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喆:“顏值”與“演技”並存的“性格演員”


馮喆:“顏值”與“演技”並存的“性格演員”


馮喆:“顏值”與“演技”並存的“性格演員”

馮喆,生於1921年卒於1969年,原名馮貽喆,中國內地著名演員。1947年,主演個人首部電影《裙帶風》,從而開啟了他的演員生涯。1949年,主演愛情電影《戀愛之道》。1952年,主演戰爭電影《南征北戰》。1957年,主演劇情電影《羊城暗哨》。1963年,主演抗日電影《金沙江畔》。

馮喆:“顏值”與“演技”並存的“性格演員”

▲ 馮喆(1921-1969)

他是《南征北戰》中有勇有謀的解放軍“高營長”,他是《金沙江畔》中英勇而充滿鬥志的“指導員”,他是《羊城暗哨》中的虎膽英雄“偵察員”,他是《鐵道游擊隊》中睿智老練的游擊隊政委,他是《沙漠追匪記》中為革命獻身的“騎兵班長”,他是《桃花扇》中的多情卻又變節的一代名士“侯公子”,他更是可塑性極強,“顏值”與“演技”並存的“性格演員”——馮喆。

對老一輩觀眾來說,馮喆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他雖未在二十二大明星的名單之中,但他的演藝成績與“觀眾緣”卻絲毫不遜於二十二大明星。

馮喆:“顏值”與“演技”並存的“性格演員”

▲ 《金沙江畔》劇照

馮喆是一位在天津出生的廣東人,從小在書香氛圍的家庭中長大。他的父親畢業於哈佛大學,母親也是正規大學的畢業生,哥哥是聖約翰大學生,他與妹妹都是聖約翰附中的高中畢業生。良好的教育與成長環境養成了馮喆溫和、謙遜的性格,在待人上他彬彬有禮,在藝術追求上他孜孜不倦。

對待演戲馮喆有著自己的心得體會,他深諳生活是創作唯一源泉的道理,在演戲之前先體驗生活。硝煙瀰漫的朝鮮戰場、莽莽蒼蒼的川西原始森林、縱橫交錯的淮河水網地區、峰迴路轉的膠東老根據地的山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馮喆:“顏值”與“演技”並存的“性格演員”

▲ 《鐵道游擊隊》劇照

當年,馮喆為了出演《勝利重逢》中的耿林海,隻身一人到三野部隊以及石家莊農村體驗生活,同隊員們一起訓練、同當地老百姓一起下地勞作,儘可能地改變“城市人”的形象。等他體驗完生活,出現在銀幕上時便是身著破衣、扛著鋤頭的光頭農民形象,隨著角色的深入最終成為勇毅果敢的革命戰士。在拍完這部電影后,馮喆也完成了他第一次新中國兵的表演,昔日的英俊小生蛻變成了充滿“硬氣”的“鐵漢”。

馮喆:“顏值”與“演技”並存的“性格演員”

▲ 《勝利重逢》劇照

馮喆的戲路是非常寬廣的,且人物反差極大,既能演文人,又能演武將;既能演現代革命青年,又能演古代多情公子,可以說是古今縱橫,工農商學兵皆有涉獵的多面“性格演員”。

不幸的是,就是這樣一位難得的“實力派”與“偶像派”兼具的演員,生活經歷卻充滿坎坷。婚姻的不幸與事業的受阻以及受社會環境的影響,讓他在四十八歲那年就離世了。

馮喆:“顏值”與“演技”並存的“性格演員”

▲ 《羊城暗哨》劇照

但後世人們銘記他的貢獻。不僅為他“平反”,更在紀念世界電影100週年及中國電影90週年時,被文化部列為126位“中華之星”中的一員,後又被評選為“中國電影百年百星”之一的榮譽稱號。

對於五六十年代的觀眾來說,馮喆的形象是永存的,由他主演的影片永遠鐫刻在那代觀眾的腦海中。

佩奇火了,可你們還記得八戒嗎?

01-25 王文婧

馮喆:“顏值”與“演技”並存的“性格演員”

觀察|霸屏三十年 西遊記中記

01-25 鄭全

馮喆:“顏值”與“演技”並存的“性格演員”


馮喆:“顏值”與“演技”並存的“性格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