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為何沒有把皇位傳給託雷?

z劉紅


說起來,拖雷應該是成吉思汗最恰當的汗位繼承人。為什麼說拖雷是最恰當的繼承人呢?

(拖雷劇照)

其一,拖雷是成吉思汗的幼子。按照蒙古幼子守灶的傳統,拖雷就應該繼承汗位,被立為汗位繼承人。

其二,拖雷是成吉思汗嫡子中最能打仗的一個。在成吉思汗的四個嫡子中,拖雷性格沉靜,做事堅毅,是最有軍事天才的一個。在成吉思汗發動的攻打金國、第一次西征及滅亡西夏的戰爭中,拖雷的軍事能力表現得淋漓盡致,被蒙古人稱為“戰神”。成吉思汗想要稱霸世界,尋找一個戰鬥能力最強的兒子來擔任繼承人,顯然是最恰當的。

其三,拖雷深受蒙古國民擁戴。拖雷受擁戴的原因,一是他打仗能力最強。最能打的人,其威信在蒙古人中,肯定是最高的。二是拖雷有親和力。拖雷在打仗的時候,與所有名將一樣,經常把戰利品分發給將士們,因此,他的親和力也最強。

其四,拖雷的兒子們在成吉思汗的孫子中表現最突出。拖雷的四個兒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都是很傑出的人物,後來都成了君王。一般來說,皇帝考慮繼承人的時候,不會只考慮兒子,還會考慮孫子。而且孫子還是皇帝考慮繼承人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司馬炎之所以傳位司馬衷,康熙之所以傳位雍正,朱元璋之所以傳位朱標,都有考慮孫子的因素。既然拖雷的兒子是成吉思汗孫子中最傑出的那一類,成吉思汗把汗位傳給拖雷,也是最恰當的。

(成吉思汗劇照)

既然有這麼充足的理由,為什麼成吉思汗最終並沒有傳位給拖雷,反而是傳位給窩闊臺了呢?

而且,成吉思汗擔心拖雷的存在會威脅窩闊臺汗位的穩定,曾經兩次讓拖雷發誓效忠窩闊臺。一次是在成吉思汗發動第一次西征前,成吉思汗讓他的兒子(包括拖雷)發誓,必須效忠窩闊臺,只要窩闊臺有個“油脂裹草吃”的兒子,都必須把皇位傳下去。意思是說,就算拖雷的兒子厲害,汗位也必須是窩闊臺兒子的。二次是在成吉思汗即將去世的時候,他沒有叫別的兒子,特地把拖雷喊去,讓他無論如何要效忠窩闊臺。

既然成吉思汗一直都在擔心拖雷及他的兒子會被窩闊臺的汗位構成威脅,為什麼不直接就把汗位傳給拖雷,來一個一了百了呢?

(拖雷劇照)

我覺得,成吉思汗之所以不傳位給拖雷,恰恰是拖雷那些最適合傳位的理由,在成吉思汗看來是不恰當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一,所謂“幼子守灶”,在成吉思汗看來,只是把祖業傳給幼子,並不是說把汗位傳給幼子。事實上,成吉思汗是把祖業傳給拖雷了的。

其二,拖雷的戰鬥能力最強,但是他也太過兇狠,太愛殘殺。成吉思汗其實雖然也經常發動侵略,但他並不喜歡殘殺。因為殘殺雖然可以獲得天下,但並不能守住天下。所以,要是把汗位傳給拖雷,很可能蒙古帝國消亡得更快。

其三,拖雷深受蒙古國民愛戴,這一點,其實對成吉思汗本人的汗位也構成了威脅。成吉思汗和其他皇帝一樣,也是擔心這一點。所以才不願意立拖雷為汗位繼承人,怕對自己構成威脅。

其四,拖雷的兒子們很強勢,但也因此會對成吉思汗的其他孫子構成威脅。成吉思汗希望的,是他的孫子,他的重孫子們,他的子子孫孫能夠統治這個世界,各霸一方,全世界都是孛兒只斤的天下。但是,成吉思汗也擔心他的兒孫們會打起來,會內鬥。若是把汗位傳給拖雷,再往下傳,拖雷這一系的子孫們,肯定會對其他系的子孫們構成威脅。這是成吉思汗最不願意看到的。

也就是基於以上考慮,成吉思汗最後沒有選擇傳位給拖雷。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我們談歷史經常會犯兩個錯誤。第一個就是用現代人的標準去要求古人。我見過有人大罵秦始皇不實行民主政治......就像現在很多人嘲諷清朝的妃子長的醜,咱們遠的不談,我作為70後,我的父母輩是50後,他們幫我們相對象的時候都是看誰家的閨女屁股大能不能生兒子,看臉也得是大臉盤。我14歲的時候豁死豁活的愛上班上一個清秀的女生,我爸看見人家之後給我一頓嘲諷:啥呀,一身家巧骨頭。不過前一陣還真又遇見那冤家了,四十多歲的人了,看一眼還是渾身痠麻,沒辦法,打小做下的病。

又扯跑偏了,攏回來哈。我們讀歷史常犯的第二個錯誤就是用中原農耕文明的角度去看周圍的遊牧民族,乃至西方的海洋文明。這裡面典型的例子就是宋太宗的北伐。他為什麼打契丹,因為他收到了一條重要情報:契丹太后跟大臣私通。按我們中原王朝的角度一看,契丹這完了,朝綱敗壞,老百姓肯定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啊,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了。樂顛顛的去打人家,就等著老百姓擔漿提壺,搭好了香花樓子來迎接王師。結果被人家打的全軍覆沒,腿上還捱了兩箭。



而成吉思汗沒傳位給拖累這個問題還是屬於站在中原王朝的角度去看遊牧民族。你可能覺得成吉思汗不傳位給拖累很奇怪,但站在遊牧民族的角度看你也很奇怪:我為什麼要傳啊?

之前看過一個問題,就是大汗與皇帝有什麼區別,當時沒回答,正好今天放在這裡,大汗與皇帝最核心的區別就是:大汗是部落選舉出來的,皇帝是指定繼承的。所以,以遊牧民族的制度,成吉思汗本來就沒有權利傳位給誰,即便你是成吉思汗,再牛的汗也是汗。鐵木真接受成吉思汗的尊號,也就是接受了規矩,所以他也必須遵循規矩:等自己死了,蒙古人開庫裡臺大會,選出下一位領袖。

說到這還得扯一句有意思的事:朝鮮的國王是有資格參加庫裡臺大會的,因為他們是女婿,跟郭靖一個待遇。

蒙古人自古就是過著零散的遊牧生活,是鐵木真的降臨把大家團結在一起,征戰四方。而鐵木真死後,蒙古人實際上就是開始迴歸傳統,各過各的小日子。實際上蒙古的汗位是長期被閒置的,沒人去爭。像忽必烈爭奪汗位,其實都是在耶律楚材這些漢化的大臣慫恿下開始的。蒙古人的意識就是,長生天給了我們鐵木真這樣的英雄,我們就追隨他去戰鬥,他死了,我們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成吉思汗如果看到這個問題會很奇怪:我為什麼要傳位?那時候的蒙古人看見這個問題也會奇怪:我們為什麼要爭位?


銳視覺何老師


誰要繼任蒙古汗位,不是成吉思汗說了算,原則上要通過庫裡臺大會民主推選。當然,以成吉思汗在蒙古人心目中的尊貴地位,他生前選定的家族候選人,幾乎等同於下任蒙古大汗。

庫裡臺大會是很重要的,像蒙哥汗死在釣魚城下,他的2個弟弟——忽必烈、阿里不哥為爭奪汗位大大出手。儘管忽必烈最後靠實力贏得勝利,但他的汗位一直被不少蒙古貴族所抵制,原因就是忽必烈稱汗沒有舉辦公認的庫裡臺大會。

還是回到成吉思汗這邊來,為什麼他會把蒙古帝國託付窩闊臺,而不是拖雷呢?拖雷可不是慫貨,英勇善戰且手握重兵,4個嫡子更出名,分別是蒙古大汗蒙哥、元朝開創者忽必烈、伊兒汗國開國主旭烈兀,還有那個戰敗受同情的阿里不哥。

1219年春,成吉思汗正在攻打花剌子模,侍寢的也遂提出一個問題:“一旦您有不測,蒙古該由誰來掌管?”

這是一個大問題,日漸衰老的成吉思汗馬上陷入沉思,第二天就召集兄弟、兒子們來開會。開會的各位都陷入沉默,話題太重要、太敏感,誰也不知道怎麼開口。

最終,成吉思汗打破沉默,讓長子朮赤先說。然而,朮赤還沒有開口,旁邊的察合臺突然暴怒“父親問他,莫非要讓他繼承汗位?他可是蔑兒乞的種……”朮赤大怒,沒有什麼片刻遲疑,2個兄弟馬上就扯起來。

插個題外話,當年成吉思汗的正妻孛兒帖曾被蔑兒乞人抓走,大半年後被救出,回家的路上生下朮赤。所以,朮赤的血統存在爭議,難怪察合臺不服。

看到兄弟倆的爭執,成吉思汗做出最終裁決:“朮赤就是我的兒子,你們以後不許再這樣說他。”如此一來,朮赤、察合臺弄得兩敗俱傷,自薦、被舉薦都已經不合時宜,喪失掉做繼承人的機會。

察合臺舉薦仁慈寬厚的窩闊臺,成吉思汗問朮赤什麼意見,朮赤只好同意,免得暴露自己要做大汗的野心。成吉思汗再問窩闊臺,窩闊臺說:“2個哥哥都說我可以,我難道說自己不行嗎?我會全心全意去做!”

成吉思汗滿意的點點頭,已經選定窩闊臺為繼承人,兒子當中只有窩闊臺比較合適。但是,他還是先問一下幼子拖雷的意見,拖雷當場表示效忠窩闊臺。

蒙古人的傳統是幼子守家業,而兄長們要出去拼家業,擴張的蒙古帝國還確實是哥哥輩的窩闊臺合適。後來,拖雷則獲得成吉思汗手裡的大部分精銳兵團,也就是說成吉思汗按照傳統,把家業交給拖雷,而不是汗位。

成吉思汗選擇窩闊臺,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在他死後蒙古帝國在窩闊臺的治理下依舊強勁不衰。


子屠龍


蒙古人效法突厥人,有“幼子繼承製”習俗,幼子是一家之長,但這個習俗主要是指經濟性的繼承權利,不一定是指政治性繼承權利。當然拖雷繼承大汗位也沒什麼說不過去,最終,成吉思汗沒讓幼子繼位,也沒讓長子繼位,這有點特殊原因。


長子朮赤沒法繼承汗位。當年成吉思汗的老爹也速該出去打獵,碰到蔑兒乞部人也客赤列都帶著媳婦行走在路上,也速該看到人家媳女長得漂亮,就把她搶回家了,這就是成吉思汗的母親訶額倫。


成吉思汗長大後,娶弘吉剌部的孛兒帖當媳婦,人家蔑兒乞人可不得報仇嗎?半道上把他媳婦給搶了。等成吉思汗再把媳婦搶回來時,孛兒帖已懷有身孕,很可能是別人的孩子,然後生下了長子朮赤,蒙語裡“朮赤”就是客人的意思。但成吉思汗沒有嫌棄這個兒子,同樣視如親生。

拖雷與正妻唆魯禾帖尼,唆魯禾帖尼生的四個兒子也都非常了得,分別是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蒙哥後來成為蒙古國第四任大汗,忽必烈成為元世祖,旭烈兀是統治中東的伊兒汗國的開國君主;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爭汗位導致蒙古帝國分裂。


因為血統受到懷疑,朮赤沒法繼承汗位,他也從不想爭這個位置。正妻孛兒帖生的次子是察合臺,性格比較暴躁,心胸狹隘,喜歡跟人吵架;三子窩闊臺,性格沉穩,做事公允,心胸寬廣;四子拖雷同樣老成持穩,處事公允,辦事老練,他又是嫡幼子,按理說是很有可能當大汗的。


成吉思汗在世時,四個嫡子的分工是這樣:朮赤掌管狩獵;察合臺掌管《札撒》(律令)和審判;窩闊臺治理朝政;拖雷負責軍隊的組織和指揮。


但這四個嫡子之間關係是這樣的,老大朮赤跟老四拖雷關係要好,老二察合臺與老三窩闊臺關係要好。察合臺跟兄長朮赤關係尤其緊張,經常拿血統問題來攻擊兄長,與其發生爭吵。窩闊臺和拖雷之間以及與其他兄弟的關係都可以。朮赤繼承不了大汗位,那麼察合臺當大汗,是不能服眾的,他自己也知道,尤其朮赤一系不會贊同,剩下可選的也就窩闊臺和拖雷了。


其實成吉思汗的考量是這家樣——已經非常厚待拖雷了,得到了家業的最大部分,汗位傳給拖雷,察合臺要鬧事,傳給窩闊臺,察合臺會贊同,拖雷也不會爭吵,那麼傳給窩闊臺也有利於兄弟團結。這個事兒,他在西征之前召集諸子商量過,察合臺積極提名讓窩闊臺當繼承人,朮赤和拖雷也表示贊同,正好成吉思汗也這麼想,所以就定下來了,並且立下遺囑。臨終前成吉思汗又要求諸子立下文書,保證擁戴窩闊臺為大汗。

蒙古帝國第二任大汗窩闊臺像。


1227年7月成吉思汗病逝後,有兩年時間大汗位是空著的,由拖雷來監國。根據習俗,要召開各宗王和那顏們參加的“庫裡臺”大會批准,新大汗才能即位。1229年,拖雷主持召開了庫裡臺,大家遵成吉思汗遺囑,共同擁立窩闊臺為大汗。在會上,窩闊臺也謙遜地讓位給拖雷,但拖雷堅辭不受。


實際上拖雷得到的成吉思汗遺產是最多最豐厚的,成吉思汗的大翰爾朵(大汗宮帳)、馬匹、蒙古本部領地和富庶的漢地都給了拖雷,尤其成吉思汗的軍隊,共遺下12.9萬,其中10.1萬留給拖雷,剩餘的2.8萬,朮赤、察合臺、窩闊臺三個嫡子各得4000,第五子闊列堅(忽蘭皇后所生)也分到4000,其餘分給弟弟和母親。


這樣的政治安排和兄弟關係為後來的汗位轉移和帝國分裂埋下了陷患。窩闊臺雖然是大汗,但他得到的封地很小,實力很弱。朮赤雖然得到的封地也很邊遠貧瘠,但他的兒子們相當厲害,尤其是次子拔都,是成吉思汗所有兒孫中最出眾最具威望最有才能者,一路打到俄羅斯、匈牙利、捷克,然後在南俄草原建立金帳汗國。後來,蒙古大汗位從窩闊臺系轉移到拖雷系,這就無需奇怪了。拖雷的兒子蒙哥能當上第四任大汗,一是拖雷系實力夠強大,二是有朮赤系拔都大力支持。


段宇宏


蒙古人奉行的是“幼子守灶”也就是幼子繼承製度,作為嫡出幼子的託雷,按道理是最可能繼承成吉思汗的蒙古大汗之位的人,然而最後,成吉思汗所將大位交給了自己的三兒子窩闊臺,為什麼呢?

首先,蒙古人對血統也是非常看中的,成吉思汗鐵木真與自己的正妻孛兒帖生育了四個兒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與託雷。按照漢人的觀念,嫡長子自然繼承,成吉思汗也不是沒想過讓長子朮赤繼承汗位,然而,孛兒帖當年嫁給成吉思汗的時候曾經被蒙古人的宿敵蔑兒乞人搶走,後來又沒有滿十個月生育了朮赤,所以成吉思汗也對這個長子的血統產生了懷疑。



雖然長子朮赤戰功赫赫而且有見識、謀略,是個非常理想的君王。但是因為血統的懷疑,朮赤與弟弟察合臺從小不和,兩人脾氣暴躁,無論是誰繼承了汗位,恐怕都將引起黃金家族內部的不和與分化,所以兩人都失去了繼承汗位的可能。

所以,能夠選擇的就是三子窩闊臺與小兒子託雷,按道理,託雷是守灶者,將來會繼承父母大部分的領地、百姓與軍隊,而且託雷軍事才能卓越。可在成吉思汗看來,窩闊臺性情沉穩,其才能也並不遜色於託雷,蒙古當時已經是個強大的國家了,僅僅依靠于軍事才能的君主已經不夠了,這麼看來似乎窩闊臺更加適合繼承大位。


但是,成吉思汗還是偏心小兒子,汗位雖然給了窩闊臺,但是小兒子託雷繼承了蒙古帝國九成的軍隊與數量驚人的百姓、領地,是四個嫡子中實力最強大的一個,後來蒙古汗位正統也還是轉移到了託雷一脈——蒙哥、阿里不哥兩個蒙古大汗、元世祖忽必烈與伊兒汗國皇帝旭烈兀都是託雷的兒子。


澹奕


成吉思汗本身沒有遵從幼子守灶的制度。

成吉思汗有個幼弟叫帖木格,是成吉思汗最寵愛的幼弟。

按成吉思汗老爹的幼子來說,他也有繼承成吉思汗本身的汗位,但是由於成吉思汗老爹掛了,成吉思汗的汗位其實是他自己打下來的,所以成吉思汗在位他沒太囂張。

但是帖木格節制負責中原漢地的木華黎,並且多次宣諭高麗王朝,自稱皇太弟國書。

看到沒有?成吉思汗還沒死,兒子還在,居然自稱皇太弟

窩闊臺死後,乃馬真後攝政,鐵木哥斡赤斤想奪取汗位,貴由繼位後,將鐵木哥斡赤斤處死。他的后王繼續統治東北,玄孫乃顏在忽必烈時曾經叛亂。

所以幼子守灶的制度,其實對成吉思汗是不利的。弟弟的野心早已被成吉思汗看出,隨著對金征戰,成吉思汗對中原的繼承製度也自然有所瞭解。

成吉思汗的長子是朮赤,血統的問題導致了成吉思汗排除了他的繼承權。

那麼接下來就是次子察合臺

察合臺性格暴躁,攻撒馬爾罕的時候跟朮赤鬧矛盾,導致長期攻不下了,加上故意刁難哥哥,被大家認為搶奪繼承權。為避嫌跟哥哥主動讓出繼承權

排在第三的窩闊臺自然而然被成吉思汗選為繼承人了。

總體來說,成吉思汗的思路是選長子。長子血統有疑問,自然不能選;次子自己放棄繼承權了;那麼就是窩闊臺了,窩闊臺沒有謙讓,主動承擔這個重責。

當然窩闊臺放棄與否另說,但是窩闊臺沒有給拖雷這個機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