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巴黎聖母院,你有想過被火燒的圓明園嗎

燃燒的巴黎聖母院,你有想過被火燒的圓明園嗎

法國昨晚6時50分左右,巴黎聖母院頂部的大火熊熊的燒起,大火持續燃燒了4個小時,火勢仍然猛烈,大批消防人員在現場撲救,依舊沒有遏制火情。

燃燒的巴黎聖母院,你有想過被火燒的圓明園嗎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是一座位於塞納河畔的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築,它的地位、歷史價值無與倫比,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之一。

燃燒的巴黎聖母院,你有想過被火燒的圓明園嗎

無數的人們聚集在巴黎聖母院周圍,祈禱火勢早點被撲滅,不要毀了這座800多年曆史的古建築。巴黎聖母院的大火更是牽動了全世界人們的心,因為它不僅是一座建築,更是一個歷史。

問我痛心嗎?

只是覺得可惜罷了。

與其說痛心巴黎聖母院,還不如說我更痛心沒來得及被後人觀賞的圓明園。

燃燒的巴黎聖母院,你有想過被火燒的圓明園嗎

圓明園四十景,是中國永遠的殤。

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是清代大型皇家園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佈在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繞周圍。

圓明園佔地面積3.5平方千米,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一百五十餘景,有“萬園之園”之稱。清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裡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

圓明園始建於1709年,最初是康熙帝給皇四子胤禛的賜園。1722年雍正即位以後,拓展原賜園,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聽政”。

乾隆帝在位期間除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還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併入了萬春園。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慶朝,主要對綺春園(萬春園)進行修繕和拓建,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

道光帝時,國事日衰,財力不足,但寧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狩獵,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搶掠文物,焚燒,同治帝時欲修復,後因財政困難,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築。

圓明園,在清室150餘年的創建和經營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被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稱譽為“理想與藝術的典範”。

而圓明園的毀滅,不僅國人為之痛惜,而且凡是有良心的外國人也紛紛譴責侵略者的野蠻行徑。由於乾隆皇帝時宮廷畫師繪製的《圓明園四十景詠圖》已被法國入侵者盜走,致使中國人連“畫餅充飢”也成了泡影。幸得有愛國人士出巨資購回了圖版和印製權,才使我們對圓明園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

被法國傳教士王致誠譽為“萬園之園”、“無上之園”的圓明園,因先後遭到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的破壞和盜搶,現在僅留下幾處殘垣斷壁。

燃燒的巴黎聖母院,你有想過被火燒的圓明園嗎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攻進紫禁城,法國人侵者盜走了《圓明園四十景詠圖》。

圓明園是毀於八國聯軍的炮火,這是什麼樣的概念?

在大火之前,巴黎聖母院是法國的地標建築,每年吸引無數的遊客前去觀覽。

而我們的圓明園,被搶走了所有的珍惜文物,到最後,還被炮火轟城殘渣,那個時候不像現在還有手機、相機可以拍照,我們連知曉圓明園相貌的機會都不復存在。

這難道不更值得我們國人痛心嗎?

我沒去過法國,巴黎聖母院和圓明園一樣只存在我的想象中,可是我至少能從照片上看到巴黎聖母院曾經恢弘的建築,而圓明園自八國聯軍侵華之日起,再無機會被世人所看見。

這種對侵略和破壞者的憎恨也許不應順延到今天,但是我不是聖母,做不到無怨。

最後,希望巴黎聖母院能恢復曾經光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