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關羽走麥城順利逃到成都,對東吳意味著什麼?

歷史熱點縱橫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當年關羽沒有被斬,而是逃回了成都,那麼三國的格局又會不一樣,東吳和西蜀都會迎來不一樣的發展。

東吳

其實關羽能逃走,對東吳來說是一件好事。

孫權一開始就沒打算殺掉關羽,他只想拿回荊州,或者說他也是迫於壓力,不得已動手拿荊州。

關羽北上挑戰曹操,水淹七軍,斬龐德降於禁,圍曹仁,正是意氣奮發的時候。

曹操一紙盟書就到了東吳朝堂之上。

東吳一直以來對待荊州和劉備都是分兩派,一派主張孫劉聯盟為主,和為貴;另一派主張用拳頭,用武力奪回荊州,這一派主要是軍方勢力。

這時候,主張孫劉聯盟的和派老大魯肅已經不在了,因此戰派就佔了上風。

孫權是個能看懂全局的人,他知道孫劉聯盟的意義大過一個荊州,孫劉聯盟垮來,東吳也別想僥倖存於這亂世。

但是戰派代表了軍方勢力,孫權以前都是搞平衡,這時候也很被動。

這時候關羽調軍北上,荊州顯得有機可乘,軍方更是坐不住了,天天跟孫權鬧。恰好北邊的曹操又來請盟。

孫權看這事壓不住,只好答應奪取荊州。但他不想殺關羽,他知道只取荊州不殺關羽,劉備那個仁義君子說不出什麼,無非就是大家傷點和氣,但不會破壞孫劉聯盟的大局。

所以在行動中,孫權有意把關羽往曹操那邊趕,趕不過去就用勸降,這就是孫權的意圖,一定要留住關羽一條命。

但是東吳那邊將領一直都有種拼命三郎的架勢,一上戰場就收不住,這不,關羽被斬了。

孫權聞聽此訊,就知道大事不好。

後面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萬幸劉備夷陵大敗,萬幸諸葛亮最終還是和孫權媾和了。

可是東吳也是損傷了元氣,更不敢想如果夷陵之戰劉備勝了呢?

西蜀

關羽如果逃回成都,最麻煩的反而是西蜀。

首先關羽的軍事行動是他自發的,劉備大本營並不支持這一行動,甚至很可能根本不知道。知道了劉備也不能出兵援助關羽,因為找不到理由對東吳動兵,這時候劉備肯定是想辦法先恢復和東吳的聯盟。所以後續的軍事行動中,西蜀基本上將關羽孤立了,不給予一兵一卒的救援。此時的劉備和關羽,關係早不如前。

關羽輕舉妄動,破壞諸葛亮的戰略,諸葛亮一定不支持,劉備更是惱火,基本上是打算借曹操的手除去關羽的。

但是關羽沒死,關羽回來成都了。

劉備頭大了。

荊州還是丟了,也沒法問東吳要,因為本身就理虧。說好借的,你不還你要做老賴,那你就得佔著荊州不動,可是現在荊州被債主拿回去了,還有什麼好說的?

關羽驕縱狂傲,敗回成都,豈能甘心。天天吵著要大哥劉備給他兵,他要殺回去雪恥。

關羽要打誰?當然是打東吳。比起曹操,關羽更痛恨背棄聯盟,背後捅刀子的東吳,這不符合關羽的“義”,所以關羽一定要打回去雪恥的。

可是劉備能同意嗎?不能啊!荊州已經丟了,西蜀的實力被削弱,還去找東吳碴,非讓曹操撿便宜是不是?

那不同意怎麼辦,關羽天天鬧啊,煩死人!還不如死在戰場上呢!這就是劉備的煩惱。

關羽敗走麥城,在三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轉折點,雖然最後孫劉兩家仍然恢復了聯盟,但在一系列的軍事行動影響下,三國鼎立的平衡已出現裂痕,並不斷擴大。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如果關羽回到成都,意味著東吳噩夢的開始。

其實當時曹操有意網開一面,放關羽回去。只是關羽無法知道曹操想法,沒有走北道而已。

如果關羽回到成都,加上關平以及身邊的參謀人員,也就意味荊州集團的首腦俱在,指揮中心還在,可以迅速組建新的荊州軍。那麼東征主將將是關羽。以他對荊州的熟悉,人脈的深厚,東吳西線將承受巨大壓力。外有曹魏虎視眈眈,東吳很難獨佔荊州,分出一部分給蜀國是必然的。

關羽慘死後,張飛情緒失控,被部下刺殺,這筆賬都被算到東吳頭上,劉備東征承受著荊州集團元老的巨大壓力,必須要給老幹部們一個交代,戰爭迴旋餘地很小,不死不休。

如果關羽不死,和擔任巴西太守、作為機動軍團的張飛聯手東征,採取小部隊襲擾東吳策略,不咬下一塊肉不罷休。這樣也能拿回一部分荊州,隆中對的策劃沒有完全破產。

至於《三國演義》中的借荊州純屬瞎扯淡,劉備只是借了半個南郡,借了荊州核心城市江陵城,獲得了入川通道。後來雙方以湘水為界,劉備付出了湘南三郡的代價,蜀吳重新劃分地盤,早就沒了領土糾紛。

總結來說,關羽回到成都,對於蜀國當然是利好,張飛很可能不被刺殺,即使他們兩人聯手東征失敗了劉備也未必會死,蜀國的國力會更強些。

但是這樣對蜀吳兩國的最終國運可能影響更壞。

吳國吃進去的不願吐出來,蜀國沒有徹底打殘,雙方長期纏鬥,難以實現合作,讓魏國坐山觀虎鬥。也許可能提前結束三國,這也是曹操願意對關羽停止追擊,網開一面的原因。

三國結束了大漢王朝四百年的統治,長期沉澱下來的很多社會優秀價值觀在亂世土崩瓦解,有奶就是娘、不擇手段的,往往成為時代的勝利者。東吳這種朝盟友捅刀子的行為徹底終結了理想主義者興復漢室的努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謝留仙


關羽在荊州能按諸葛亮事先安排,於曹操作戰時,曹操不可怕,但必須於東吳孫權聯盟,關羽點頭答樣。諸葛亮走後,諸葛亮弟弟諸葛瑾在東吳孫權大帳任官員。受孫權之託,將關羽之女許配孫權之子,定了親是一家人,荊州城東吳也不要了,聯盟對付曹操,天下可定,關羽問諸葛瑾,我不還荊州,你東吳能奈我何,諸葛瑾道,到那時我主自會領兵來取荊州。因二人言語不和,互相鬥氣,關羽大罵虎女怎能嫁於犬子,荊州城天生有不是你東吳城。那一家得勝就是那一家之城。並打了諸葛瑾。導致蜀吳聯盟破裂。曹操令七支大軍收復荊州,被關羽水淹七軍後,關羽調荊州防禦兵進兵樊城,於曹操大將曹仁作戰,因曹仁領兵拒抗,月餘打不下樊城,荊州防禦兵少,被呂蒙破城。關羽走麥城突圍成功,肯定不會於東吳開戰。因為孫權之妹孫尚香嫁於大自己三十歲劉備,就是政冶聯盟婚姻,劉關張三人義氣為先,劉備為兄,關羽肯定會聽大哥劉備話,打曹操,而不打劉備妻哥孫權。歷史有句古語打狗要看主人。關羽再有意見,也不會與諸葛亮:劉備鬧分裂,鬧意見。


286草民


若如題主描述,我認為敗的還是蜀漢。

從關羽的性格來分析一下,關羽本就傲氣凌人,目空四海,只知有己,不知有人。他若勝了,可以寬恕對方,華容道放走曹操(按《三國演義》說)。若敗了,會惱羞成怒。為將者,應心如止水,才有制勝可能,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心不跳。

政治上的短見,破壞了孫吳聯盟。尤其是諸葛瑾來保媒,不看僧面看佛面,這是起碼的人之常理,也給自己一個藉口,諸葛亮有面子,東吳放心,諸葛瑾風光,這麼好的機會不懂利用,政治上的近視,人情的冷漠。

從另一方面來說,關羽走麥城的局面是陸遜造成的,呂蒙只是乘機。以關羽的威名和謀略,加上他的傲氣,東吳最終還會派出陸遜,陸遜還是詐敗,誘敵深入,是不是火攻很難說,但還是敗。至於劉備會不會報仇,我想會的,有可能更遭殃。

一家之見,難成定論。


輕舟疾發


關羽逃到成都蜀國可能有一下幾種決策

1、關羽請命奪回荊州,首先不管關羽能不能奪回荊州 但是蜀國瑪雅水軍是肯定不能攻克東吳的,而魏有司馬懿蜀也很難打下來 所以對大局瑪雅多大的影響

2、吳蜀繼續聯手,只要關羽沒死諸葛亮和劉備當時的情況是很難出兵東吳的。待劉備死後蜀一樣在阿斗手裡慢慢的被魏吞併

所以漢士已亡不是誰能改變的,劉備不行 諸葛亮不行 關羽更不行


成都新盤


如果關羽能順利逃回成都,對東吳意味著什麼?大不了是對荊州的又一次爭奪戰,但無論怎樣也改變不了三國鼎立的格局。事實上,關羽死後,劉備稱帝不久,御駕親征率大軍進攻東吳,結果“夷陵之戰”大敗而歸,還差點被東吳活捉。荊州兵敗,關羽葬送了劉備最精銳的部隊和水兵,假設關羽兵敗後能僥倖逃回成都,以關羽的秉性,他肯定會請求劉備再讓他帶兵奪回荊州,劉備的勢力當時正是鼎盛時期,肯定也不會輕易放棄荊州。問題是東吳既然佔領了荊州,肯定會作積極的防禦,關羽想奪回荊州也並非易事。最好的結果是,面對關羽的志在必得,東吳講和,放棄荊州,劉備見好就收,讓關羽繼續執掌荊州。以劉備的實力,想滅掉東吳是不可能的。後來劉備親征的時侯,東吳就派人來講和,劉備是因關羽被害,被仇恨衝暈了頭腦,才斷然拒絕,導致大敗。


冷暖自知274497472


方圓論壇觀點!

關羽對於東吳的意義遠沒有荊州對於東吳重要。而關羽對於蜀漢的意義也沒有荊州重要。關羽死了只不過對於蜀漢士氣來說是一個打擊。但是也就僅此而已。但荊州的丟失對於蜀漢來說可謂是致命的。荊州不僅是劉備的“龍興之地”。如果劉備想要奪取天下,荊州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三國時期荊州丟失之後蜀漢就已經喪失了爭霸天下的資格。諸葛亮後期的連續北伐也不過是垂死掙扎罷了。



早年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的時候,給出劉備的隆中對,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欲得天下必先奪取荊州”。荊州東連揚州,西接益州,南通交州,北臨豫州和司隸。從這就能看出荊州對於蜀漢的重要性了吧。進可攻退可守,從荊州出兵直接就可以威脅到曹魏陣營的許昌。諸葛亮一直都策劃著兵出兩路討伐曹操,一路直攻許昌,另外一路通過益州威脅曹魏側翼。使得曹操首尾不能相顧。這樣就有了奪取天下的資本。防守方面,荊州依靠天險長江,這就是天然的屏障。不管是曹魏還是東吳都輕易威脅不到蜀漢。荊州就是蜀漢奪取天下的保障。


正因為荊州如此重要,所以劉備才把如果重任交給了關羽。因為荊州就是劉備的命根子。但就是因為關羽的自負,狂妄自大,導致東吳趁機而入奪取了荊州,不僅如此,關羽本人被擒殺。其實在關羽丟失荊州之後,他本人就已經不重要了。一個關羽對大局來說無關痛癢。所以關羽丟失荊州就意味著葬送了蜀漢的未來。關羽是否可以逃到成都都無所謂了。殺了關羽對東吳來說是意外之喜,跑了關羽也無妨。真正吸引東吳的是荊州。而不是關羽。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發表看法。


方圓論壇


關羽即使逃回益州,荊州全失,而且由於關羽對東吳一直瞧不上眼,羞辱了前來準備給自己提親的孫權來使,東吳國君孫權鬼火亂冒,而曹魏的"陰謀家"司馬懿趁機火上加油,獻策策反了關羽的部下,如劉封、孟達,糜芳、士仁,荊州南部的區域完全堵死。
荊州完全落入東吳手中。

關羽逃回成都,孫權知道關羽必須報仇,奪回荊州,手刃叛將。

劉備和諸葛亮肯定要奪回荊州,以保四川東邊屏障,北邊與曹魏的前沿陣地。

諸葛亮肯定命令拘捕四降將的家人以作人質
一面派使者赴建業,只要歸還荊州,引渡四降將至川,則息兵罷戰,否則舉全蜀漢政權的兵力,順流而下進攻東吳,並言明,給東吳九十天的考慮,否則以泰山壓頂之勢衝出三峽,直取建業。

面對蜀漢政權三兄弟的義憤填膺、五虎將的威脅咆哮,諸葛亮的微笑不語,孫權只能乖乖送回四降將,退出荊州,一切又恢復原狀。


良人執戟2


關羽若能逃到成都,自然是有機會復仇,這樣東吳也十分被動,不過要想奪回荊州,尚需一些時間,而且要有諸葛亮和魏延等前往勝算大些。

其實這也是孫權最擔心的,才會多處截住關羽歸路,也就是說關羽必須得死,劉備報仇心切,自然亂了方寸,哪裡還能沉住氣研究破敵大計,關羽沒死,劉備也不會喪失理智,攻破東吳也是有可能。

而諸葛亮所懼怕的只是曹魏,對於孫權這邊簡直是小菜一碟,所以諸葛亮一向主張聯吳抗曹就是這個意思,只要打敗曹魏,這東吳還不是舉手之勞,他寧願六出祁山北伐不成,還不願意去動吳,就是這個緣故。

若關羽逃回成都,諸葛亮可能會設法打敗東吳,不過在時間上講也不會操之過急,先穩住孫權,握手言和後再偷襲……


知足常樂6144539457



關羽順利活下來,個人認為以下幾點影響。


首先,東吳可能面臨,關羽,率領大軍復仇!丟荊州對於關羽這樣的人,簡直是人生一大汙點。關羽很大可能性會請求劉備,允許帶兵殺回荊州,奪回失地。


其次,東吳,還可能面臨曹軍的伺機騷擾。如果,關羽帶軍殺回東吳,可能不是劉備夷陵之戰那種光景了。如果有勝勢,曹軍必然也會趁火打劫!


第三,東吳,最理想的情況是,雙方談判,放棄小部分地盤,繼續保持同盟。要知道,東吳雖然勝利了,但是當時聽說劉備大軍來範,壓力不比赤壁之戰小。東吳也是百般求和,劉備不同意,最後才不得不戰的。所以,如果蜀國有絲毫願意講和的心思,雙方都能談和成功的。畢竟,兩敗俱傷,大家都不想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