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開放,服務業的“成長禮”

近來,服務業開放話題火了——4月10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邀請商務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李成鋼等對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績,以及全面推進綜合試點的思路與任務進行詳細解讀;4月12日,商務部服貿司負責人就商務部等五部門剛剛修訂發佈的《鼓勵進口服務目錄》進行了解讀。兩大事件將服務業開放話題送至媒體的聚光燈下,引發業界熱議。

實際上,中國服務業開放之“火”並非近期才被“點燃”。回望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史,聚睛中國推動新一輪高水平開放的當下,觀瞻中國對外開放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的未來,服務業都是一顆需要被重點謀劃、加速佈局的棋子。

推動服務業開放,是中國順應全球大勢,更好融入並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的必由之路。

當前,在全球經濟活動中,服務貿易的規模日益擴大,在促進全球經濟增長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根據世貿組織此前發佈的數據,2017年,全球服務進出口額達10.5萬億美元,在全球貿易中的佔比約為23%。

需要指出的是,隨著近年來全球價值鏈核算理論和方法不斷擴展,世界各國逐步意識到傳統總值貿易統計方法極大低估了服務業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從全球價值鏈視角才能更加精準地刻畫出服務貿易在全球貿易中的作用和地位。根據增加值貿易數據庫的測算,服務業大約佔全球出口貿易的50%,其不僅在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和國際貿易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協調價值鏈活動和增加製造產品附加值方面也同樣意義重大。

不僅如此,在新一輪全球化的規則博弈中,服務業同樣也是重要的角力點。當前,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中日韓自貿區、中歐投資協定等多雙邊經貿協定談判均涉及服務貿易開放議題,各國博弈爭論的焦點也基本集中在服務業領域。中國必須要順勢而為,加快推進服務業市場開放和服務貿易發展進程。

推動服務業開放,是中國推動結構優化,更好地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

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的經濟結構正逐漸由製造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變,服務業在全球經濟活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發達國家服務業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高達75%,中國的這一數字為52%,兩者相比較差距明顯。中國進一步深化服務業對外開放水平,將有力地促進三大產業和對外貿易結構的優化。

以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已開展三年有餘的北京為例,2018年,北京市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81%,比試點前的2014年提高了3.1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資167.4億美元,是2014年的1.85倍;服務貿易進出口額突破1萬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根據第三方機構的評估,服務業擴大開放有效地促進了北京市服務業開放創新發展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市場活躍度有效提升,服務業對地區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推動服務業開放,是中國因應國內訴求,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求的有益補充。

從需求方面來說,當前,中國消費結構升級,百姓對服務消費,尤其是對健康醫療、信息通訊、文化創意等優質特色服務的消費需求高速增長。預計到2020年,中國城鎮居民服務型消費佔比將達到50%左右。

然而,由於服務業市場開放滯後,中國的服務業發展水平相對滯後於發達國家,特別是在文化、體育、旅遊、醫療等高品質服務領域,本土服務業企業在技術、創意、營銷模式等方面仍存在短板,中國服務領域“有需求、缺供給”的矛盾依然比較突出。擴大開放,引進更高質量的服務提供商,將大幅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可以說,中國進一步擴大服務業開放既是促進國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既是當前國內穩就業、穩外貿、穩外資的重要保證,也是中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現更高水平開放不可缺失的重要環節。從這個意義上說,擴大對外開放對中國現代服務業發展而言是一場恰逢其時的“成長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