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漢初的兩場氣勢奪人的背水一戰。可惜主角最終一自刎一被誅

秦末漢初發出過兩起背水一戰,以少勝多的真實戰事。一是項羽

破秦,一是韓信破趙。

兩人都採取了置之死地而後生、激勵軍士氣勢奮勇向前的拼殺方法。

項羽在鉅鹿背水一戰大破秦軍,嚴謹的說是破釜沉舟、孤注一博。策略方法含量少,就是血勇衝擊,以一當十,不成功便成仁。

韓信攻伐趙國背水一戰,是兵法,有計劃有奇兵的戰術策略。再利用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氣勢,大破趙軍。

二者性質上相通,但項羽破秦更象男兒亮劍,硬殺硬博,比後者血性多了一些。

項羽

秦末漢初的兩場氣勢奪人的背水一戰。可惜主角最終一自刎一被誅

秦未發生農民大起義,先前被秦滅亡的各國貴族也借勢造反 復又稱王,全國呈燎原之勢。起先,秦派了些刑徒軍鎮壓,均無效果。後來用章邯為帥率軍救火。章邯打仗有兩把刷子,先後擊潰義軍多部。最後率20萬秦軍在鉅鹿(今河北邢臺)圍住趙王歇。趙王向各路諸侯、義軍求援。

章邯也調來另一秦將王離20萬大軍前來聯合,試圖圍點打援,一舉撲滅各路鋒煙。

各路諸候聯軍到了鉅鹿外圍,懼不敢進。

楚懷王也派了宋義為上將,項羽為副將的援軍。宋義到了離鉅鹿不遠的安陽,再不前進,說要等秦趙相傷再進擊。項羽一怒,殺了宋義,自立為上將軍。

而後項羽便率楚軍渡過鉅鹿南的漳水,只帶三天口糧,砸了燒飯的鍋,鑿沉了回退的船,拆棄了住的帳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奔鉅鹿,將士同心,玩命博殺,九戰秦軍。擊敗王離率領的20萬邊軍(長城軍),並活捉王離。此時各路援軍一看項羽得勢,也蜂湧向前,圍困鉅鹿的秦軍就這樣瓦解了。

秦末漢初的兩場氣勢奪人的背水一戰。可惜主角最終一自刎一被誅

這一戰,打出了項羽的威名,也徹底挫敗了秦軍以後反撲的能力。後來章邯也顧忌朝憚,投降了項羽。項羽人生走向顛峰,就是此戰。

那一年他才25歲。有後人評其: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韓信

秦末漢初的兩場氣勢奪人的背水一戰。可惜主角最終一自刎一被誅

韓信是楚漢戰爭中的軍事奇才。漢高祖正面牽扯項羽,側面派韓信攻擊降楚的幾個諸侯國。公元前204年十月,韓信率數萬新招募的漢軍越過太行山,向東攻打趙國。趙成安君陳餘集中二十萬兵力以對,心中勝算在握,認為韓信掀不起什麼風浪。

韓信先是派出2千奇兵從小道迂迴到趙軍大營的後方埋伏。

然後自率大隊渡過綿蔓水,背水列下陣勢,高處的趙軍遠遠見了,都笑話韓信。

天亮後,陳餘率全軍蜂擁而出,要生擒韓信。韓信假裝拋旗棄鼓,逃回河邊的陣地。陳餘下令趙軍全營出擊,直逼漢軍陣地。

秦末漢初的兩場氣勢奪人的背水一戰。可惜主角最終一自刎一被誅

漢軍因無路可退,個個奮勇爭先。雙方廝殺半日,趙軍無法獲勝。這時趙軍想要退回營壘,卻發現自己大營裡全是漢軍旗幟,原來那2千奇兵趁趙軍營空,殺進去換旗立旗。趙軍立時大亂。韓信趁勢反擊,趙軍大敗,陳餘戰死,趙王被俘。

項羽奮膽破秦軍,演化成了起義軍與秦軍的大決戰,從前秦軍無力迴天。項羽之勇也震攝了各路諸候,奠定了他日後西楚霸王之基。

韓信破趙,只是他在外圍幫劉邦作戰的一部分,他還有擒魏、取代、擊齊等戰績,均克無不勝。為劉邦最終滅掉項羽,奠定了不世之功。

從成果與影響上,項羽破釜沉舟的影響力大於韓信破趙的背水一戰。不只是王與大將的身分對比,鉅鹿一戰,歷來為後人也是要津津樂道更多些。

從軍事謀略,項羽還是不如韓信的,雖然他可能徒手單打五個韓信,但歷史上的戰爭,從來不是以個人的武勇評定最終勝負的。

二人在軍事作戰應用上,都有一套過人之處,能掛一檔。但政治權謀都屬於三檔以後了。

最終,一個兵敗烏江自刎,一個鳥盡弓藏被誅。成王敗寇,惜乎。

秦末漢初的兩場氣勢奪人的背水一戰。可惜主角最終一自刎一被誅

我是愛看古書的散發弄舟,歡迎同好關注交流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