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提質怎麼提?新鄉這個區重“顏值”更重“氣質”丨河南日報新鄉觀察

記者丨趙同增

通訊員丨賈紅 韓珍珍


紅旗區,是新鄉市的主城區,

面對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的提速,

它該如何面對挑戰、抓住機遇發展?

4月6日河南日報報道的《走進紅旗區,感受新鄉的“顏值”和“氣質”

帶你一起

瞭解紅旗區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的發展理念

領略該區的“顏值”與“氣質”並存的建設成果

百城提質怎麼提?新鄉這個區重“顏值”更重“氣質”丨河南日報新鄉觀察

河南日報4月16日版樣截圖△

紅旗區是新鄉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新鄉的主城區。近年來,該區集中財力物力支持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從2019年起,區財政預算每年安排5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預計年實際投資達2億元,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開始全面提速。

如何提高城市建設質量?提質工程實施過程中,紅旗區圍繞“以水潤城、以綠蔭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做文章,以6個市級重點項目、9個區級重點項目、12個文明城市創建重點項目為中心,既注重增加城市的“顏值”,又注重提升城市的“氣質”,把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作為中心目標,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幸福家園。

荒地上建起校園,最美的風景是“書卷氣”

曾幾何時,向陽路與新五街路口西南角一片被圍擋起來的荒地,是周邊群眾眼中的“露天垃圾場”;同時也是令眾多開發商“眼饞”的“黃金寶地”。2018年9月,彷彿一夜之間,一大片米黃色牆體、藍灰色房頂的小樓拔地而起,迎來了一群群小學生、中學生,響起了朗朗的讀書聲。

這裡是紅旗區投資6000萬元建設的新鄉學院附屬中學,佔地總面積33639平方米(50.46畝),建築總面積20393.9平方米,學校規模為54個教學班,其中小學36個班,初中18個班,能提供約2520個學位。去年,小學、初中同時開始招生。

百城提質怎麼提?新鄉這個區重“顏值”更重“氣質”丨河南日報新鄉觀察

“我們是全市第一家地方政府和高校聯合創辦的中小學校!”4月9日,學校校長楊紅霞告訴記者,紅旗區與新鄉學院展開深度合作,把學校打造成了集創客教室、課堂實時錄播教室、校園電視臺和電子書法教室於一體的多功能現代化智慧校園。紅旗區按照小學19∶1、中學13∶1的比例配備師資,教師編制逐年遞增,最終教師隊伍規模將達到187人。同時,紅旗區還按照中學生830元、小學生630元的生均經費標準,從區財政全額撥付辦學經費。

沒有把“黃金地段”的寶貴土地用於商業開發,而是投巨資建學校,每年還要拿出300餘萬元作為辦學經費、教師工資,有人“惋惜”,一進一出紅旗區“虧大了”。

“一點都不虧!”紅旗區區委書記鄭援越說,新鄉學院附屬中學建成之前,周邊3公里沒有學校,而現在,喬榭社區和新鄉學院、新鄉醫學院、科技學院3所高校的適齡兒童“入學難”的問題迎刃而解。鄭援越表示,把學校建成城市最美的地方,讓“書卷氣”成為最美的城市氣質,社會價值不能用金錢來衡量。

2018年,紅旗區投資700餘萬元加大對洪門、小店農村校舍維修改造力度,新鄉學院附屬中學、種德小學、漸德小學3所學校同時投入使用……紅旗區“書卷氣”正越來越濃。

挖掘西大街內涵,讓老巷長出“文化味”

對新鄉人而言,西大街就相當於北京的南鑼鼓巷、成都的寬窄巷子、武漢的戶部巷……這條街集中了200餘家各地美食,是新鄉青年男女最愛逛的小吃一條街。幾個月前,西大街開始全面改造,幾個方向的圍擋擋住了大家的腳步,給西大街蒙上了神秘的面紗。

4月10日,西大街改造工程還在緊張施工,紅旗區現代服務業辦公室主任陳理想現場向記者展示了西大街的美好“藍圖”。

據介紹,西大街改造項目涉及2條主街8條支路,包括主路兩側27棟居民樓和其他片區33棟居民樓,覆蓋面積270畝。

“此次改造‘內外兼修’,由內而外。”陳理想說,西大街的建築大部分在上個世紀80年代建成,多為磚混結構,沒有完善的排水、供電管網。工程將對所有建築進行免費節能改造,同時鋪設排水管網和入地弱電管網。

目前,這些改造已基本完成,居住建築全部達到75%的節能設計標準,公共建築達到65%的節能設計標準,汙水橫流和滿天“蜘蛛網”的現象將一去不復返。

外部的改造則是亮化、綠化、美化。對580米的主街進行樓體亮化,原來到晚上一片漆黑的東邊半條街將在燈光的作用下,變成一片“花海”;全面挖掘西大街的文化內涵,在東、西入口分別安置仿古牌樓、牌坊,灰白搭配的牆體增添滄桑厚重之感,同時對業態全面調整提升,採用“騰籠換鳥”的方式,淘汰傳統低端業態,廣泛吸納具有濃郁歷史文化特色的民間傳統工藝,形成匯聚旅遊、文化、餐飲、休閒、娛樂、古玩等業態的特色文化商業帶。

“激活傳統文化基因,喚醒老城記憶”,紅旗區區長劉宏鋒說,4月底,總投資超過5000萬元的西大街改造工程將全部完工,會重現新鄉“龜背城”的繁盛景象。

城中村華麗嬗變,東大門凸顯“現代範”

2016年1月8日上午,總佔地1122畝、總投資70億元、總建築面積近140萬平方米的新鄉國際商務中心項目正式開建,這是目前全市體量最大、投資規模最大的城市綜合體項目,這樣的“巨無霸”項目在全省也屬少見。

項目先建後拆,安置房建設先行一步。3年過去,如今,11棟18~33層不等的一期高層住宅樓已拔地而起,洪門鎮公村的大部分群眾已搬進或正在搬進總建築面積15.6萬平方米、1374套房的安置房。

安置房與周邊商品房同品質,周邊建設生態公園、城市綜合體以及教育、醫療、文化等配套設施,“十分鐘讀書圈”“十分鐘健身圈”“十分鐘生活圈”,將讓群眾住得方便舒適。

村民申加保說,告別農村低矮的“小黑屋”,住進基礎設施完備的現代化社區,從郊區農民變成真正的市民,鄉親們的精氣神更足了。

紅旗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戰國告訴記者,公村拆遷工作進展順利,截至目前已完成登記丈量92%,簽訂補償協議81%,結算騰交房屋80%,拆除舊房467戶、拆除面積約233000平方米,佔已騰交房屋98%。

公村村南的新鄉國際商務中心預計2021年能夠完工,目前正在加速“長個”。據瞭解,24層的會議中心主體已完成3層施工,麥穗造型的168米超高寫字樓金穗大廈基礎部分建設已接近尾聲,標誌性建築初現雛形。

周戰國說,項目是新鄉市大東區開發的核心項目,建成後將極大地提高新鄉的城市品位,讓新鄉的東大門更光鮮亮麗,讓紅旗區更具“國際範”“現代範”。同時,該項目也將成為新鄉市的金融中心、商務中心、創新創業中心、雲計算中心、研發孵化中心、生產服務中心和高端人才集聚中心,成為產業升級的“推進器”,併產生大量就業崗位,成為“以業興城”的一面紅旗。


【新觀絮語】

“氣質美”與“心裡美”

城市建設只有“面子”光鮮是遠遠不夠的。百城建設提質工程不是簡單地補補路、刷刷牆,從“裡子”入手,內外兼修,由內而外散發的“氣質美”才是真的美。

新鄉市紅旗區的百城提質處處體現著“氣質美”。不建能產生巨大經濟效益的房地產項目,而投巨資興建群眾呼聲迫切的學校,是“氣質美”;對老舊小街的改造不是一刷了之,而是節能改造、完善設施,同時注入文化內涵,以文化城是“氣質美”;城中村拆遷,充分考慮產業發展,考慮群眾就業,以業興城同樣是“氣質美”。

百城提質“氣質美”,贏得了群眾的“心裡美”。喬榭社區的孩子不再發愁沒學上,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家長和孩子心裡都挺美。逛街的時候,腳下沒有汙水,頭頂沒有“蜘蛛網”,商鋪個個賞心悅目,顧客的心裡都挺美。生活環境好了,就業機會多了,城中村公村的農民心裡應該也挺美。

城市“氣質”美不美,要看群眾心裡美不美。群眾說美,百城提質才是真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