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縣:昔日貧困村 今日變了樣

“鄒書記,我今年計劃再增加5畝龍蝦養殖,這樣到了年底我家就真的富裕起來了。”南縣武聖宮鎮等伴洲村貧困戶李開玉,在縣民政局的幫扶指導下,依靠稻蝦養殖家庭經濟收入有了起色,成功脫了貧。現在他有了信心,想繼續擴大規模以真正富起來,一大早就給縣民政局派駐等伴洲村的第一書記鄒勁峰打來了電話。

等伴洲村是目前武聖宮鎮唯一省級貧困村,全村現有3806口人,耕地面積5790畝,79戶貧困戶,經濟欠發達。為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縣民政局從2018年起對口幫扶等伴洲村。自駐村以來,民政局駐村幹部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將自己融入這片田地,從一個民政幹部轉換成了村民脫貧致富的“同路人”。幫扶工作隊在駐村後發現該村黨員知識比較老化,村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和產業滯後。經過深入走訪調研,全面瞭解村情,知曉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後,工作組在反覆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結合村裡實際情況情制訂涉及黨建、鄉村文明建設等方面年度發展計劃,明確幫扶具體措施和完成時限,為紮實開展幫扶工作指明方向和路徑。“輸血更要造血,扶貧更需扶智”。駐村工作隊為增加農民收入,由“第一書記”牽線、村支“兩委”配合,經多方調研,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產業,促農民增收。為消除農民後顧之憂,工作隊員多方溝通聯繫,產業發展了,農民增收了。

結對幫扶工作開展兩年多來,縣民政局圍繞美麗村莊改容改貌,提升村居環境,為解決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滯後問題,駐村工作隊員協調有關企事業單位和部門爭取補助資金投入。對2.5公里村級公路實行硬化升級改造;採取“土專家”+“技術專家”技術培訓模式,充分發揮種(養)植能手模範帶動效應,聘請省市相關專家開展小龍蝦養殖等專題培訓,為貧困戶現場送技術,做好技術“傳、幫、帶”工作;利用主題黨日開展結對幫扶入戶,宣傳產業發展相關政策,積極幫助農民找銷路、做宣傳,增強群眾發展產業信心。

一份份成績單,催生著等伴洲村的美麗轉變;一張張滿意的答卷包含著駐村工作隊的殷殷付出。現在,群眾出行方便了,環境衛生好了,飲水安全了,生活質量提升了,村民的臉上笑開了花。“這幾年在縣民政局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全村居民收入水平有了明顯提升,實現了新發展,村民脫貧致富有希望。”村幹部宋敏高興地說道。(冷建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