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歲了,一生氣就摔東西或者打人人,如何破解?

春暖花開的一天


這情況有點嚴重啊,3歲就會離家出走了。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詳細的解析。

1.孩子覺得自己沒地位/沒找到自己在家裡的定位

首先要解決的不是打人,也不是離家出走,而是“你不愛我了!”到底孩子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而且表達出來?通常會有以下幾個原因:

a. 有樣學樣

有些家長會和孩子說“寶寶好聽話,媽媽好愛你!”,“寶寶你再鬧脾氣不聽話,媽媽就不愛你了。”這類型話,孩子自然就會習得這個認知。

b. 旁聽側擊

基本和有樣學樣一樣,但是此話不是出自父母之口,而是親戚朋友。“你那麼不聽話,我告訴你媽媽,她會生你氣!”

而孩子對此的理解是“生氣=不愛了”。

c. 錯誤的引導

當寶寶生氣的時候,父母的引導錯誤。

例如寶寶摔玩具了,“寶寶怎麼摔這個玩具了?你不喜歡它了麼?”

無論何種原因,這些都讓孩子給了自己一個錯誤的家庭定位,也扭曲了“愛”的認知。我們要糾正孩子這個認知。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孩子冷靜下來後,跟孩子解釋,爸爸媽媽還是很愛你的,即便你生氣。

2. 離家出走

離家出走是次重要的問題(不解決問題1,單純解決離家出走只能是隔靴搔癢。)

這畢竟涉及安全問題。孩子一方面利用出走來讓家人妥協;第二個方面,是離家出走以逃避懲罰(跟家人懲罰力度以及孩子對懲罰的看法有關);第三個方面,隨著孩子長大,而同時孩子又錯誤的認為離家並沒有什麼危險的時候,很可能就不是在家附近那麼簡單了。

通過和孩子溝通,還有安全知識繪本,讓孩子知道離家出走的後果。

實際行動上,當孩子發脾氣時,第一時間鎖好門,讓他明白跑是跑不了的,當然這種方式會讓孩子轉移另一種方式來發洩。

3. 一生氣就動手打人

這是最容易解決的問題。因為這是孩子沒有其他的發洩情緒手段所致,也關於孩子成長的時候,被有意無意的教導打人。

我們需要給孩子另一個發洩方式就可以解決。

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靜置。當孩子鬧的時候,抱他到房間(安全的地方),告訴他:“你這樣是不對的!我不會讓著你!”

然後讓他隨便鬧,隨便打滾。如果他攻擊成人,那必須制止他,按住他的雙手(注意力度)讓他沒辦法再次攻擊。直到孩子哭累了,鬧夠了,他就會明白過去的招數都沒用了。

而此時要告訴孩子錯在哪裡,以後可以用講道理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希望本文能給題主帶來幫助。


熊孩子專治


很顯然,這是一個孩子情緒方面的問題。孩子才三歲多,他就會生氣,摔東西。首先來說,如果孩子的行為有任何的問題,那不是孩子本身的問題,一定是家長的問題,光說生氣了就摔東西。摔東西,這個動作有可能是習得而來的。那麼他從哪裡習得而來的呢?也許是看到了動畫片,看到了電視劇,看到了父母在家庭中處理關係的過程中,應用了這些行為,被孩子學習到了。第二,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他不知道如何發洩,所以採用了這種方式。而在他一開始採用這種方式的時候,並沒有得到家長及時的正確引導。他並不知道,當他非常憤怒的時候,他應該如何讓自己的情緒平復下來。所以我說這是一個情緒引導的問題,那麼負責引導孩子情緒的人是誰呢?一定是媽媽。

我們要知道一個孩子,其實一出生他就本能的有生存的意識,那麼他本能的就會尋求媽媽對他的愛,就是這種愛,他能感受到。有的時候媽媽對孩子的行為,對孩子的情緒已經發生了變化,孩子能感受到媽媽的情緒出了問題。當媽媽的情緒出了問題,孩子的情緒就會有變化。那麼這種生氣,憤怒,直至砸東西,這個整個的過程中,孩子是需要有情緒的一個宣洩。也就是說,當孩子生氣的時候,家長要允許孩子去宣洩。宣洩的方式可以是讓孩子跳一跳,蹦一蹦。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鼓勵家長,帶孩子出去跑一跑,跳一跳,讓他把他體內的所積存的一些負能量宣洩出去,也讓他去喊一喊、叫一叫,讓他去唱一唱。讓他把他身體裡的負情緒唱出去、說出去喊出去。同時也鼓勵一些孩子有一點點的小小的興趣愛好,讓他通過興趣愛好,讓自己的情緒慢慢的平復下來。但是孩子最終還是孩子,沒人能保證每一個孩子從來就不會生氣,從來不會憤怒。因為家長對於自己的情緒也是如此的。家長不可能保證自己永遠是平和的一種狀態,在某種情境下可能也會很生氣,在某種情緒情緒下、情境下,可能也會很憤怒。那麼如何對待,如何面對自己情緒的一個變化,如何讓自己從憤怒的情緒裡慢慢的平靜下來,並且很理性的處理的事件,這整個過程就是孩子學習的過程。

所以我說先調整好家長自己的情緒,當自己憤怒生氣了,就要學會表達,表達的方式:第一,宣洩,第二,表達。宣洩是媽媽要有自己的一個通道,可以通過運動,可以通過音樂,也可以通過跟閨蜜聊天,任何的方式,只要把負能量宣洩出去即可。第二,要學會的就是表達,表達什麼呢?表達自己情緒的感受,剛才經歷了什麼什麼事,很生氣,比如:剛才遇到了那個人,不讓道,把我的車別了一下,我很憤怒。用這樣的話,用事件引起自己情緒表達出來。當自己學會了表達,就要教會孩子。這樣說:“剛才我看見你怎麼怎麼樣了,我發現你很生氣是嗎?除了生氣,你還有什麼樣的感受?你有還憤怒,還覺得委屈。”家長引導孩子慢慢的學會自己說感受。


如果孩子在憤怒的過程中砸了家庭中的東西,作為媽媽,一定要先處理好孩子的情緒,再處理事件。媽媽可以說:“好的,你的情緒說,我看到了,我看到你剛才非常生氣,並且把杯子砸掉了,我知道你因為什麼什麼事感到很生氣。因為你以為媽媽不愛你了,你感覺到很生氣,所以你要砸東西,要自己跑出去對嗎?”這個時候要抱抱孩子,親親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媽媽對他的愛是一直存在著。等孩子這個時候能感受到家長的愛的時候,抱抱他,親親他之後,就要引導他學會分析。媽媽說:“你把杯子摔在地上,看到什麼結果了嗎?”他一定會說:“玻璃都碎了。”“那玻璃碎了,如果我們踩上去,或者用手抓會怎麼樣呢?會流血,流血了,劃破了自己的手指,或者是腳趾都會很痛,我們需要上醫院。那我們怎麼辦呢?下次再有這樣的情況,你還要繼續扔東西嗎?

”家長要逐步的引導孩子學會分析,他剛才這個不對的行為,還要引導他下次該怎麼去做。當然家長引導的目的是要向正確的行為去引導,最後再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相信你下次會處理的很好。好,剛才我是給大家講了一下,關於一個孩子情緒起來的時候,既要讓他發洩出來,也要讓他表達出來,同時還要讓他分析由於情緒引起的行為的問題。最後還要得出一個結論,自己總結出下一次怎麼做會更好,那麼媽媽最後就是鼓勵和表揚。這一套也是我們Maria家庭教育的黃金溝通法,也叫黃金八步法。這個黃金八步法也適用於家長自我調整自己的情緒,希望大家能夠積極的去嘗試一下。家長既要控制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做好孩子的榜樣,也要做好孩子情緒的指導師。讓孩子知道,自己有情緒,是沒有對和錯的,只是他需要發洩,需要表達並。並且他需要做到,既不傷害自己,也不去傷害別人。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教育秀秀看


孩子一生氣就摔東西打大人!你自己也說了生氣了!不高興了!想想我們自己生氣時會怎麼樣呢?也許你是特別優雅特別能沉的住氣的人。我在家如果生氣了不高興了,肯定要大聲地兇出來“你為什麼這麼說話!你這樣做是什麼意思?!”而一個才三歲的小寶寶,他人小個小沒法在語言氣勢上壓倒你們只好通過舉動來爆發一下啦!其實更可能哭了說了你們也不理,看你的寶寶不是就明確說了嗎,“媽媽你不愛我了!”不要覺得孩子都是無理取鬧,也不要試圖擁有一個像個人偶一樣的乖寶寶,大人說什麼都非常配合非常聽話,也不鬧也不多話也不上下折騰也不要這要那,就眨巴眨巴眼睛對你笑,真的是那樣你就開心了嗎?我孩子比你家小,有時候也會生氣地地對他明令禁止態度嚴峻。他真的會害怕了,然後他就會想確定我是不是還愛他,他就喊“媽媽!你抱我呀!”每當這種時候,不管多生氣多嚴重的事臉拉的多長,我都會很快掙脫出來,把他抱起來。有時候他一被抱進懷裡就立刻轉臉哧哧地偷著樂了,還有一種是一聲不吭只是緊緊摟著你。前一種確實是他調皮搗亂被我責罵了,後一種就不是簡單的做什麼事了,而是相互的情緒鏖戰了。我們是大人要是去壓迫去欺壓控制當然在體型語氣氣勢語言表達能力上大大地碾壓他們。但孩子雖小他也是要尊重和尊嚴的呀,我們自己知道不吃“嗟來之食”孩子他同樣也“不甘其辱”的,所以他們會反抗會叛逆會有情緒。當他喊出“媽媽你不愛我了!”第一時間放下家長的權威去抱住他摟緊他,跟他說媽媽愛你!我相信他絕對不會去開門往外衝。因為他往外衝就是讓你去追他把他抱回來啊!不要懼怕對孩子服軟就不好管教孩子了,孩子其實是愛出來的不是管出來的!而且才三歲的孩子再調皮能壞到哪去,他們只是要探索環境去成長,不過是大人為了省事故意對孩子諸多限制和他們對著幹罷了!🙏共勉!



寶蛋和繪本的那些事




首先,讓孩子明白,他可以生氣。生氣是人的正常的情緒反應,這種情況大家都會遇到。所以,家長一定要認可孩子的情緒,而不是想打擊它,消滅他。

其次,孩子才三歲,可以通過繪本讓他明白,如何正確對待這種情緒。《生氣的亞瑟》、《我真的很生氣》等繪本,不但可以讓孩子瞭解生氣這種情緒,還會教會孩子如何面對這種情緒。

第三,包容孩子。告訴孩子,生氣的時候採用傷害別人或者傷害自己的方式來發洩情緒都是不好的。我給我家孩子定的規矩是,生氣了就回自己房間,可以扔發洩球,可以打被子等等發洩,也可以圖畫,或者玩一會平復情緒。

最後,孩子生氣了呢是因為某件事,等孩子平靜了,再次把這件事拿出來,告訴孩子下一次遇到同樣的問題,該如何解決??這樣,孩子學習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就不會生氣了。


懶媽育兒路


我雖然不是一位母親,但是是以為幼兒教師,也接觸過很多小朋友,之前培訓時,據說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個階段的叛逆期,三歲也許是他的第一個叛逆期,幼兒摔打東西,苦惱也許是想要引起家人或者老師的注意,這個時候我覺得不要輕易去理他,不要輕易妥協,一旦妥協他就會覺得,哎,原來只要我摔打東西苦惱就可以得到一切,解決一切了。這時的家長可以等待孩子漸漸停止哭鬧,完了之後再面對面的同他交心,跟他分析其中緣由,讓他明白不是這樣做就可以解決所有事情的。當然,示情況而定。


時光機呀喵星人


2-3歲的寶寶,平時遇見不如意的事就發脾氣,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採取冷處理的方式不去理他,讓他知道爸爸媽媽很生氣了,紀律的培養不容易,但至關重要。我們的寶寶必須學著明白它不能為所欲為。如果你中途放棄了,那他學會的就只是哭的更厲害,脾氣更大,哭的更久,最後只能他說了算。這樣有可能導致他生成讓人討厭的自戀人格。請保持冷靜,持之以恆,冷處理有的時候確實讓人很難受,但最後你將收穫一個快樂,懂得變通、受人尊敬的孩子。家長要鼓勵寶寶說出不滿的原因,並耐心的引導,讓他明白你是愛他並且尊重他,但他不是決策者,更不能由著性子來。脾氣暴躁摔東西,同樣也和孩子的體能發展,精細運動相關,他也是在表達自己的情緒,但不知道如何控制,我們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一定不要放棄耐心的引導,幫助孩子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但一定不能不尊重他,或是直接責罰大罵等。


肉絲絲絲


為什麼跟我家小女兒很像?我家的兩歲多點,一生氣就砸東西,扔東西,打人,要麼就是跑進臥室裡把門關上。


浮生若夢1401077


三歲的孩子是父母教的嗎?不是的,是基因就這樣,不要再賴母親了,母親攤上這樣的孩子已經是夠走心的了,再也不要再旁邊說三道四胡說八道的指責母親了,再也不要劈啦啪啦的不負責任的或對某個領域不懂得而還在那裡胡說八道了。這是父親複製的基因遺傳導致的。母親偉大呀,母親不拋棄不嫌棄永遠陪伴在孩子身邊,夠偉大的了,不要在汙辱母親了,不要在賴母親導致的了,不要再在母親傷口上撒鹽了。

如果再繼續的賴母親女人,再繼續的汙辱女人母親,不正視事實,以後女人就不結婚生子了。這是很嚴重的問題。


天上的蓮花676


平時太慣著了呀!沒有別人給他否定!三歲了可以打了!當他摔東西的時候馬上打過去,他回打過來更要用力點打回去!注意要嚴肅!打得他楞住或大哭!隨他哭!不許旁人幫他!旁人還得跟他說”是你自己做得不對,我們幫不了你”,如果跑出家,抓回來關黑屋子!然後跟他說,你什麼時候不哭,什麼時候不跑出去就自己出來!


泡芙34974918


孩子的第一敏感期就是在3-6歲,典型的活動特點“不聽話,非常任性”。主要表現為無緣於故的發脾氣,多愁善感、愛哭鼻子......

這個時候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為什麼突然這麼不聽話,可能會用粗暴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發脾氣,說明他內在的需要沒有被滿足,進而產生心理上的緊張狀態。

做為家長,首先應該仔細觀察與分析,尋找孩子背後的原因,用心體會孩子內在的需求,並且滿足孩子合理的需求。孩子平安度過著第一階段的敏感期。

歡迎關注【海馬爸爸】午間專欄,孩子敏感期的乾貨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