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邀請13人用10天共同創作一幅畫,最後讓他獲得了國際和平獎

我們大家都知道現在經過改革開放的40年中國在國際地位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無論是經濟、金融、科技、軍事等等這也都是一步步發展的,如今我們中國在一步步的強大,國人也是非常的自豪,但是這其中有來自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瞭解一段1955年的一段歷史。

齊白石邀請13人用10天共同創作一幅畫,最後讓他獲得了國際和平獎

大家都知道1955年那時候我們中國剛剛成立不久,當時我國也是在積極的跟國際其他國家打交道,也就是為了讓中國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影響力。同年6月份當時在芬蘭開的國際和平大會當時也邀請中國參加,中國派出了郭沫若為副主席還有矛盾等人組團去參加會議。畢竟這場會議會有非常多的國家參與,怎麼能一下子吸引到別人的眼光呢?總理也是非常關心,當時最為關心的就是新中國以什麼面貌登上世界大舞臺,讓其他的國家瞭解中國的藝術、文化、歷史等。

齊白石邀請13人用10天共同創作一幅畫,最後讓他獲得了國際和平獎

隨後經過嚴謹的思考和商議最後決定招募具有“民族氣節”的藝術家,一起共同創作一幅畫,這個任務的主要擔任者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齊白石。之後齊白石邀請了當時13位國內一流的畫家比如陳半丁、何香凝、楊敏等加上齊白石一共為14名藝術家,隨後大家一起商議後,於1955年5月也就是國際和平大會召開前,這14位藝術家一起創作了10天最終一幅《和平頌》這樣的國畫出爐了。

齊白石邀請13人用10天共同創作一幅畫,最後讓他獲得了國際和平獎

創作出來之後還有郭沫若在上面書寫了“和平頌”三個大字,我們大家看到這幅畫的圖片之後也會由衷的感嘆畫的真好!那麼當時那麼多人都是怎麼分工合作的呢?這幅《和平頌》整體採用繪畫傳統的工筆雙鉤填色,每個人都進行自己最拿手的一部分,然後進行整體的融合。

齊白石邀請13人用10天共同創作一幅畫,最後讓他獲得了國際和平獎

首先,齊白石畫了石頭,何香凝畫出了生機盎然的古松柏、李瑞齡等三人畫和平鴿、王雪濤畫了美麗的牡丹花、馬晉畫了翠竹、汪慎生畫了菊花、馬晉畫了翠竹、徐燕蓀畫了蘭草、楊敏畫桃花、梅花,吳一舸畫了蝴蝶蘭和溪水,陳半丁畫藤蘿兼,田世光畫了白玉蘭,這14位大師每個人都拿出了自己比較擅長的,最終呈現出了一幅長3.98米高2.01米的畫作。

齊白石邀請13人用10天共同創作一幅畫,最後讓他獲得了國際和平獎

之後這幅《和平頌》就帶到了芬蘭的世界和平大會會議上展示,當時世界各國看到這幅畫都是連連稱讚,一下讓那場會議中國成為了一個大家關注的焦點,一方面看到了畫的魅力,再者從畫作中的和平鴿體現了中國反對戰爭、擁護和平的美好願望。這次和平會議中國代表還被選為常務理事,更加促進了中國在國際的影響力。

齊白石邀請13人用10天共同創作一幅畫,最後讓他獲得了國際和平獎

這幅畫作影響力非常大,而且是有齊白石牽頭繪製而成的,之後便授予了齊白石為1955年度的國際和平獎的獲得者,之後這幅畫就開始進行了出版印刷還有紀念郵票。不幸的是齊白石老人在得獎之後便辭世而走,當年中國能夠一步步的發揮影響力,正是因為有非常多的社會各界人士參與中國的復興之路。小編蒐集到的《和平頌》圖片不是特別清晰,網友如果有高清的可以分享給大家參觀欣賞。

齊白石邀請13人用10天共同創作一幅畫,最後讓他獲得了國際和平獎

2017年中國美術協會畫作

這幅圖是當時2017年中國美術協會的12位藝術名家共同創作的,當時是以拉開《和平頌》為目標,大師們共同創作的。看完之後你覺得半個世紀之後拉開的距離有多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