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協啟動長三角汙染防治協作機制落實情況聯動民主監督

上海政协启动长三角污染防治协作机制落实情况联动民主监督

本文圖片均由劉子燁攝

4月16日,上海市政協人資環建委召開“長三角區域汙染防治協作機制落實情況”聯動民主監督啟動會。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李逸平出席。

知情明政是開展民主監督的基礎和前提。會上,市生態環境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交通委、市水務局、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介紹了長三角區域汙染防治協作機制落實情況。據瞭解,在長三角區域三省一市的共同努力下,區域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2018年,長三角41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44微克/立方米,相比2017年下降10.2%。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生態環境質量與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要求、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仍有差距。今年,圍繞長三角汙染防治,本市各個職能部門將重點做好五方面的協同工作,其中包括:聯手打好“藍天保衛戰”,協同推動水環境治理,創新聯動機制,建立臨近省界相關市、區、縣之間的汙染防治協作機制,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持續攻堅克難,打造綠色生態長三角。

在區域生態環境協同保護的進程中,今年,蘇浙皖滬政協將繼續圍繞“長三角區域汙染防治協作機制落實情況”專題,深入開展聯動民主監督,安徽省政協牽頭,其他省市政協協同推進。

根據此次聯動民主監督(上海地區)實施方案,市政協將對標中央和上海市委對於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部署要求,對標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需求,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聯動民主監督,總結跨區域。跨流域的汙染防治協作方面取得的經驗,查找協作機制推進落實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為建設綠色美麗長三角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本次聯動民主監督將重點聚焦長江流域、太湖流域水汙染防治協作機制落實情況,長三角區域大氣汙染防治協作機制落實情況,展開監督性調研、視察。在三省一市聯合開展民主監督的同時,各省市還將分別組織當地政協委員,分頭開展監督。市政協人資環建委將聯手金山、青浦、崇明區政協對口專委會,對跨流域河流汙染防治協作情況開展監督性調研。今年9月,市政協將提交民主監督(上海地區)報告。

會上,圍繞加大民主監督力度、提升民主監督實效,與會政協委員進行了交流座談。

上海政协启动长三角污染防治协作机制落实情况联动民主监督

李逸平指出,各方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到開展“長三角區域汙染防治協作機制落實情況”聯動民主監督工作的重大意義,要堅持問題導向,紮實做好監督。一是在“深”字上下功夫,深入開展監督性調研,聚焦區域協作機制等方面的深層次問題,深入剖析,提出建議;二是在“聯”字上下功夫,不斷增強工作合力,人資環建委要加強與三省一市政協的聯動,加強與地區政協的聯動,加強與各相關職能部門的聯動,加強聯動民主監督與政協相關工作的聯動統籌;三是在“實”字上下功夫,突出重點,聚焦問題,形成高質量的民主監督報告,引起各方關注,促進問題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