的層數,是否推膀胱,以及腹部脂肪的處理有所不同。

古典式剖宮產,取子宮縱切口,因為操作簡易迅速,所以一般用在緊急情況下迅速娩出胎兒,爭取搶救機會。或者對於前置胎盤特殊情況下,縱切口避開下段胎盤部位。但是手術的缺點是切口部肌肉組織厚,縫合對位對合常不理想,出血多,再孕時子宮破裂率高,術後粘連發生率高。

而現在改良的剖宮產手術一般都是採用橫切口,我們稱之為子宮下段剖宮產。子宮下段剖腹產術是目前應用最廣的剖宮產術,也是比較理想的術式。手術的優點是手術易於掌握,併發症少,雖需要稍推離膀胱,但極少損傷。子宮下段切口肌層最薄易於縫合,且可利用腹膜反折遮蓋,起到防止腹腔感染及粘連的作用,它兼有古典式剖宮產術及腹膜外剖宮產術的優點,同時又彌補了他們的缺點。

一般剖宮產需要間隔2-3年的時間讓子宮瘢痕得以恢復。然而疤痕的評估比較困難。最近的研究表明瘢痕的恢復在於其彈性而並非厚度。並且孕期測量疤痕的厚度與子宮破裂的風險沒有明確的一致相關性。

多次剖宮產,即便都是子宮下段橫切口,除了子宮破裂的風險,還有膀胱損傷,腸管損傷,血管撕裂大出血的風險;粘連嚴重,剖宮產困難,胎兒宮內窘迫缺氧的風險。

因此,如果還沒有懷孕,除特殊必須情況,一般不建議剖宮產兩次後懷孕三胎。並且如果是三胎已經懷上,剖宮產手術請到當地醫療水平最高的醫院就診手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