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前蘇聯最富裕的國家,烏克蘭為什麼沒有成為一個歐洲強國,反而成為一個失敗國家?

雲霄飛翼


烏克蘭確實很可惜,工農業基礎非常好!但是蘇聯解體後也確實活得很累。至於是不是失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至少木叔和烏克蘭使館的朋友交流時,他們並不認為這是失敗,也不認為烏克蘭就會一直這麼沉淪下去,還是對未來發展有信心的。

那麼木叔就分析烏克蘭這幾年的歷史吧!

談三點,有內有外。

第一,烏克蘭放棄了核武器,這可能算是一個失敗,也是如今被俄羅斯侵略的原因之一。

1994年,在布達佩斯,美俄英三大國和烏克蘭簽約,促使其放棄了當時全世界第三大核武庫,而這三國和聯合國來保障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安全。

烏克蘭本以為冷戰結束後核武器用處不大了,而且放棄還能獲得大筆資金支持,還有各國關係都很不錯,未來一片光明。哪知道俄羅斯20年後會對他發動戰爭?把克里米亞都奪走了。

要是當年烏克蘭沒有放棄核武器,普京動武至少要多考慮幾年吧!

而且烏克蘭國運出現大問題,正是從和俄羅斯關係鬧僵開始的。

第二,烏克蘭政治家決策有問題。

如果烏克蘭能夠很好地轉型,比如類似波蘭等國,徹底和過去說再見,其實也可以。只是該國有不少俄羅斯族,這導致該國政治總是左右搖擺,一會親俄、一會親西方,過幾年就換一次,這會發展也非常不平衡、不健康。

反過來又加劇了烏克蘭政治家利用這種社會和民意分裂來加強自己的政治影響。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不斷激化,最終讓該國沒有一個統一的意志。

這是缺乏決斷型的強人政治家出現的原因,也是結果。最終讓烏克蘭沒能有一個一以貫之的有效政治、經濟和社會政策來改革體系,目前烏克蘭人基本就是維持20年前的現狀,不思進取或者難以進取。

第三,大國博弈讓烏克蘭利益受到損害。

不得不說,美歐和俄羅斯之間的利益爭奪,也是烏克蘭給人感覺比較失敗的原因之一。

這些國家當然根本目的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第一為烏克蘭人考慮。

比如在克里米亞危機十分嚴重的背景下,德國人竟然還和普京討論從俄羅斯進口便宜的天然氣,而且為了避免經過烏克蘭,還弄了一條海上的通道。

這讓烏克蘭人覺得西方自私且背叛,所以一直很不滿。默克爾為了安撫烏克蘭只好說,未來歐洲和俄羅斯談天然氣的時候,要把也要弄一條過境烏克蘭的管線,作為條件之一。

俄羅斯更是如此,獲得了克里米亞還不算,還要把烏克蘭東部的頓涅斯克以及盧甘斯克等地據為己有。如今這裡已經打了5年戰爭,有近萬人遇難。

任何一個國家有這樣的拖累,經濟也好,社會也好,怎麼能發展得好?

所以,國際大環境的影響,也是烏克蘭比較失敗的理由。


木春山談天下


提起烏克蘭,那可是蘇聯時期實力很強的一個加盟共和國,備受尊崇。然而,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卻變得越來越窮困潦倒,甚至充當美國的傀儡在所不惜。

放眼其他從蘇聯體制下獨立的國家,諸如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波羅的海沿岸國家以及白俄羅斯等,大家都混得風生水起,為什麼烏克蘭沒有變成歐洲強國,反倒成為一個失敗的國家呢?

波羅的海沿岸三個小國之所以能夠發展成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當然與其加入歐盟有關,但沒有與俄羅斯發生衝突,以及不存在領土糾紛也是重要方面。而白俄羅斯之所以也能發展得“風景這邊獨好”,與俄羅斯保持傳統友好關係有很大關聯。

烏克蘭不顧同族兄弟手足之情,執意要與俄羅斯分道揚鑣,捨近求遠,為加入歐盟北約而孤注一擲,這就不免引起俄羅斯痛心疾首,在萬分無奈之下,只好利劍出鞘,將歷史領土克里米亞收回,並在去年刻赤海峽對峙事件中將硬闖海峽船員全部扣留。

此外,由於烏克蘭發展不均衡,引起烏東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及頓巴斯等少數民族地區強烈不滿,內戰也就自然而然地發生,而正是領土糾紛以及內亂紛爭,導致歐盟北約遲遲不願將其納入,這樣烏克蘭就夾在俄歐之間,如同一個“棄嬰”。

更可悲的是,去年冬天,由於烏俄關係惡化,導致烏克蘭天然氣緊缺,不得已從歐洲輾轉購氣,孰料價格卻比白俄羅斯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高出3倍,害得烏克蘭民眾一個冬天沒有好心情。

然而,烏克蘭還沉醉在對美歐不切實際的幻想中,以為唯有美國和歐盟才能將其一蹶不振的經濟起死回生,這種自欺欺人的想法只能忽悠自己,而害不到別人。烏克蘭將往何處去?希望未來的烏克蘭總統能夠以史為鑑,勿要顧此失彼,遠交近攻,得不償失。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江淮聖手


都是一幫智商高達250的政客當家的結果!

老金給大家簡單舉個例子,大家就能明白烏克蘭怎麼從一個前蘇聯最富裕的國家,變成一個窮的叮噹響的國家:

眾所周知,歐洲經濟發達,但能源短缺,特別是天然氣,缺口高達40%,旁邊就是能源大國俄羅斯,於是修了一個經過烏克蘭通往歐洲的天然氣管道,烏克蘭一方面可以享受俄羅斯給他這個斯拉夫兄弟的優惠價,又能賺一筆過路費;

後來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跟俄羅斯應該加入歐盟和北約問題上鬧僵,便想出一個制裁來教訓俄羅斯的方法!

二毛子的我不買你大毛子的天然氣了!讓你大毛子的天然氣爛掉!

不買俄羅斯的天然氣,寒冷的冬天還是要用的啊,就近從歐洲進口吧!反正就是不買大毛的!一付賭氣的憋屈像。

那歐洲的天然氣從哪裡來的呢?自然是俄羅斯啦,好嘛,兜了一圈又到烏克蘭手裡。

老金給大家細細算一下波羅申科制裁俄羅斯天然氣的經濟賬:

歐洲從俄羅斯手裡拿到的天然氣價格是245美元,烏克蘭所謂的就近採購歐洲的天然氣價格是266美元,轉手倒賣,歐洲白拿21美元!

烏克蘭原先從俄羅斯拿到的天然氣是194美元的自家兄弟優惠價,看看,一賭氣,就變成266美元從歐洲買!

烏克蘭為了紀念跟俄羅斯斷氣的偉大日子,也為了能更持久的斷氣,特意用一個計時錶來直觀看出烏克蘭跟俄羅斯斷氣的天數!

人家是很認真的哦。

啥也別說了!這高達250的智商,能不讓烏克蘭衰敗嗎!?

恐怕以後除了美女,烏克蘭啥都沒有了!


你對烏克蘭的衰敗有何看法?歡迎留言!千萬別憋著:-)

關注老金看世界,每天都有精彩時局分析!


老金看世界


烏克蘭其實不是前蘇聯最富裕的加盟國,人均GDP沒有核心加盟國俄羅斯高,但卻是前蘇聯最重視建設的加盟國,在蘇聯的規劃中,烏克蘭是保障蘇聯核心區域和接觸歐洲的前沿,加上烏克蘭境內煤鐵資源豐富、地靠黑海出海口、擁有肥沃的黑土地。所以被前蘇聯重點建設,把東部烏克蘭建設成一個擁有全套蘇聯式的軍工業體系,可以製造各種先進武器,甚至擁有航母製造能力,西部烏克蘭自然被建設成大糧倉,靠著俄羅斯的能源輸入,烏克蘭在蘇聯體系下雖然不是最有錢的,但卻是過得最舒服的一個,因為蘇聯重視和政策的傾斜,讓烏克蘭如魚得水。

時過境遷,蘇聯在1991年解體,15個加盟國紛紛獨立,烏克蘭也隨之獨立建國,正常情況下,烏克蘭在蘇聯多年的建設,留下極其豐厚的家底,全套的軍事工業體系、黑海艦隊、核武器庫,人口4000多萬,面積60萬平方公里,烏克蘭這個國家如果運行得當,從蘇聯解體後就是一個歐洲強國,在歐洲甚至全世界都是一個不可輕視的國家,因為烏克蘭強國之資蘇聯時期已經打好了基礎。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事與願違,烏克蘭這些家底並沒有給烏克蘭帶來什麼好運氣,反而與鄰國俄羅斯一樣,誕生一批又一批的經濟寡頭,他們靠著行政權利或者與權貴勾結,肆意吞噬烏克蘭的國有資產,這些寡頭全部都成了億萬富豪,烏克蘭國家經濟卻搞得混亂不堪,民不聊生,而這些卻不是“肉食者”所要考慮的事,他們只關心自己的財產安全以及如何更好吞噬烏克蘭的國有資產。

烏克蘭獨立之後的不到三十年裡,上臺烏克蘭掌權的都是寡頭或者寡頭的代言人,從來沒有為整體烏克蘭考慮過,只注重自己的私利,而且每個寡頭在都有自己的勢力和地盤,和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一樣,誰贏了誰上臺執政(稱霸)。如烏克蘭籤政要庫奇馬、拉扎連科、尤先科、亞努科維奇等,以及活躍在現在烏克蘭政壇的季莫申科、現任總統波羅申科,清一色的都是烏克蘭寡頭,烏克蘭被這些寡頭禍害近三十年,不倒閉都不錯了,不是前些天傳出,烏克蘭國庫只有價值不足5億人民幣的資金,算是全部掏光敗光了。

從經濟數據來看也能看出點端倪,1990年烏克蘭人均GDP達到1600美元左右,和鄰國波蘭人均GDP差不多(波蘭人均GDP1689美元);2017年烏克蘭人均GDP為2600美元,而波蘭人均GDP為13600美元,波蘭人均GDP是烏克蘭的五倍多,烏克蘭成為歐洲著名的窮國,而波蘭卻成為歐洲中等收入國家,起點差不多,但結果卻千差萬別,如果計入通貨膨脹等經濟因素,烏克蘭經濟甚至都不如剛獨立那會好,可見烏克蘭當權者們有多糟糕。

不僅如此,烏克蘭當權者們還自廢武功,軍工體系由於缺少俄羅斯配套工業多年不發展,也不更新換代,還被美國和俄羅斯忽悠之下,把自己擁有的核武器銷燬,從有核國家變成無核國家,被打過牽著鼻子走。2014年,俄羅斯敢明目張膽的佔領克里米亞就是知道烏克蘭已經沒有核武器這個底牌,只能依靠本來就靠不住的美國,可謂是悲催國家的典型。

看來經過二三十年的獨立,烏克蘭內部好沒有真正融合成一個國家,只是空有一個國家體制的空殼,內部誰都沒有把烏克蘭當成一個真正的祖國,只想從其身上獲得更多的利益,正如烏克蘭前總統庫奇馬所說“烏克蘭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烏克蘭內部非常複雜局勢混亂,分裂勢力愈演愈烈,最終變成什麼樣不知道,到哪肯定不是太好的下場,從而也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失敗國家的典型案例。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大家評論交流,加關注!


大正看世界


烏克蘭這個國家比較悲催,在二戰時期,作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可以說獻出來的子弟不比俄羅斯少多少?蘇聯的很多將領均來自於烏克蘭,在話語權上,甚至可以說達到了蘇聯的半壁江山。

在戰後蘇聯在烏克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創下了龐大的工業體系,甚至蘇聯的一大部分設計機構,都設在烏克蘭,可以說為未來獨立的烏克蘭留下了寶貴的資源。

細數烏克蘭的戰略資源,境內有豐富的煤礦資源,第一套黑海出海口,擁有肥沃的土地,再加上一整套的軍工體系,可以製造各種先進的武器,甚至擁有航母製造能力,烏克蘭的西部是一個大糧倉。天哪,這是多麼大的戰略資源,如果是一個正常一點的政府,可以讓烏克蘭人過得舒舒服服,完全可以吃不愁,喝不愁,玩不愁,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可惜敗家子永遠是敗家子。

還是烏克蘭美女養眼。

獨立以後的烏克蘭成了世界上敗家敗得最快的國家,烏克蘭敗家的速度可以說達到了閃電速度,設計機構兩年之內基本上只剩下原先的1/10,還是勉強苟活。

各大工廠,甚至能夠是生產世界上最先進武器的工廠,紛紛倒閉,現在甚至連普通產品的維護,都維護不了,這樣的敗家速度實在罕見。

烏克蘭為什麼從一個工業強國迅速的變成了落敗的國家?首先是一大批的寡頭侵佔了烏克蘭的所有戰略資源,把它們佔為己有,國有企業迅速私有化,可是他們在有這些資產,並不是為著生產,而是為了來快錢,怎麼樣才能夠來塊錢呢?變賣裝備,變賣設備,變賣所有的設計資料,總之怎麼來錢快他們怎麼做,在家他們扶植起來的總統,更是出臺各種相應政策,來加速這種變賣政策,烏克蘭在這30年之內沒有徹底垮臺就算不錯了。

烏克蘭的這些領導人,庫奇馬,拉扎連科,尤先科,亞努科維奇,哪一個不是寡頭捧起來或者本身就是寡頭,就是現在的季莫申科,波羅申科也是一樣,有他們在臺上烏克蘭永遠是個失敗的國家。



烏克蘭也只剩下這些美女了。

從一個擁有巨大戰略資源的國家變成了一個歐洲窮國,烏克蘭只用了30年,這一切只能說是不可能自己作的,現在還看不出來烏克蘭在未來有什麼改變,如果這樣的話,烏克蘭只能繼續窮下去,以後有可能更窮。

我是劉輝,一個偽軍迷。


愚人時代1972


有一次我和稅務財經專業的一個什麼專家吃飯,那得是十幾年前,互聯網剛開始發達的時候。我突然來了靈感問他一個問題:可不可以建立這樣一個系統,財務透明。就像一個部門,國家一年給他多少錢,然後這個錢都是怎麼花了,全部在網上公佈,任何人都有權去查。國家撥下來的每一分錢都能查到去處。哪怕買一包打印紙,市面上一包10塊錢,你這個部門花20買的,那就有問題。大家都能監督。

我說完了,專家沒停頓,沒思考,直接一搖頭:不可行。專家擦了擦嘴上的油,我還以為他能說出什麼高深的道理呢,結果人家回我一句:你這麼幹了,他們吃啥?

通過這事兒,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有些事,就像一加一那樣簡單,但是,只要摻雜上利益,就變得複雜了。

烏克蘭的問題也是如此。

烏克蘭的道理就就像一加一那樣簡單,你根本就沒必要得罪俄羅斯這個鄰居,你也沒必要為了討好美國,把自己國家拖進戰亂。

烏克蘭脫離蘇聯以後,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不結盟。在美俄之間首鼠兩端,吊起來賣。

你跟俄羅斯結盟對抗美國,不明智。畢竟美國掌控著國際經濟,跟它交惡,它封鎖你,制裁你,日子也不好過。跟美國結盟對抗俄羅斯,也不明智。你跟俄羅斯是鄰居,它剛好能打到你。

如果烏克蘭不站隊,跟誰都維持表面的友好,然後誰給我的好處大一點,我就跟誰近一點。這樣美俄都會去爭取它,都會哄著它,誰也不會跟他來硬的,都怕一來硬的,把它逼到對方一夥裡。

烏克蘭人口4000多萬,領土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的糧食出口國,號稱歐洲糧倉,屬於資本主義國家,重工業很發達。這在歐洲絕對算得上大國。以它的權重,如果保持中立,美俄都得不遺餘力的去捧它,哄它,根本不能得罪它。實際上即便是到了現在,俄羅斯依然是希望烏克蘭回頭是岸。前一陣俄羅斯俘獲了烏克蘭的船,然後他們發表聲明的:這都是看在和烏克蘭的兄弟情義,要是別國的艦船,就不是這效果了。

別看印度總給你整點奇葩事兒,但在這一塊,玩的就挺6。它現在就是美俄都不得罪,然後都不站隊。然後美俄就都得跟他敞開心扉。

如果烏克蘭跟美俄都保持個若即若離,跟誰都維持個面子上不錯,還不給任何一方當槍使,那它現在的日子得過得相當滋潤了。這就是一加一那樣簡單的道理。

但是,這裡面一摻雜上了利益,就變成了現在這個局面。

誰的利益?就是烏克蘭這些政客的利益。

最先犯糊塗的是烏克蘭的老百姓。他們有些人希望保持和俄羅斯的傳統友誼,有些人則嚮往歐美的自由民主和財富。當然,老百姓的糊塗,肯定是被烏克蘭的這些政客事先操縱了媒體,忽悠迷糊的。然後這些政客組織集會,演講,把老百姓煽動起來。一派人要跟美國好,一派人要跟俄國好,剩下的事就順理成章了:自己國家內部先亂起來。

這些政客為什麼忽悠老百姓內鬥,就是在博取自己的利益。要麼是為了自己能掌權,要麼就是跟國外都有“友好”關係,他們的企業跟美俄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這背後的骯髒交易,用腳後跟也能想出來。為了自己的權利、利益,不惜把自己的國家帶入戰亂!

烏克蘭的老百姓,被政客忽悠,把自己國家搞亂,最後倒黴的還是他們自己。你們在這跟俄羅斯人打仗,沒飯吃,那些政客不還是住著豪宅,喝著紅酒,跟美國朋友優雅的談生意嘛。

烏克蘭,為了遠方的美國,跟家門口的俄羅斯作對,先把自己國家搞亂。這都是愚不可及的行為。你跟自己的鄰居搞事,你的鄰居還是俄羅斯,你仗著美國撐腰,如果矛盾真的激化到一定程度,俄羅斯先打你是沒問題。如果俄羅斯動真格的,美國很可能會像賣格魯吉亞那樣,再賣一次烏克蘭。慫恿你惹事,把俄羅斯惹急眼了,美國不吱聲了。就算美國能幫你,你自己國家打成廢墟,那也得是前提。這個賬就是一加一,但沒辦法,利益擺在那,烏克蘭的領導人就顧不得了。

我去年發過幾篇關於聯想的文章。其實聯想目前也是這麼回事。經營這麼多年,已經形成了固化的利益集團,在他們內部。改革、創新,是不可能的。這些人就是把企業耗到油盡燈枯,也不帶吐出自己那部分利益的。這個企業不改,就是死。是一加一的道理,但利益擺在那,你就動不了。

銳視覺何老師


烏克蘭在蘇聯解體以後繼承了不錯的家底,以當時烏克蘭的條件,擁有強大的工業基礎,適合農業發展的一望無際的黑土地,以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5200多萬的人口規模,烏克蘭成為歐洲發達國家,甚至歐洲強國也是有可能的。然而,現實卻令人大跌眼鏡,烏克蘭不僅成為歐洲最為貧窮的國家,而且因為國內動亂,百姓流離失所,成為歐洲最混亂國家。一個擁有優良資源稟賦的國家,為何會淪落到如此地步,銘蘇先生具體給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烏克蘭的基本情況。

烏克蘭位於東歐平原,國土面積60萬平方公里,擁有佔世界四分之三的肥沃的黑土地,被譽為歐洲的糧倉(世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蘇聯解體時烏克蘭人口約5200萬。蘇聯時期,烏克蘭以佔蘇聯2.6%的國土面積,創造了佔蘇聯13%的經濟總量,是蘇聯最為富裕的加盟共和國之一。烏克蘭繼承了蘇聯約35%的軍工產能,軍工企業達3500多家,有著強大的工業基礎,不但可以生產常規武器,甚至還可以生產核武器和航母。烏克蘭憑藉豐富的煤、鐵資源,其鋼鐵產量佔到了蘇聯總產量的40%。

雖然烏克蘭的經濟結構也是蘇聯模式,偏重重工業發展,忽視輕工業發展,但是以烏克蘭當時的條件比其他絕大部分加盟共和國都要好。擺脫蘇聯以後,烏克蘭應該發展的更好才是,可是現在烏克蘭卻成為歐洲最貧窮落後的國家,這是為何?

烏克蘭之所以有今天的局面,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銘蘇先生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烏克蘭未利用好自己的區位優勢,反而因地緣因素而使自己陷入動盪。

烏克蘭地處俄羅斯和歐洲國家之間,俄羅斯有著豐富的資源,歐洲國家有著先進的技術和雄厚的資本,如果烏克蘭能夠充分利用自身地理優勢,在自己繼承蘇聯工業製造能力的基礎上,引進歐洲的資本和技術,充分利用俄羅斯廉價的原料,那麼烏克蘭的經濟想不發展都難。

然而,身處大國夾縫中的烏克蘭,沒有選擇左擁右抱,保持自己在俄羅斯和歐美國家之間的平衡,而是選擇一路向西。這對於經濟上嚴重依賴俄羅斯,並被俄羅斯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的烏克蘭來說,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面對烏克蘭的背離,俄羅斯對烏克蘭採取反制措施,中斷對烏克蘭的經濟合作,將克里米亞納入俄羅斯版圖,扶持烏東部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的親俄武裝,導致烏克蘭局勢長期動盪,然而烏克蘭依靠自己的力量顯然無法改變目前的局面。

第二、烏克蘭寡頭控制國家經濟和政治,成為國家主導力量。

蘇聯解體以後,烏克蘭少數寡頭通過權錢交易等手段低價購買國有資產,控制國家經濟命脈,使烏克蘭成為最為典型的寡頭經濟國家。寡頭為了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在加強對經濟控制的同時,也將觸角伸向政治領域,通過自己或扶持代理人的方式登上政治舞臺,從而實現對政治的影響,反過來再通過政治手段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

根據福布斯2013年富豪榜數據,烏克蘭最大的富豪里納特.阿克梅托夫資產超過150億美元,前100名富豪總資產超過1300億美元,佔烏克蘭國民生產總值的80%。所以,儘管烏克蘭很窮(前一段時間據媒體報道烏克蘭國庫只剩下5億財政資金),但是各個寡頭卻不差錢,各個寡頭不管國家經濟發展的如何,只管自己能否賺到錢。所以,儘管烏克蘭擁有比較優越的發展條件,但是國家經濟命脈被各個寡頭壟斷控制了,國家已經被各個寡頭所掏空,還能發展的好嗎?

雖然俄羅斯也存在寡頭經濟,但是俄羅斯有普京這類的強勢人物做總統,能夠對強勢寡頭進行打壓,而烏克蘭像庫奇馬、拉扎連科、季莫申科、尤先科等政治領導人要麼是寡頭,要麼是寡頭的代理人,國家政權掌握在這些人手裡,國民經濟難以實現真正的健康發展。

第三、外部勢力的介入,令烏克蘭動盪不安。

烏克蘭從蘇聯繼承了大量的軍工企業和先進的武器裝備,其中包括上千枚核武器、戰略轟炸機、洲際導彈等具有威懾力的先進武器,使烏克蘭一躍成為世界第三核大國。有著這樣的資本,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肯定沒有什麼問題。可是烏克蘭在美俄的威逼利誘下選擇了自廢武功,銷燬了包括核武器在內的大量先進武器。雖然美俄給予烏克蘭一定的經濟補償和安全保障的承諾,但是一個國家把自己的命運寄託於外部力量,這明顯都不靠譜,因為美俄的安全保障對烏克蘭來說就像是個笑話。

蘇聯解體以後,雖然俄羅斯實力衰落,對美國構不成威脅,但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繼續對俄羅斯實施打壓和制裁。北約通過不斷地吸收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和華約成員國,將北約的邊界不斷地東擴,推進到烏克蘭一線。然後西方國家通過顏色革命,扶持親美政客上臺執政。烏政府採取一路向西的政策,試圖加入歐盟和北約,並允許北約在烏克蘭境內部署軍事力量。而一向視烏克蘭為自己勢力範圍的俄羅斯,堅決反對北約東擴,並對美國和北約介入烏克蘭強烈不滿,這才有了克里米亞事件和俄羅斯對烏東部武裝的支持。烏克蘭的一路向西政策,最終造成克里米亞和烏克蘭的分裂,還造成烏東部地區的動盪不安。

烏克蘭雖有不錯的家底,但是烏克蘭並沒有利用好自己的優勢,國家經濟命脈被寡頭控制,國家安全自己又無法保障,在外部勢力的介入下國家陷入政治鬥爭和麵臨四分五裂的危機。


銘蘇先生


烏克蘭的問題可以說自己坑自已。

烏克蘭的所謂富裕實際上,基礎擁有非常發達的工業體系等,各方面條件很高,但是它們是作為蘇聯經濟體系的一個部分存在的,在蘇聯解體之後,整個原有的工業體系被撕裂了,烏克蘭的工業體系出現不完整的,更麻煩的是,烏克蘭獨立之後,採取的政策中沒有對國家經濟體系進行重大調整之意,當俄羅斯正在研究如何彌補體系空缺時,烏克蘭什麼也沒有做,更多的吃老本,在國際市場上一直在出售其庫存的武器裝備,而不是發展其軍工產業,這造成了很大的問題。

對於工業企業來說,最重要的還是維持生產狀態,僅僅保留設備,人員什麼丟失也一樣難以再恢復生產,最終等到烏克蘭需要發現自己需要時,已經把自己的工業基礎規律不掉,大量的企業由於長期沒有生產,已經荒廢掉。人員流失的,技術上也自然也就損失了。

原本從經濟角度來說,烏克蘭的經濟體系與俄羅斯有著密切的關係,在許多層面上兩者有協作關係。但是烏克蘭就對外政策上,採取與俄羅斯遠離,親近西方。實際上就是坑自己的經濟,沒有合作俄羅斯,烏克蘭經濟面臨著崩潰的問題。以現在的狀態,烏克蘭恢復幾乎不可能了,無法保持經濟的發展,那麼變成失敗國家沒什麼意外。


浴火


烏克蘭國家有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5200萬人口規模,資源豐富,家底殷實:境內有豐富的煤礦資源;擁有強大的工業基礎、整套的軍工體系和可以製造各種先進的武器甚至航母製造能力;土地肥沃,四分之三的黑土地特別適合農業發展。如果正常發展的話,烏克蘭人將過得舒舒服服,完全可以吃不愁,喝不愁,玩不愁,國家成為歐洲發達國家、甚至是歐洲強國都是可能的。然而,現實卻令人大跌眼鏡,烏克蘭不僅成為歐洲最窮的國家,而且因為國內動亂,使老百姓生活困難,流離失所。一個擁有優質資源的國家,如何淪落到如此地步?分析起來,至少有以下幾點原因:

寡頭控制國家經濟政治。烏克蘭的領導人,如庫奇馬,拉扎連科,尤先科,亞努科維奇,哪一個都是寡頭捧起來或者本身就是寡頭,就是現在的季莫申科,波羅申科也是一樣,都是寡頭。寡頭都唯利是圖,怎麼來錢快怎麼幹。烏克蘭就是這樣,一大批寡頭侵佔了烏克蘭的所有戰略資源,國有企業迅速私有化。他們在有了資產後,不是為著生產,而是為了來快錢,怎麼樣才能夠來塊錢呢?變賣裝備,變賣設備,變賣所有的設計資料,於是,獨立以後的烏克蘭成了世界上敗家敗得最快的國家,各大工廠,甚至是能夠生產世界上最先進武器的工廠,紛紛倒閉,現在甚至連普通產品的維護,都維護不了。所以,烏克蘭的錢全在寡頭手中,根據福布斯2013年富豪榜數據,烏克蘭最大的富豪里納特.阿克梅托夫資產超過150億美元,前100名富豪總資產超過1300億美元,佔烏克蘭國民生產總值的80%。從幾任總統的從政思路看,他們根本不為人民大眾著想,而是出臺各種政策支持寡頭,所以烏克蘭在這30年之內沒有徹底垮臺就算不錯了。

外交政策左右搖擺。烏克蘭地處俄羅斯和歐洲國家之間,俄羅斯有著豐富的資源,歐洲國家有著先進的技術和雄厚的資本,如果烏克蘭能夠充分利用自身地理優勢,在自己繼承蘇聯工業製造能力的基礎上,引進歐洲的資本和技術,充分利用俄羅斯廉價的原料,那麼烏克蘭的經濟想不發展都難。然而,身處大國夾縫中的烏克蘭,不做有力的外交政策調整,左右搖擺,忽東忽西,沒有選擇左擁右抱,保持自己在俄羅斯和歐美國家之間的平衡,而是貪圖蠅頭小利,選擇一路向西。這對於經濟上嚴重依賴俄羅斯,並被俄羅斯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的烏克蘭來說,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面對烏克蘭的背離,俄羅斯對烏克蘭採取反制措施,中斷對烏克蘭的經濟合作,將克里米亞納入俄羅斯版圖,扶持烏東部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的親俄武裝,導致烏克蘭局勢長期動盪,然而烏克蘭依靠自己的力量顯然無法改變目前的局面。

國內局勢動盪不安。在蘇聯解體時,烏克蘭是世界第三核大國,武器裝備先進,其中包括上千枚核彈頭、戰略轟炸機、洲際導彈等。有著這樣的資本,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肯定沒有什麼問題。可是烏克蘭在美俄的威逼利誘下選擇了自廢武功,銷燬了包括核武器在內的大量先進武器。雖然美俄給予烏克蘭一定的經濟補償和安全保障的承諾,但是一個國家把自己的命運寄託於外部力量,這明顯都不靠譜,因為美俄的安全保障對烏克蘭來說就像是個笑話。如今,烏克蘭與俄羅斯關係急劇緊張,去年底,俄曾扣留了烏克蘭三艘艦艇,而美國藉著幫助烏克蘭名義,在烏建設軍事基地,以對抗俄羅斯。在外部爭端不斷升級的情況下,其國內也是矛盾四伏,東部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戰爭連綿不斷,直接導致平民死亡,民眾失業,居無定所,顛沛流離。而三月份開始的總統大選,更是你爭我奪,爭鬥劇烈,鬧得全國雞犬不寧,政治局勢急劇動盪。在這樣的形勢下,國家怎麼能夠發展呢?所以烏克蘭的失敗是必然的。


鳳凰山觀世界


烏克蘭並不是前蘇聯最富裕的加盟共和國,1990年烏克蘭的人均GDP為1500多美元,在前蘇聯歐洲地區加盟共和國中,比俄羅斯人均3000美元和白俄羅斯1700多美元要低。到2017年白俄羅斯人均GDP已經增長到9000美元左右,而烏克蘭還徘徊在3000美元,不僅令人唏噓。烏克蘭擁有不錯的底子,卻淪為一個失敗國家,我認為主要是烏克蘭"謀"有問題,"道"亦有問題。

烏克蘭獨立後面臨嚴重的經濟結構問題

現在大家都說,前蘇聯發生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經濟結構不合理,太過於偏重重工業和軍工工業。而在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中,烏克蘭的問題比俄羅斯還要嚴重。更為要命的是,蘇聯的解體徹底摧毀了烏克蘭的工業體系。

烏克蘭無論是重工業企業還是軍工企業,要不是配件工廠就是組裝工廠,離開了前蘇聯完整的工業佈局,烏克蘭的工業企業就陷入了極端困難之中。以黑海造船廠為例,作為蘇聯航母的總裝工廠,是前蘇聯實力最強的造船廠之一。但是前蘇聯解體後,沒有波羅的海造船廠等俄羅斯地區造船廠的互相支持,黑海造船廠迅速衰落,現在莫說製造航母,就是稍大型的船舶也非常困難。


烏克蘭選擇解決問題的“謀”,有很大問題。

烏克蘭面臨的嚴重經濟結構問題,其實只有兩個解決方法,要麼與俄羅斯結合,維持前蘇聯的經濟體系;要麼連入歐盟,融入歐洲的經濟體系。烏克蘭獨立後的大多數領導人都選擇了後者。僅從經濟角度看,融入歐洲經濟體系確實是效率最高、效益最好的選擇。

但是如果考慮到烏克蘭的地緣政治環境,這個選擇確實有些脫離實際。烏克蘭位於俄羅斯歐洲區的腹部,烏克蘭的局勢對於俄羅斯的穩定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烏克蘭加入歐盟,甚至加入北約,就相當於美國和歐洲把刀子直接懟在了俄羅斯的肚子上,這是任何一個有血性的大國都不能容忍的。在把俄羅斯已經逼到牆角的情況下,如果美國貿然出手幫助烏克蘭,俄羅斯也不介意與美國拼命。由此可以看得很明白,烏克蘭這個"謀"本身就有很大的問題,不僅為自己的失敗奠定了基礎,也為後來自己面對危險時,得不到真正的幫助埋下了伏筆。


烏克蘭追求“謀”的“道”也出了嚴重的問題

在烏克蘭第二任總統庫奇馬執政時期,雖然也想加入歐盟獲得經濟利益,加入北約獲得安全保障,但是庫奇馬與俄羅斯的關係維持得不錯。此時烏克蘭的外部政治環境還相對穩定。對比烏克蘭與俄羅斯兩國,在2000年至2005年的經濟增長率可以看出,烏克蘭的表現還很不錯。


但是烏克蘭人選擇的第三任總統尤先科,毫無政治智慧,一心倒向歐洲和美國。烏克蘭的態度讓俄羅斯非常緊張,讓美國人非常興奮。2004年橙色革命之後,俄羅斯、美國積極插手烏克蘭國內政治。尤先科、季莫申科、亞努科維奇在兩個大國的操縱下,時而聯合,時而鬥爭,攪亂了烏克蘭的政治局勢,更是激化了烏克蘭內部的烏克蘭人與俄羅斯人的民族矛盾。

在烏克蘭政治家10年的挑動下,2014年,烏克蘭再次爆發嚴重的街頭革命時,烏克蘭人情緒已經失控,反俄情緒已經十分強烈,俄烏友好的基礎已經蕩然無存。為了維護俄羅斯在黑海的利益,和在烏克蘭的俄羅斯人利益,俄羅斯出手拿下克里米亞,並且支持烏克蘭東部地區俄羅斯人自治。從在某個角度上來說,普京也是在烏克蘭人的苦苦相逼中出手。



現在的烏克蘭國土分崩離析,國內政治鬥爭激烈,外部俄羅斯虎視眈眈,是歐洲地區最不穩定的國家。這樣一個國家成為失敗的國家,最貧窮國家也就可以理解了。

所謂謀定而後動,烏克蘭在本身目標有問題的情況下,又選擇了一條激進的道路,追求不切實際的目標,被俄羅斯殘酷無情的打斷,也是咎由自取。

圖片來自網絡,個人觀點,歡迎討論和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