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繹百年經典 楊麗萍原創舞劇《春之祭》向經典致敬

2019-04-16 00:15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劉慧 見習記者 沈聽雨

站在改革開放40週年與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間這個特殊的時間點,在百年經典《春之祭》杭州站開演之際,4月15日,“向經典致敬”暨《春之祭》世界巡演賞析懇談會在杭州舉行,楊麗萍親臨現場與大家見面,主辦方浙江鴻藝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更是邀來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創作者陳鋼,《阿姐鼓》《春之祭》音樂創作者何訓田,國家話劇院副院長、中國劇協副主席王曉鷹,上海戲劇學院影視學院院長、著名導演胡雪樺,旅歐男高音歌唱家、挪威國家歌劇院終身演員蔡大生等當代中國文化圈重量級人物,一同致敬經典。

一首耳熟能詳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拉開了本次“向經典致敬”活動的序幕。1959年5月27日,由何佔豪、陳鋼作曲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上海蘭心大戲院首次公演,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這支中國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響音樂民族化的創世紀。有陽光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梁祝,美麗的蝴蝶,飛到中國人心上,至2019年已經整整60年。今天,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創作者陳鋼也來到了現場,84歲的老藝術家即興演奏了一段鋼琴曲,激情澎湃,令人心生敬佩。

演绎百年经典 杨丽萍原创舞剧《春之祭》向经典致敬

在現場,楊麗萍以及《春之祭》主演上臺跟大家進行互動,將本次活動推向高潮。從“孔雀公主”到“舞蹈女神”,從《雲南映象》到《藏迷》,從《平潭映象》到《春之祭》,一部又一部撼人心魄的經典舞劇,令全球觀眾為之傾倒。在贏得世界級的聲譽和地位的同時,她也逐漸成為了當代中國彰顯“文化自信”的標杆性人物,成為全球華人的驕傲。現場,楊麗萍為我們介紹了改編這部地位崇高、爭議巨大的世界經典舞劇《春之祭》遇到的非常多的艱難險阻。

每一部經典作品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艱辛,需要千錘百煉的打磨。《春之祭》被視作現代舞的開山之作,在誕生百餘年間,經歷了來自全世界各地、不同時期舞者的改編與重塑。如何以東方審美和智慧詮釋這一西方經典,是這部在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全球首演的委約作品的最大看點。

1913年,斯特拉文斯基作曲的舞劇《春之祭》在法國香榭麗舍劇院首演。這部舞劇呈現了俄羅斯原始部族慶祝春天的祭禮——從一群少女中挑選一個犧牲者,她將不停地跳舞,直至死去。《春之祭》因其原始、強烈的風格成為舞臺經典。

“我喜歡從土地裡面尋找自己的文化之根,完成作品。守望傳承我們的民族文化是我的幸運。這一次儘管是重新詮釋世界經典,與西方藝術對話,但我更希望用東方美學去進行新的演繹,把我們民族的魂融入這個題材。”楊麗萍以充分的文化自信來為這一經歷無數改編的經典作品尋找獨特的美學表達。

演绎百年经典 杨丽萍原创舞剧《春之祭》向经典致敬

創排以來,楊麗萍帶領著整個團隊沉浸在 《春之祭》這場瑰麗的“冒險”之中。 “斯特拉文斯基的音樂是現代音樂的鼻祖,用他的音樂編舞是很難的一件事,他的音樂在幾秒內就會變換成另一種節奏,會讓你神經緊張。舞者要跳出來,把音樂完全吸入到身體裡,化到自己的舞蹈裡,真的是一種考驗。”楊麗萍並不迴避改編帶來的巨大挑戰,她希望將斯特拉文斯基的音樂與何訓田音樂的神秘相結合,同時通過中國樣式的舞臺形式和視覺效果表達出來。

楊麗萍是一位多方面發展的藝術家,不僅在舞蹈上造就了許多大家熟知的經典作品,如《雲南映象》《藏迷》《平潭映象》《春之祭》等,在生活中也造就了太陽宮、月亮宮、孔雀窩等如此多的經典。活動現場來自楊麗萍“孔雀窩”的民族服飾秀也是另一大吸睛之處。琳琅滿目的民族服飾聚集了民間服飾文化精粹,具有濃郁的東方色彩,洋溢著以人為本、單純古樸、簡約奔放。據悉,4月18日,杭城首家楊麗萍孔雀窩藝術空間也將正式開業,為杭城增添一絲民族色彩。

緊接著,《斷橋》《平潭映象》音樂創作者祁巖峰,國家話劇院副院長、中國劇協副主席王曉鷹,上海戲劇學院影視學院院長、著名導演胡雪樺等藝術家們紛紛對這部世界百年經典《春之祭》的改編之作表示讚賞,也與楊麗萍進行了精彩的互動。“向經典致敬”暨《春之祭》世界巡演賞析懇談會活動,在著名旅歐男高音歌唱家蔡大生演唱的一首中國經典民歌《在那遙遠的地方》中緩緩落幕。

經典的作品,總是百看不厭,它們已然超出它本身的價值,成為人們精神上的引領,成為社會進步的導向。縱使清風揉碎了歲月,我們亦與經典同在。由“舞蹈女神”楊麗萍以“中國魂”全新塑造的世界現代舞劇百年經典《春之祭》即將於4月16日、17日在杭州大劇院上演。這是該劇在即將開啟的百場國際巡演前,在國內的最後一場演出,也是杭城2019年最隆重的藝術盛事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