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代的“總兵”到底是多大的官?

明清時代的“總兵”到底是多大的官?

總兵一職,明清二朝皆有。明自太祖朱元璋開始便以總兵職授於出戰之將官。如徐達、常遇春、藍玉、以及建文朝與燕王朱棣軍對擂,打起仗來形若臥底內應的李景隆等人。此軍職在明朝屬非常設應戰型職務,一到戰時,將官憑總兵印去領到兵員,方可出戰。

到了正統朝以後﹐邊境狼煙四起﹐總兵逐漸成為常設軍職,其掛印將官稱為將軍。如雲南總兵叫徵南將軍﹐遼東叫徵虜前將軍﹐交趾的戍邊總兵叫副將軍等。那個時侯,總兵的權力還是蠻大的。

明清時代的“總兵”到底是多大的官?


但到明中至明末之時,因內閣權力漸漸如日中天、炙手可熱,文官集團在明朝政冶架構中的份量上升,再加上承平日久。出現了以文制武﹐重文官﹐輕武職的現象。總兵的政治地位開始顯著下降。總之,大明總兵的權力曲線在有明一朝是一條漸降的曲線。

由因應戰況、臨時掛帥的勳貴武將充當的一軍統帥,漸因邊情頻變成為常設的鎮守一方的將帥,後因文官集團的壓制,權力和地位是步步走低。 如明末毛文龍做為一名持節的從一品左都督平遼總兵,要受正二品的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的文官袁崇煥的節制,不得不說是武將的沒落;

明清時代的“總兵”到底是多大的官?


又如抗倭名將戚繼光總兵。他曾向朝廷建議,將北方各鎮的十萬名士兵交由他訓練三年,保證能將他們訓練成大明勁旅。由於皇帝和文官集團對武官的忌憚和壓制,此議遭到了文官集團的一致反對。戚不得不用賄賂買通內閣首輔張居正,在張居正的大力干預下,最後也僅允許戚繼光將浙江招募的戚家軍軍士二萬人調到薊州。這一舉措在當時已是極為罕見的破天荒之舉,訓練十萬兵士之舉卻無疾而終。

及至清朝,沿用明末軍制,軍權鹹歸為巡撫、提督之類的文官統領。而總兵官一般最高為正二品,實際上也無定品。總兵因為要掌管打理本鎮軍務,所以也叫“總鎮”。總兵也由文官調度節制。清朝總兵為綠營兵正(漢兵),不轄八旗兵。統轄兵員多寡不均,多至15000名軍士,少至幾百、上千名軍士,統共83名總兵統轄中國十八省614防營約63萬兵力。

明清時代的“總兵”到底是多大的官?


到了清末,海軍作為一個軍種,已正式邁入各國軍隊的行列。清軍也建有北洋水師等海軍部隊,故那時,總兵又分陸路總兵和水路總兵兩種,如北洋水師設左、右翼總兵,各統鐵甲艦為領翼隊長,即水師提督在戰時作臨時委派之時,充當各分隊之旗艦,指揮本分隊配合主力作戰。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穿越歷史的迷霧,檢視歷史的足跡,仰望歷史的輝煌,感懷歷史的滄桑。“劍雄品評文史經濟”與您同學同行,同喜同嘆。您的關注,是我奮筆疾書的動力,您的閱讀,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