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機借力借勢 湛江構想“融”文章

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簡稱《規劃綱要》),要求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示範,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雖然湛江不在大灣區規劃範圍內,但是《規劃綱要》多次提及湛江或湛江的事項、項目,為湛江對接融入大灣區建設提供了依據和支撐。

借机借力借势 湛江构想“融”文章

湛江如何深度融入大灣區建設,借力借勢推動振興發展?4月11日,湛江市縣處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專題研討班開班,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鄭人豪作動員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姜建軍主持開班式。

解讀:藉機借力借勢推動發展

《規劃綱要》對加快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作了全面細緻的安排,廣東將大手筆、大氣魄打造暢通灣區內外、聯通全世界的立體化現代交通體系。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湛江快速立體交通基礎設施升級換代,支持湛江打造高水平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未來3-5年我市計劃投資1000億元左右,陸續建成湛江國際機場,廣湛、合湛、湛海、張海高鐵,以及玉湛等6條高速公路,湛江港40萬噸級航道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實現互聯互通、無縫對接,屆時湛江將成為快速通達粵港澳大灣區、便捷對接海南、聯通世界各地的重要交通樞紐。

省出臺的《規劃綱要》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支持大灣區優勢產業參與東西兩翼沿海地區和北部生態發展區重大產業項目建設,深化產業協調共建。”“推進珠江—西江經濟帶、瓊州海峽經濟帶、粵桂黔高鐵經濟帶等沿江、沿海、沿重要交通幹線的經濟帶和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等跨省區合作平臺建設,促進區域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有序發展‘飛地經濟’,形成梯度發展、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的產業協作體系。”這些必然為湛江的產業發展帶來廣闊空間和巨大商機。

湛江可以加快與大灣區產業對接,主動承接大灣區產業“外溢效應”,承接大灣區更多優勢產業與優勢項目轉移,實現雙贏發展。

省出臺的《規劃綱要》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加強大灣區與東西兩翼沿海地區和北部生態發展區創新資源、創新市場對接,促進科技創新資源有序流動。”

湛江作為科教大市、產業大市,擁有7所高校,66所中職(技工)學校,6家國家級及133家省級科研機構;同時擁有國家級高新區和寶鋼、中科煉化、巴斯夫等大型重化產業以及一批以小家電、農海產品加工為代表的傳統優勢產業。可以說,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創新中心建設,湛江既有科教之長,又有成果轉化和產業承載之優。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在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戰略背景下,大力推動大灣區科技要素向粵東西北地區流動,輻射帶動湛江等地區域創新體系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是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為代表的城市群,總人口約7000萬,經濟總量超10萬億元。

湛江作為農業大市、海洋大市,農副產品無論在產量、數量、品種還是質量上,都具備很強的市場競爭力。比如,廉江紅橙、雷州芒果、徐聞菠蘿等都在全國全省打響了品牌;又比如,湛江海產品總產量、總產值和加工出口創匯居廣東之首,更是全國重要的對蝦養殖和種苗生產基地,對蝦養殖面積、種苗、產量、飼料、加工、出口和流通等居全國第一。對接大灣區城市品質生活新需求、實現湛江農業現代化,以高品質、多樣化路徑打開大灣區市場,是湛江現代農業發展的一條新渠道。

聲音:高效融入大灣區交通圈

莊光權(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

如何更好融入大灣區建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加快構建現代化快速立體交通體系,打造高水平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夯實對接大灣區的交通建設。

湛江與大灣區相距300多公里,要融入大灣區,首先要在交通上實現快捷對接、高效融入。雖然去年我市開通了高鐵,實現了與珠三角西岸直通高鐵,但湛江與大灣區的交通聯繫仍然不夠暢通,時空效應仍然有待提升,這就要求我市必須加快連接大灣區的高鐵、高速公路建設,融入大灣區的邊界交通圈。一方面加快建設廣湛高鐵,儘快貫通深湛高鐵江門至深圳段,形成高鐵直達珠三角東西兩岸的交通對接格局,全面融入大灣區2小時交通圈,使湛江與大灣區往來更加便捷。另一方面,加快擴建廣湛高速開平至湛江段,提升連接大灣區的高速公路主通道能力;同時爭取省把西部沿海高速延伸至湛江,通過黃茅海通道對接港珠澳大橋,形成湛江便捷連接珠三角西岸沿海地區和澳門、香港的高速公路大通道。

《規劃綱要》提出,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國際競爭力,打造“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區。湛江港作為華南深水大港和“一帶一路”戰略支點港,在服務大灣區建設和我市“三個一”建設戰略中具有重要作用。服務大灣區建設,一方面可鞏固強化湛江港與廣州港的良好合作關係,通過託管運營南沙港碼頭,服務珠三角世界級港口群建設;另一方面可發揮湛江港獨特的深水條件優勢,嘗試與香港開展航運業合作,通過優勢互補、設施共享,提升珠三角大宗貨物運輸能力。同時,可通過與珠三角港口共拓“一帶一路”國際市場,服務大灣區“一帶一路”重要支撐區建設。

此外,我市要提升湛江連接周邊區域的通道能力,補齊縣域振興發展的交通短板。

以產業支撐對接大灣區

陳景泰(坡頭區副書記、區長,海東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

對接大灣區發展,關鍵在拿什麼對接,明確幹什麼,怎麼幹。坡頭海東重點加強五方面的對接:一是依託高新園區建設,加快推進產業融入,以產業配套和規模支撐對接大灣區;二是依託湛江灣實驗室建設,加快推進科技創新融入,以科技創新走廊對接大灣區;三是依託湛江灣,發揮灣區優勢,加快推進城市融入,以湛灣區對接大灣區;四是依託海陸空交通優勢,加快推進交通融入,以交通樞紐中心對接大灣區;五是依託湛江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加快推進營商環境融入,以相互銜接的公共服務體系對接大灣區。

我們將堅持全面統籌中重點突破,堅持環境大整治、產業大發展,堅持產業規劃先於城市規劃,加快推進高新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動工建設,加快推進湛江灣實驗室等一批高新項目動工建設。

經濟輻射帶動效應顯著

曹棟(吳川市市長)

吳川作為湛茂陽沿海經濟帶重要濱海城市,具有突出區位優勢,也將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旅遊等方面獲得輻射帶動。

對於吳川來說,要抓好大灣區建設機遇,首先要突出交通在區域發展中的先行地位,加快建立與粵港澳大灣區高效、便捷、快速、通達的綜合運輸通道。重點是要全力保障湛江國際機場順利施工,積極推動汕湛高速吳川支線、濱江路、廣湛高鐵、廣東濱海旅遊公路吳川段、瀋海高速公路擴建和吳川港等一批重大交通項目,努力推動交通現代化。

承接產業溢出至關重要。吳川市要積極承接粵港澳地區產業轉移,努力構建具有吳川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重點要促進“一園三基地”擴能增效,謀劃建設空港經濟區,以園區為載體,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積極引進先進產業,加強與大灣區的科技創新合作和產學研融合,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對標大灣區建設優質生活圈的目標要求,加快把吳川建設成宜居宜業宜遊的江海魅力之城。重點加快城市擴容提質,推動城市整體品質邁上更高水平。同時,加快省級濱海旅遊集聚區建設,抓好鼎龍灣國際海洋生態度假區、南海明珠、榮基吉兆灣旅遊觀光度假區三大濱海旅遊項目建設,把吳川打造成為吸引大灣區遊客前來的休閒旅遊目的地。

全力提供自然資源保障

吳松江(市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自然資源部門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和空間載體,將主動作為、積極對標,全力為我市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提供自然資源保障。

市自然資源局增強國土空間規劃的龍頭作用,在國家發展戰略規劃指導下,以國土空間規劃為支撐,以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為基礎,推動《湛江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湛江市城市發展戰略規劃(2021-2035)》編制。並以此為載體統籌協調各類空間管控手段,推進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等“多規合一”。充分發揮規劃對城市功能佈局、民生福祉和社會經濟建設的引領作用,指導各類規劃編制,開展城市總體設計和調順島、海東高新園區等重點城市景觀設計,修編高鐵西站片區規劃、湛江國際機場空鐵一體化專項規劃和空港經濟區總體規劃、暫居幹線路網規劃,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與大灣區實現高水平融合發展。

同時,該局將積極爭取省政府的支持,簡化審批環節,全力保障重點項目用地指標,推動我市自然資源管理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湛江晚報 記者林豔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