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會對巴基斯坦動武嗎?

毛毛™


最近有一則“新聞”傳得有鼻子有眼,說巴基斯坦披露說印度方面要在4月18日-20日之間全面進攻巴基斯坦,這次進攻不再像之前20架戰機炸死一隻烏鴉那麼小打小鬧,而是陸海空三軍聯合出戰,包括一千輛坦克、航母、核潛艇、最先進的戰機等等。也就是說如果印度按照這個規模出兵,那就不是印巴衝突了,而是第四次印巴戰爭全面打響。

那麼問題來了,這新聞是真的嗎?要說這新聞也是巴基斯坦官方發佈的,不能說假新聞,為了這事巴基斯坦還為此向安理會五大國求助,看著真像這麼回事。然而用腦子分析一下,就會覺得很奇怪,印巴衝突都已經持續很久了,雙方目前也趨於緩和。印度要發動如此巨大的攻勢,對印度又有什麼好處呢?如果說為了克什米爾,那顯然沒海軍什麼事,如果想要一次徹底打垮巴基斯坦,那印度大概是忘了巴基斯坦是一個有核國家,就算常規軍力不如印度強,打起來最多就是同歸於盡。印度莫迪政府有這麼笨嗎?更何況在這麼早之前就被巴基斯坦方面知道了,還嚷嚷得全世界都知道,印度的保密工作要是這麼千瘡百孔,那印度還有什麼臉號稱世界第四軍事強國?

顯然印度全面進攻的消息很可能只是一個謠言,或者說是巴基斯坦方面爆出來聳人聽聞,讓全世界關注印度的動向的。然而就算印度不進攻,印巴衝突也的確給了巴基斯坦前所未有的機遇。原本美國因為在反恐問題上對巴基斯坦極度不滿,導致美國疏遠巴基斯坦,開始採用與印度接近的戰略。然而印巴衝突之後,美國發現巴基斯坦並非美國想象中那麼混亂沒用,反而巴基斯坦空軍的戰鬥力非常強。


印度這次非要將墜機與美國的F16聯繫起來,然而美國細細核查之後直接宣佈巴基斯坦方面的F16一架不少,而且也沒有與印度交戰的情況。美國發覺,巴基斯坦使用幾乎全套中國武器裝備武裝起來的軍隊戰鬥力非常可觀。而美國與巴基斯坦疏遠之後,在阿富汗更是舉步維艱,最近一段時間被塔利班打得狼狽不堪。

如今美國在阿富汗拼命謀求一個體面的撤軍。也就是說美國人想跑,但又不能讓扶持起來的阿富汗政府像當年的南越那樣轟然倒塌。那美國人之後能填補空缺,繼續支持阿富汗政府的國家又有誰呢?伊朗這個敵對國家顯然不能指望,印度也因為S400的購買問題與美國徹底翻臉,最終也只能指望巴基斯坦了。所以最近特朗普政府透露,美國目前正在重新評估對巴基斯坦的資金援助。這說明美國認識到了反恐並沒有想象中這麼簡單。

要知道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中投入了北約14萬軍人加上25萬駐阿美軍,花費了1萬億美元,到現在打成這種爛攤子。而巴基斯坦方面在阿富汗戰爭上的死傷達7.5萬人,美國不過一共給個幾十億美元,還有臉責怪巴基斯坦不盡力,實在是一副地主老財的摳門嘴臉,也不看看自己一共在阿富汗花了多少錢,有多少進展?

而巴基斯坦也用實際表現向美國證明了,巴基斯坦在反恐戰爭中是非常堅決的盟友,就在4月12日,巴基斯坦還遭遇了一次自殺式炸彈襲擊,至少16人死亡、30人受傷。實際上巴基斯坦深受極端組織之害,在反恐問題上,巴基斯坦與美國實際上是天然的合作者,所以美國如今改變態度也就理所當然了。在阿富汗甚至中東的問題上,離開了巴基斯坦,美國根本就玩不轉。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精彩內幕解讀。


戰爭史


就現在而言,印度對巴基斯坦動武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印度現在的條件並不成熟,而且印度還要看國際環境是不是對自己有等等。

印度正在走向經濟建設的發展期,國內的基礎設施並不完善,人民生活並不富裕,軍事建設也是以購買他國的武器為主。

巴基斯坦又與我國關係緊密,印度要對巴基斯坦動武,首先他就要考慮中國的態度?否則,他是心有餘悸的。

印度現在與美國日本走得很近,如果要發動對巴基斯坦的戰爭,必須要徵得他們的支持。而美國和日本是不可能參加進入的,只能夠嘴巴上支持,不會有實質上的內容。

歐洲國家根本就不想理這樣的事情,這與他們的利害無關,所以只能保持中立態度。俄羅斯在這個問題上,也是持中立態度。如果印度與美國走得太近,恐怕俄羅斯還會對印度實行武器禁運。

印度國內自己的條件也不成熟。印度國內有多個地區要求獨立建國,如果戰爭失敗有解體的危險。印度的邊遠山區還存在著許多的反政府武裝,而這些武裝在印度對外作戰時,會如猛虎下山,給印度來個措手不及。這個都是印度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印度的狂忘分子叫器著同時能夠滿打贏二點五個戰役,這個簡直好象是在說夢話。所謂的兩個戰役是巴基斯坦和中國,半個戰役指的是國內的反政府武裝。可以想象一個國家要同時面對內外作戰,困難有多大?可能嗎?

所以印度對巴基斯坦動武的條件是很不成熟的,對巴基斯坦動武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幸福地帶2


印度和巴基斯坦就沒有消停過——邊界紛爭紛爭不斷,然而兩國發生中等規模以上的戰爭的幾率幾乎為零:印度、巴基斯坦兩國都擁有核武器,且雙方都在敵核武打擊範圍之內,雙方又都沒有反導防禦系統,這兩個擁核國家發生大戰的可能性幾乎沒有——誰也承受不起核武攻擊所帶來的傷害。

兩方在停戰協議上簽字


印巴三次戰爭,現在雖大戰沒有,小打小鬧卻是不斷(節省時間,把以前的圖片拿來用了)

印度在常規力量方面遠遠強於巴基斯坦,然而印度想要對巴基斯坦動武(這裡的動武與現在的印巴邊界小規模衝突不同,是指兩個國家間的戰爭(中、大規模戰爭,並非目前的衝突可比),卻需要顧忌巴基斯坦的核武器——一旦惹急了巴基斯坦,核武可不是死幾個人的問題了。


再者,印度還需要考慮國際環境、國內局勢。印度始終想成為世界強國,把印度洋變成印度的洋,就這一點,也過不了美國這一關:美國絕不會允許再有一個國家成為世界強國,這將對美國的戰略構成嚴重挑戰。美國是想繼續稱霸世界的,再冒出個不聽自己話的世界強國?那美國還稱什麼霸。

美日拉攏印度,其目的只有一個:鼓動印度與我對抗。而不是讓印度成為世界強國,再來威脅美國的利益。美國明裡與印度關係不斷升溫,實際上,美國只是在利用印度,把印度作為一枚棋子。這棋子還想成為一大霸主?美國之前始終對巴基斯坦有經濟上的援助,就是為了與印度對抗——遏制印度的發展速度。一旦發生印巴大規模戰,美國若不趁機搞印度一下,那就不是美國。何況,還有其它國家始終在支持巴基斯坦,這些國家絕不會坐視印度對巴動武。



印巴衝突的根本:克什米爾

印度國內矛盾不斷:反政府勢力仍在、宗教衝突、種族問題等等。一旦印度對外開戰,這些矛盾將被激化,到時若是美國再插一腳,嘿嘿,恐怕印度就只能成為歷史名詞了。

如果印巴發生大規模戰爭,雖然印度軍事規模遠勝於巴基斯坦,但是短時間內印度想要取勝,卻難比登天——現代戰爭,軍事裝備、人員素質、協調配合、統一指揮等等缺一不可,印度在人員素質、作戰意志、協調配合等都存在著很大問題,巴基斯坦在這幾個方面卻強於印度。一旦戰爭進入到拉鋸階段,印度的後勤補給就會讓印度退兵:根據其總裝備部高官的話說:一旦發生大規模戰爭,印度的彈藥僅夠維持一週的……印度許多子彈都依賴進口,更不用說戰機、坦克等高精武器裝備了,這剩下的仗還怎麼打?



印度如真的不顧後果對巴基斯坦動武,那麼後果只有一個:四分五裂。精明的印度人雖然嘴上叫的歡,難道其心裡真不明白嗎?至少,莫迪政府很明白:美國拉攏印度半天,讓印度在阿富汗多出些力,莫迪至少沒上套。


不要把印度看的太簡單,但也不用把它想的多強大。印度更關心的是眼前的利益,這樣的國家,永遠無法成為世界強國。提一個以前的事,大家看看印度人想的是什麼?印度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提議:取消五大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決權”,結果被俄羅斯“一票否決”。哈哈,還想“連縱推翻五常”,這魄力,三哥真是沒誰了!


儒道之主


由於英國從印度撤退時埋下了很多釘子,所以印巴之間存在一些糾紛和衝突。但客觀來說,印巴之間大仗是打不起來的,但是小衝突一直沒有消停過。

原因很簡單,雙方的實力對比是比較明顯的,如果沒有外援的因素,巴基斯坦絕不是印度的對手。但好在印巴旁邊還有個大國,所以印巴就在地緣政治上就有了利用價值,其它大國都會在這裡插一腳。

比如說,旁邊的大國知道印度更強大,自然會選擇支持巴基斯坦。而地理上並不在這一板塊的其它大國,比如美國和歐洲,為了制約印巴旁邊的大國,就會給印度很大幫助,讓印度幫忙牽制旁邊的大國,以免旁邊的大國成長太快,挑戰現有的國際政治格局。

巴基斯坦又緊鄰中亞,尤其是阿富汗,阿富汗多年來是恐怖分子的基地,所以在國際反恐問題上,美國也需要巴基斯坦的合作,所以巴基斯坦的盟友除了旁邊的大國,和美國也是盟友,而且有美國的軍事基地。

印度和歐美關係密切,但和俄羅斯一直以來關係也不錯,軍事方面的合作一直很多,是俄羅斯軍工的大客戶。如果說韓國是東亞地緣政治地位最差的國家,那麼印度在地緣政治上可謂是亞洲範圍內最好的國家,各方面都拉攏和幫助印度,印度從中受益很多。

巴基斯坦除了和旁邊的大國、美國關係密切,因為宗教原因,是伊斯蘭國家,和中東國家其實關係也不錯。巴基斯坦許多人在中東幾個土豪國家打工,也掙了一些錢。除了打工,巴基斯坦還派軍隊幫幾個土豪國打仗,比如沙特在也門的軍隊,現在就是大量的巴基斯坦僱傭軍在幹活。

所以,印巴兩國能否打仗,不僅取決於國內,也取決於大國的利益訴求,並不完全由印度雙方的利益決定。如果沒有其它大國的支持,只靠印巴雙方,其實也無法支持比較大規模的戰爭。而印巴兩國都是人口過億的國家,又是山水相連的近鄰,如果大打起來,一時半會兒也結束不了。所以都要保持克制,都不能願意和對方陷入大規模戰爭。

從這個角度說,印巴兩國的地緣政治地位決定了,雖然存在克什米爾這樣的領土糾紛,但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並不大,如果要打大仗,就等於逼著幾個大國在兩者之間選邊站隊,這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更何況,現在雙方都是有核能力的國家,就更加不可能爆發大規模戰爭了。


蕭武


這個問題看怎麼說,兩國自從各自獨立建國幾十年以來槍炮聲從來就沒停過。以前的幾次印巴戰爭,印度確實有一舉拿下巴基斯坦的意圖只不過實力不濟這一夙願一直沒能完成。到了98年以後印巴兩國先後進行了核試驗,都成了核國家,再進行以前那樣的大規模戰爭已經可能性越來越低了。



印度軍隊

印度目前對巴基斯坦更多打的是政治戰,國內局勢不穩,馬上在印巴邊境開兩炮,以此轉移一下國內的注意力,緩解一下壓力。巴基斯坦基本處於守勢,不會主動挑起事端。兩國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就是死結,印度的不妥協是舉世聞名的,我佔了的是我的,沒佔的也是我的。把大英帝國那套霸道學的溜溜的,妥協卻沒學會。在這種情況下根本無法進行談判,最後也只能拖著。



現在戰爭已經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印巴兩國所有的問題也只能拖著。各自國內都有一大堆問題要處理,根本沒有理由來開戰,因此印度對巴基斯坦動武可能性幾乎為零,不過打打槍,開開炮這樣的事情是無法避免的。好在兩國這麼打打鬧鬧也都習慣了,都會掌握好分寸。還有就是兩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進行大戰,這可不符合全世界的利益,各大國都會一致反對來阻止戰爭的。


異域邊緣


很多評論認為,27號發生的巴基斯坦擊落印度戰機事件,將極大提高戰爭發生的風險,但其實這種擔心為時尚早。


當全世界矚目於在越南河內舉行的金特會之時,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在克什米爾的邊境衝突變得嚴峻起來。


週二,印度宣佈派遣了戰機攻擊了巴控克什米爾境內的一處武裝組織訓練營,以報復2月14日導致印度40名安保人員死亡的克什米爾恐怖襲擊事件。週三,巴基斯坦宣佈對印控克什米爾境內的目標進行了空中打擊。兩個核國家之間升級的衝突又一次讓人擔心克什米爾引燃火藥桶。

2月14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恐襲現場 / 視覺中國

但過分的擔心其實為時尚早。和2016年的兩國邊境衝突類似,這次在克什米爾的兩國摩擦,也仍然處於各自展示武力,安撫國內情緒的“輿論戰”階段。相比實際的軍事衝突,雙方在營造“真相”上的角力,才更加緊張激烈。


印度方面的空中襲擊,此次略有反常——空襲之後是巴方先宣佈印軍空襲,而非印方自己主動展示戰果。巴方媒體隨後放出新聞,稱印度的空襲並沒有造成什麼人員傷亡,這使得印軍的行動,多了不少耐人尋味之處。反倒是週三下午印度宣佈一架戰機在斯利那加機場起飛時墜毀,成為這場衝突中最早確認的傷亡之一。


印度空襲巴基斯坦消息公佈後,印度愛國群眾上街慶祝 / 視覺中國

在週三巴方回擊後,雙方都號稱自己擊落了對方戰機。巴基斯坦先宣佈擊落兩架印度戰機並俘虜兩名飛行員,印度隨後否認並宣佈擊落一架巴基斯坦F16戰機。巴基斯坦則稱沒有F16參與行動,隨即公佈了印度被俘飛行員的錄像。印度之後鬆口承認有戰機損失及飛行員失蹤。


而當這些真真假假的新聞放風在媒體上你來我往之際,兩國網友也在推特上打起了嘴仗:印度網友一口咬定,巴基斯坦媒體將數年前印度國內戰機訓練時墜毀的圖片作為“擊落印軍飛機”的新聞配圖。與此同時,他們也貼出各種各樣來源成疑的圖片號稱巴基斯坦F16被擊落是鐵證如山。


27日拍攝的印度空軍墜機的現場殘骸,位於印控克什米爾佈德加姆區 / 視覺中國

一場“後真相”式的空中衝突和輿論宣傳對戰,仍在持續。


這場衝突之後會否進一步升級並且引發更大規模的地面衝突乃至戰爭?短期看來,可能性並不大。在拉鋸中,印巴雙方都急於表示不會擴大沖突規模,以安撫社會和國內民眾的焦慮。


比如,巴基斯坦空軍發言人卡夫爾少將(Asif Ghafoor)就在新聞發佈會中大吐苦水,稱因為印度主動挑釁,“巴基斯坦空軍除了回擊之外別無選擇”。


他強調在早上的回擊中巴基斯坦空軍沒有挑選軍事目標,也沒有直接轟炸選中的六個目標,而是在這些目標附近的區域投彈,以在不造成人員傷亡的同時顯示自己回擊印度的決心和能力。


其後,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發表的講話,基調也大致和軍方一致。他甚至還表示理解印度對恐怖襲擊的痛感,間接回應了印度要求調查恐怖襲擊事件的要求。手握小勝的巴基斯坦方面又把球踢到了印度腳下。

巴基斯坦人上街抗議印度與莫迪政府的空襲 / 視覺中國

印度會對損失兩架戰機作出何種反應?再次進行“斬首行動”?或在地面上施行越界小規模攻擊、炮擊?都有可能。


但是,伊姆蘭·汗的籌碼和立刻伸出的橄欖枝使得印度的後續行動也需要考慮國際影響。據印度媒體報導,外長斯瓦拉吉在參加和中、俄外長的會談時,已經通報了衝突情況並說明印度無意升級事態。遇到被動的莫迪政府,現在最需要考慮的,其實是如何找到合適的理由證明行動成功。


不少評論者將當前的形勢和1999年印巴雙方的卡吉爾山地武裝衝突相對比。但是和造成雙方數千名士兵死亡的卡吉爾衝突有所不同,當前的克什米爾情況與印巴兩國的國內形勢,尚未到如此劍拔弩張的程度。


1999年的印巴衝突 / 網絡

1999年,克什米爾谷底剛剛經歷了十餘年的恐怖主義滲透、襲擊和高壓管控,雙方的神經都緊繃著,兩邊的穆沙拉夫政府和瓦傑帕伊政府也都需要能夠提振士氣,提高自身地位的一場勝利。而現在的莫迪政府和伊姆蘭·汗政府都較為穩固。


克什米爾問題自2016年的兩國地面小規模衝突之後也沒有造成更大規模的正面對抗。這一切,還遠未到發展成“卡吉爾式”對抗的地步。


與這次的事態更可堪比較的,也許是2001年印度國會大廈遭遇襲擊後,印巴兩軍正面對峙的緊張狀態。在那次的對峙中,瓦傑帕伊政府擺出強硬的姿態,但最終還是和巴方握手言和。


對峙結束後不久,雙方首腦就實現了會面和關係改善。自那以後,印巴雙邊關係和危機管理,總體上都處在較為務實、剋制的狀態。


當然,在印度今年將要舉行大選的背景下,和巴基斯坦的緊張關係,有利於印度教民族主義一方,即莫迪政府和印度人民黨。


在先前中央邦、拉賈斯坦邦選舉中遭遇國大黨絕地反擊的莫迪政府,2019年再次執政應該不難,但能否一黨掌握國會多數,是否會需要執政聯盟造成一定妥協,都形成了變數。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關係,也很難完全和印度國內的選舉政治情況相分離。


因為衝突在今天升級,德里北部的商用航線被臨時關閉,正在航空櫃檯排隊改簽的旅客 / 視覺中國

但不管如何,長遠來說,克什米爾問題依舊會是印巴之間難以處理的一道疤痕。歷史上的多次解決問題的嘗試都以衝突或無疾而終為結。


2004年的穆沙拉夫政府曾經試圖和印度國大黨政府達成協議,但沒能成功。伊姆蘭·汗上臺時也和莫迪通電話溝通印巴關係和克什米爾等問題,還重啟了印巴邊境擱置已久的伽達爾布爾錫克教朝聖通道(Kartarpur Corridor)的建設。但短暫的“回溫”又被當前的衝突所打斷。

昨天,印度邊境防衛隊正在印巴邊境巡邏/視覺中國

巴基斯坦國內的複雜政治情況和多重權力結構,也使得克什米爾問題上印巴建立互信困難重重。持續的“恐怖主義威脅”和地面武裝人員的滲透,一直是印度頭疼並不斷歸罪巴基斯坦之處。但伊斯蘭堡方面也有自身的多種顧慮和現實難處。


況且,克什米爾涉及一連串的結構性問題:以斯利那加為中心的克什米爾民族主義既不認同印度,也不完全認同巴基斯坦。


當地的選舉政治和印度的控制需求形成一重張力——本地政黨必須以一種親和溫和民族主義的姿態吸引選票,但過度親和民族主義又會讓政黨政治無法在印度中央政府的壓力下生存。印度中央政府長年打擊民族主義,又為宗教極端主義的滲透提供了權力和政治話語的真空。


何況如今,莫迪的印度人民黨如今也有兩難——現在和印度人民黨結盟執政查謨-克什米爾邦的人民民主黨(People’s Democratic Party)是印度教民族主義者眼中的“溫和的民族主義者”。


印度人民黨推動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正導致不少選民要求廢除克什米爾在印度憲法上的特殊自治地位(憲法370條),並採取更加鐵腕的手段。


印度總理莫迪(左側中心)在昨天出席甘地和平獎的典禮 / 視覺中國

這種種力量的結果,既使得試圖用發展主義吸引克什米爾人的印度現任中央政府面臨兩頭不討好的局面,也使得在可見的未來,印度國內的政治動力,有可能進一步壓縮克什米爾民族主義政治的空間。


而一旦克什米爾的“溫和民族主義”的政黨政治失去吸引力,更多的克什米爾年輕人就有可能被推向宗教極端主義。印度國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4年以來加入武裝組織的克什米爾年輕人人數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一旦形勢向這個方向發展,那麼1990年代血腥的歷史,就又有可能重演,印巴之間要想管控克什米爾的任何對峙局勢,就會面臨遠大於今天的考驗了。


世界說

任其然

微博 @世界說globusnews

瞭解全球局勢,世界趣聞,微信關注一個就夠了:世界說(ID:globusnews)


世界說


第一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輸的一塌糊塗,那時候孟加拉國獨立出來。現在如果沒有中國支持,巴基斯坦很難抗住阿三的進攻。第三次印巴戰爭以後,巴基斯坦被肢解,根本不是印度的對手。巴基斯坦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大規模的印巴衝突不太可能。現在的國際局勢,印度也不大可能發動消滅巴基斯坦的戰爭,局部戰爭還會發生。 我們所熟知的印控克什米爾(包括克什米爾谷地、查謨地區、拉達克地區等)和巴控克什米爾爭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對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主權紛爭而引發的一系列克什米爾爭端。克什米爾爭端是英殖民主義在1947年撤出印度時留下的問題。克什米爾情況很特殊,它處於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地理因素”的考慮在這裡不起作用。而克什米爾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將近80%卻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數決定原則,應該歸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決定原則,顯然印度會被優先考慮。因此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未能得到解決。

以下是兩國在克什米爾地區的地圖:

關於兩國在該地區的近期衝突事件:

2013年1月6日凌晨3時15分,駐紮在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巴軍突然無端向印控克什米爾地區靠近邊境地帶的印軍哨所及一處村莊發射迫擊炮,並用自動步槍進行襲擊。印軍僅以輕型武器向對方進行回擊,雙方交火持續了大約一個多小時。

2016年11月23日,巴基斯坦三軍公關部證實,巴印兩軍當天在克什米爾地區印巴實際控制線附近再次發生交火,導致3名巴軍士兵和7名印軍士兵死亡。印軍當天還向克什米爾地區巴基斯坦一側開火擊中一輛客車,造成至少7名平民死亡,多人受傷。

2017年7月18日下午,印度軍隊再次朝印巴實際控制線附近的巴控克什米爾地區開火,並進行炮擊,共造成2名平民死亡、13人受傷。

2017年7月22日,印度軍方發表聲明說,印度和巴基斯坦21號晚在克什米爾地區印巴實際控制線附近再次發生交火,造成印度士兵一死一傷。

2017年9月27日,印度邊防部隊展開“阿瓊(Arjun)行動”,在邊境線附近瞄準巴基斯坦現役和退休軍官的農場和住宅進行開火,對巴基斯坦一側造成“重大損毀”,導致7名巴基斯坦巡邏隊人員及11名平民死亡,並摧毀巴方多處邊境哨所和建築物。

2017年9月29日,印度軍隊在克什米爾地區向巴方一側進行炮擊,造成3人死亡、4人受傷,巴軍方進行了回擊,並造成印軍傷亡。

2017年10月2日,印巴軍隊再次在克什米爾地區赫韋利縣附近發生交火。巴方稱,印軍對邊界村莊開火導致1名老人死亡,5人受傷;印方稱,開火導致印方3名未成年人死亡,另有8人受傷。

以上就是近期印巴衝突,規模不大,衝突不斷。動武肯定會,滅亡性的戰爭不太可能。加上中國對巴基斯坦的大力援助,還有巴國的政治外交的成熟,該國的物力在迅速提高,並具備了有威懾力的核武器!

早期巴基斯坦空軍,使用中國的F一6(殲-6)、A5、F-7(殲一7)戰鬥機、攻擊機。到2007年3月23日之前首批JF-17戰鬥機交付巴基斯坦,中巴軍事合作的技術水平一直呈現上升趨勢,中巴聯合研製的K-8教練機幾乎同時裝備兩國空軍。。而且就國與國之間的軍事合作關係而言,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技術保留非常少,巴國感激中國的援助,鐵桿粉絲。   

陸軍裝備領域,從第一批300輛59式坦克到85-11AP主戰坦克批量裝備巴基斯坦,中國陸軍裝備性能相似的96式坦克。目前,“哈利德”主戰坦克在巴基斯坦的生產已經走上正軌,中國陸軍也開始裝備基本相同水平的99式主戰坦克。 “紅箭”8A/C反坦克導彈、“前衛”1防空導彈等據說合作達到百億元規模,在巴建國初期是無償援助,後來改為最惠國待遇,由我國提供貸款,分期償還。 再分析中美巴印四國的敏感關係,中國在巴基斯坦有中巴經濟走廊,巴印的衝突會影響到中國的利益,所以中國是希望巴印和平的。而美國要控制印度聽話,需要用巴基斯坦牽制印度,因此美國也會在巴印之間平衡,偏向於印度,但又不能沒有巴基斯坦,也不想看到兩國大規模戰爭。

總結:巴印之間未來還會發生小規模衝突,隨著巴基斯坦的發展國力增強,印度滅掉巴國更不可能。未來,走向和平的可能會有,但近期還會摩擦不斷。


一封家書名店


其實印巴邊界一直都不消停,印巴克什米爾地區經常發生小規模衝突。至於印度會不會對巴基斯坦動武也就是說大規模戰爭,這種可能性很小。印度如果進攻巴基斯坦,他也會考慮中國因素必定中國和巴基斯坦關係很鐵,而且中國和印度也有領土糾紛。



雖然印度最近幾年和美日走的很近有點小膨脹,美國向他出售武器,日本向他投資,印度洋美、日、印聯合軍演,貌似關係不錯也給印度壯膽了,但是美日會幫印度打仗嗎?印度自己清楚,美日只不過把他當成圍堵中國棋子罷了利用而已。印巴都是有核國家誰也不想引火燒身!即使真的打起來,美日最多也就是輿論上軍援上幫幫印度,受傷的還是自己戰爭的代價還要自己承受!



再說印度最近幾年經濟發展的也不錯,發展經濟就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如果真的發生大規模戰爭,這麼多年來之不易的經濟成就,就會毀於一旦,印度人又不傻。所以有時候邊界緊張只是有些國家內部出現了問題,轉移焦點的一種手段。兩個核國家,發生大規模戰爭的幾率很小很小!



逆境逆風逆轉人生


印度如果想死就會找死,自己國內的事情都擺不平,還想跟別的國家動武,那不是在找死嗎?印度人的思維極不成熟,像個長不大的小孩子,想問題沒理性,狂忘自大,小看別人來抬高自己,也就是個憋三而巳。


疑惑21


邊境衝突是常態,如要打全面戰爭,除非印度商人般的政治精英腦入水,雖然這幾年印外交轉向西方,並買到了一些西方的先進裝備,但國防力量並非用錢可賣來就強大到世界無敵,看看印度士兵的素質,根本無法贏得與巴基斯坦的戰爭,雖然巴在各種國防裝備或許落後於印度,但小而精幹的巴基斯坦完全不懼印度,但也必須嚴防印搞突然的挑起事端的動向,印並不象中國政府把自己要做的外人都有跡可詢,而近年來印向西轉向的外交,相應地印必須按美國戰略利益服務,對中國,巴基斯坦均如此,而美入侵阿富汗,失去了巴基斯坦,也將不會有收穫,而印度?一個精明商人式的政治精英,如配合美在阿富汗行動而將引火燒身,這樣得不嘗失的事印不會做,要知道塔利班離印很近,搬不去美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