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如神、商家始祖、官場達人,他的傳奇一生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導言:本期的主人公是春秋末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他幫助勾踐完成復國大業,然後功成身退,又經商賺盡千金,但卻散盡家財,被齊君賞識任命為相國治理齊國朝政,最後又放棄官場,再次經商,又成為了天下鉅富。他就是范蠡。本期故事將從三次“遷徙”為出發點,講述范蠡的傳奇故事。

喜歡歷史的小夥伴歡迎關注我哦,定期更新精彩的歷史內容!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范蠡三徙,成名於天下。

用兵如神、商家始祖、官場達人,他的傳奇一生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一、輔君主成霸業,明全局而隱居

所謂的范蠡第一“徙”則就是他輔佐勾踐完成富國霸業。

用兵如神、商家始祖、官場達人,他的傳奇一生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勾踐戰敗回國後,越國作為戰敗國,是不允許建城牆、組建軍隊、打造武器的。范蠡則想出一些辦法:1、建造只有三面的城牆,面對吳國的一面不建城牆,目的是為了防止匪盜和其他諸侯國的侵擾。2、不讓組建軍隊就秘密組建民兵,私底下進行訓練,遇到戰事時百姓即可直接參加戰鬥。3、不讓打造武器,范蠡則把武器製造廠放到深山中,秘密製造,用密道來回運送。

范蠡為勾踐提出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戰略,與文種的伐吳七術相輔相成(伐吳七術上期有講哦)勾踐回國後,第二年就想報仇雪恨,范蠡提出:此時出兵,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具備,出兵必敗。

三年後,勾踐提出想要伐吳,又被范蠡阻止了,現在雖然已經和強大的諸侯國建立了良好的外交關係且水患已經出掉了,但是天時、人和的條件還不夠。

七年後,勾踐認為時機已到,但還被范蠡攔下,范蠡認為經過七年的養精蓄銳,越國已經國富兵強,可以一戰,吳國卻連年征戰,雖然很強大,但百姓厭戰,士兵疲敝,此時已經具備人和的條件了,萬事俱備,只欠一個完美的天時。

十年後,完美的天時終於到了,吳國此時與晉國爭霸,吳國派大軍前往晉國,後方空虛,此時天時、地利、人和都已具備,可發兵突襲。

范蠡在之前便用了美人計,派出美人西施,令吳國君主沉迷美色,內容和伐吳七術很像。

在那個時代,能滅一個強國者,絕對是前無古人,范蠡就做到了,攻成之後,他沒有居功自傲,認識到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直接帶著西施隱居於西湖。

用兵如神、商家始祖、官場達人,他的傳奇一生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二、商齊國賺千金,得民心被賞識

范蠡的第二“徙”則是他帶著妻兒門客遷徙到了齊國,開始了他的齊國故事。他變姓名為鴟夷子皮,在海邊結廬而居。戮力耕作,兼營副業(捕漁、曬鹽),很快積累了數千萬家產。范蠡反對商人精苛細算,剝削貧民的作風,對待僱工十分的慷慨,有時還會向貧民災民施粥。

范蠡仗義疏財,施善鄉梓,他的賢明能幹被齊人賞識,齊王把他請進國都臨淄,拜為主持政務的相國。

范蠡深知朝政艱險,且當初為了遠離政治風波逃離越國,現如今怎會再次踏入虎穴呢。

用兵如神、商家始祖、官場達人,他的傳奇一生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他喟然感嘆:“居官致於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對於一個白手起家的布衣來講,已經到了極點。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徵兆。”於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齊王歸還了相印,散盡家財給知交和老鄉。

三、散家財定於陶,還復來成商祖

范蠡的第三“徙”便是成齊國去了陶地定居,這也是現在定陶名字的來歷。在齊國范蠡把自己的萬貫家財全部送給平民和好友,不拿分文去了陶。

在定陶沒多久,范蠡以定陶的地理優勢行商,計然之術(根據時節、氣候、民情、風俗等,人棄我取、人取我予,順其自然、待機而動)以治產,再次成為家財萬貫之人,自號陶朱公。

用兵如神、商家始祖、官場達人,他的傳奇一生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定陶范蠡墓

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後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尊之為財神,是我國民間四大財神之一。

喜歡歷史的小夥伴歡迎關注我哦,定期更新精彩的歷史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