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已裝備超視距空戰武器,為何還要配備航炮?




目前主流的戰機都會有這兩種武器配備,主流觀點就是即使現代空戰也需要航炮。雖然現代空戰探測系統很發達,探測距離幾十到幾百公里,但“狗鬥”的幾率也不小,尤其是美國在實戰中有了這樣的經驗教訓,因此就連F22也加裝了機炮吊艙。

現代空戰遠距離交戰成為主流,導彈的出現將交戰距離拉大,而且從現代空戰實戰中,大部分打擊目標都會在未到視距範圍之內時已經被擊毀。但是有了一個問題,就是隱形戰機的出現,直接壓縮了交戰雙方的距離,甚至雙方都是隱身戰機時近距離交戰的幾率大大增加。因此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依然保留機炮。在近距離交戰時機炮要比導彈好用的多,何況導彈數量有限。

但是國內網友發現殲20卻取消了機炮,目前連機炮吊艙也被取消了。這裡順便說一下,中國將殲20定位踹門利器,並且融入體系作戰主要依靠隱身優勢肩負打擊防空系統,重要節點以及威脅較大的敵方武器,完成後迅速離開,剩下的交由其他戰機完成,所以即使狗鬥也會是殲十或者殲16去幹。戰機單打獨鬥的幾率很小。這個主要是軍事思想不同,戰機定位不同。


奇阡陌


航炮是否還有存在意義的爭論,在空空導彈誕生的那一刻就產生了。美國更是成為了取消航炮行動上的先驅者,其所研製的F-4戰鬥機在早期根本沒有配備內置航炮,僅僅依靠早期的空空導彈來進行自衛和進攻。但是由於這些早期導彈各方面性能的不盡人意,所以在越南戰爭中F-4一度被僅僅裝備航炮的米格戰機打的鼻青臉腫。於是在後期型的F-4E身上,美國又給F-4重新安裝上了內置航炮,從而彌補空空導彈的性能劣勢。

但是在如今空空導彈性能大幅提升以及超視距空戰成為主流的情況下,航炮是否還有意義的問題就又回到了世人面前。以各國的五代機為例,目前F22和F35A均安裝有內置航炮,而F35B和F35C可以掛載航炮吊艙,只有殲20現在處於沒有航炮也沒有相關航炮吊艙的消息。顯然,各國對於既然問題的認識還是不太統一的。

其實,五代機裝不裝航炮這一問題也是目前的一個爭議點。因為在沒有預警機或地面雷達的幫助時,五代機僅憑藉自身的雷達是基本不可能在超遠距離上就發現彼此的。這就意味著兩國五代機一旦遭遇,這個距離絕對不算遠。而一旦距離不遠,也就意味著雙方互扔導彈的機會也就那麼一會,很快就會進入近距離格鬥期。並且五代機不可能帶很多格鬥彈,如果一旦打空,沒有航炮的一方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上述這個觀點乍一看似乎是沒有什麼毛病的,但是目前裝備五代機的都是已經有自己空戰體系的的國家。這些國家在作戰時肯定會利用自己的體系建立戰場優勢,所以肯定是預警機和地面雷達齊上陣的,很難有上述提到的情況發生。而且現在空空導彈的機動性和命中率都很高,就算敵機出現在背後都可以發射導彈擊落,更別說陷入格鬥了。所以按照這個觀點,航炮的作用也並不明顯。


不過,在隱身能力比較弱的四代機身上,各國觀點倒是一致,大家都安裝上了航炮用於自衛。這可能是因為,四代機之間的較量跟五代機有所不同,雙方都基本沒有什麼隱身性,只能靠著武裝到牙齒來保證自己的生存性。而且,四代機之間是爆發近距離格鬥的幾率要比五代機大的多,所以在四代機身上航炮的作用還是有的。


綜合來看,航炮這玩意真的是有點讓人又愛又恨,你說用不到吧其實又能用上,可是大部分時間又用不上。所以,是否應該裝備航炮這一問題是沒有一個準確答案的。但是如果站在保險的角度上來看的話,裝備航炮自然更好一些,畢竟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利刃軍事


俗話說“武功再高 也怕菜刀”“功夫再好 一磚撂倒”,能力再強也要以防萬一,戰鬥機也一樣,雖然空空導彈射程幾十上百公里,但是近身防衛的航炮也是必備武器之一!現代空戰主要手段是各種類型的導彈,而現代戰鬥機的機載設備和武器越來越先進,目前各主要軍事強國的主力戰鬥力均具備超視距空戰能力,遠程空空導彈射程普遍在100公里以上,空中作戰中可能雙方飛行員都還沒有沒有看到對方戰機的影子就勝負已分,但是即便如此,包括風頭正盛的四代隱身戰鬥機在內都沒有放棄配置航炮,至於網絡上所說我們的殲-20戰鬥機沒有裝備航炮,雖然沒有官方“闢謠”,但是個人認為殲-20應該是裝備航炮的,只不過設計的十分巧妙為沒有在公開場合中展示過罷了。F-22戰鬥機航炮艙蓋已打開

殲-20有沒有裝航炮,個人持肯定態度

飛機自投入戰爭以來,作戰武器從最初的飛行員持槍互射,到機載自動武器,再到目前的各種類型的導彈等,威力越來越大、打擊範圍越來越遠,以美國AIM-120系列空空導彈未來,AIM-120C射程達120公里以上,而最新的AIM-120D射程超過180公里,雖然在實戰中基本不會在導彈最大射程時發揮作用,但可以肯定的實戰作用距離肯定超過100公里。F-22戰鬥機發射AIM-120C遠程空空導彈

F-15戰鬥機編隊發射AIM-120空空導彈

雖然擁有射程超過100公里的空空導彈,但是並不是說就一定能夠在100公里外將敵機擊落,而對於現代戰鬥機1.5-2馬赫的飛行速度,相距100公里的雙方在2、3分鐘內就能夠飛到眼前,在近距離格鬥時雖然也有格鬥導彈可以用,但是貼身纏鬥的話遠遠不如航炮好用,何況戰鬥機能夠攜帶導彈的數量一般也就在6-8枚左右,也就2/3個波次的攻擊,關鍵時刻還得靠航炮護身!殲-10戰鬥機裝備了雙管23mm航炮,也是我國戰機的標配之一

F-35戰鬥機曾經也考慮不裝航炮,但最終還是保留航炮設置

目前各主要軍事國家已開普遍裝備四代戰鬥機,而下一代戰鬥機的研發也早已啟動,但是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航炮仍然是戰鬥機比不可少的裝備之一。就像軍艦少不了艦炮、士兵少不了刺刀一樣,戰鬥機也一樣少不了航炮!至於我們的殲-20戰鬥機是不是真的沒有航炮,等官方消息證實吧。Su-57戰鬥機航炮位置延續了“蘇霍伊”系列的“家族式設計”

殲-20到底有沒有裝航炮,只有等官方消息來證實了


威吶解析


超視距空戰是現役戰鬥機中很多都有裝備的,這一技術的優勢是擊殺敵人與千里之外,當然並不是真正的發射一枚能夠飛行一千公里導彈去擊中敵機,這交給軍艦搭載的巡航導彈和路基導彈就行了不必戰機攜彈出馬。雖然面對來襲戰鬥機也可以通過大幅度機動及釋放干擾彈等其他來規避來襲導彈,這一點軍迷朋友通過影視劇裡的現代戰機空戰就能經常看到。

目前超視距空戰被美俄玩的很溜,特別是近來俄媒報道稱其正在研發的R-37M超遠程空空導彈射程可以達到400公里(800裡)這個已經很接近一千里了,真不知道俄羅斯科研人員是怎麼想的。在五代機的發展中美俄思路各有特色,近期俄羅斯蘇-57設計師接受採訪稱五代機最重要的是機動性所以蘇-57,而美國發展的五代機無一列外都是注重隱身性能所以F-35雖然隱身但是機動性不如很多四代機。

有專家這樣推算過同為五代機在同等性能雷達情況下,五代機會處於你看不見我,我也看不見你的情況下。這時五代機駕駛員只能依靠眼睛去識別敵機,當然現在先進的戰機還會有其他輔助的設備。當五代機戰鬥機必須近身纏鬥也是就是戰鬥機俗稱的狗鬥時,雙方都在近距離是發射導彈肯定是不現實的,畢竟導彈毀傷面積大難免危及自身。所以這是通過戰機上的機炮(就是問題中的航炮,後面都稱為航炮)打擊敵機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目前五代機大多都安裝有機炮而且很多都是保密的,對於現在的戰機來說機炮並不一定是必須的選擇畢竟現在的機載雷達可是很厲害的。現在都是體系化作戰並不是戰鬥機與戰鬥機之間的單打獨鬥,空中預警機地面有預警雷達輔助,所以真正能讓五代機面對面對抗的機會很小或者說幾乎沒有。坐擁了超視距空戰的美軍F-22曾經吊打了多佳美軍三代機,對於坐擁超視距空戰的戰機來說,機炮猶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就像戰場上誰都不願意近距離拼刺刀,能用導彈用導彈,能用火炮用火炮,再不濟手槍也行,最後才是拼刺刀。個人覺得未來五代機超視距空戰必會慢慢捨棄機炮畢竟是最後的無奈之舉了吧!





科技八一扒


作戰飛機(尤其是戰鬥機)的超視距對空武器也就是遠程空對空導彈,所謂的遠程目前理論射程大概是在100-200公里,實際作戰中由於雷達探測引導距離和電子干擾等問題,能夠保證超過100公里還有較高精度就不錯了,而且不同導彈不能包打天下,距離近了之後遠距彈反倒不如近距彈機動性強。那麼如果與目標間隔100公里,且雙方都在高速相向飛行,高速指超過2000公里/小時,那麼只要幾秒鐘雙方就會進入目視距離,使用近距格鬥彈的時間窗口也很短,再近就只能用航炮了,如果沒有航炮就只能逃跑或者等著捱打。當然目前最新的隱身戰鬥機加裝航炮比較困難,可能會影響隱身性能,那就看作戰方式的具體取捨了。


沉默的白羊789


以防萬一。

集團軍司令也要佩戴手槍,就是為了防身。

不是因為有秋褲軍大衣就可以不用穿內褲了


天明遙遙山海關


超視距空戰,不可能做到全部擊落對手。涉及到戰時的空情,各種雜波干擾等等很多因素。而五代機速度更快,在格鬥中是否能用更短的時間和相對速度給紅外格鬥彈提供射擊窗口,很難說。所以保留機炮是必要的,機炮是所有空戰武器中需要射擊窗口時間最短的武器


西學東倦


步兵拿衝鋒槍的不照樣配手槍和匕首嘛!驅逐艦帶防空導彈的不照樣配近防炮嘛!憑啥戰鬥機就不準讓它帶航炮了?


蘇琢玉


這也叫問題?那我來水一下,就算是超視距導彈又怎樣?還是沒有超越熱武器的本質,一樣是火藥武器,只不過射程和精度提高了而已,既然本質沒有區別,那裝備航炮很正常啊!


ZT集團女秘書試用處


是越南戰場的原因,其實在朝鮮戰場時美軍已經在淘汰機炮了,但越戰讓他們又重新裝上了機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