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在寶雞部隊上有一位付營長王恆德幫地方訓練民兵時犧牲了。英雄陵墓在寶雞哪裡?

四朵金花爸


查詢中國軍網英烈紀念堂王恆德英雄陵墓在他犧牲的地方——紅旗大隊後山坡的老虎溝邊!

下面轉載中國軍網關於王恆德烈士的部分介紹:

王恆德,1929年出生于山東省臨沂縣一個農民家庭。7歲時父親不幸去世。8歲那年日本侵略軍佔領了他的家鄉。

1941年,日寇對山東根據地實行“鐵壁合圍”,並在離他家8裡遠的澗谷巖村安了據點。為了反“掃蕩”,村裡成立了兒童團,12歲的王恆德第一個報名,並被選為指導員。

1944年,抗日戰爭進入戰略大反攻階段。年僅15歲的王恆德推著小車加入了八路軍的支前行列。他小小年紀參加了許多次戰鬥。在一次戰鬥中,他竟和成年人一樣跟隨擔架隊走了300多里地,直到勝利完成任務,受到部隊首長的表揚。

1950年,美國侵略者發動朝鮮戰爭,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第二年,已經22歲的王恆德響應黨中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號召,毅然告別新婚不久的妻子和年邁的母親,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
1952年底,王恆德隨部隊到了朝鮮戰場。在血與火的考驗中,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又提升為排長。

1958年,王恆德從朝鮮回國後,先後被提升為副連長、連長、副營長、營長。

1967年,王恆德被派到寶雞縣潘溪公社支農。

1969年,珍寶島事件爆發。王恆德決定加強民兵訓練,搞一次實彈演習。

10月1日,晨熹微露,老虎溝的演兵場上早已殺聲震天,彈聲隆隆。該18歲的黨根禮投彈了。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實彈演習,心裡無比激動。只見他小心地拉開彈蓋,將拉火環套在無名指上,然後活動了一下手臂。接著,就在他掄起胳膊投彈的一剎那,手榴彈突然滑脫,落在右側的山坡上,又滾到他的腳邊,噗噗地冒著青煙。黨根禮驚呆了……三秒鐘,再有三秒鐘手榴彈就要爆炸!在這千鈞一髮之時,王恆德一個箭步衝上去,一把將黨根禮推倒在兩米之外。他轉身剛要揀手榴彈,發現黨根禮又不放心地探起身子,於是又一次撲過去將他按倒。當王恆德再撲向手榴彈時,“轟”的一聲,手榴彈爆炸了……黨根禮得救了,民兵們安然無恙,而王恆德卻倒在血泊之中。後經多方竭盡全力搶救,王恆德終因傷勢過重,於1969年10月7日犧牲。

王恆德犧牲後,寶雞地區在市體育場為他舉行了萬人追悼大會,並將他的遺體埋葬在他犧牲的地方——寶雞市陳倉區磻磎鎮黨家村紅旗大隊後山坡的老虎溝邊。蘭州軍區為他追記一等功;國家民政部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中國軍網王恆德烈士生平介紹網頁鏈接:

http://www.81.cn/yljnt/2014-01/21/content_5743634.htm


血色黃昏的黃昏


王恆德出生於1929年,1944年加入八路軍,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朝鮮戰爭,1958年回國後擔任某部炮兵營長。1969年,珍寶島事件爆發,王恆德奉命投入到民兵訓練工作,在一次民兵實彈演習中發生的手榴彈誤傷事故中犧牲。王恆德犧牲後,寶雞地區在市體育場為他舉行了萬人追悼大會,並將他的遺體埋葬在他犧牲的地方——紅旗大隊後山坡的老虎溝邊。蘭州軍區為他追記一等功;國家民政部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王恆德的事蹟曾被編成連環畫出版過,如今還能有人記得並提起這位在非戰時犧牲的解放軍基層幹部,實在令人欣慰。該事故的經過是這樣的:實彈演習中一位名叫黨根禮的十八歲小民兵在投彈時手榴彈突然從手中滑脫,落在右側的山坡上,又滾到他的腳邊,噗噗地冒著青煙。黨根禮驚呆了……三秒鐘,再有三秒鐘手榴彈就要爆炸!在這千鈞一髮之時,王恆德一個箭步衝上去,一把將黨根禮推倒在兩米之外。他轉身剛要揀手榴彈,發現黨根禮又不放心地探起身子,於是又一次撲過去將他按倒。當王恆德再撲向手榴彈時,“轟”的一聲,手榴彈爆炸了……黨根禮得救了,民兵們安然無恙,而王恆德卻倒在血泊之中。後經多方竭盡全力搶救,王恆德終因傷勢過重,於1969年10月7日犧牲。



國內外軍隊在手榴彈實彈投擲訓練科目上歷來是事故重災區,我軍老兵有戲言:年初新兵手榴彈實彈投擲訓練是班長們最短命的季節。為了減少發動事故造成的傷亡,我軍在實彈訓練時都要挖掘避彈坑,當手榴彈從新兵手中脫落或者投擲距離過近時可跳進避彈坑有效躲避手榴彈的爆炸威力。



進攻型手榴彈引信延時一般為3~3.7秒,即使在沒有避彈坑的情況下王恆德營長已經發現黨根禮手中的手榴彈已經滑落並及時將驚呆的黨根禮撲倒,隨後轉身準備將手榴彈拾起來扔到遠處,可是此時的黨根禮居然又從地上爬起來張望自己弄滑落的手榴彈,王營長只好又再次將其撲倒……在三秒鐘之內王營長完成兩次撲倒受驚的民兵和兩次試圖拾起手榴彈的動作,足見他的反應是何等的迅速,只可惜原本應該化險為夷的事情卻因為民兵同志再次從地上爬起來而演變成事故。



兵器知識譜


儘管歲月的車輪已經駛過 40載,但無法沖淡人們對英雄的記憶。王恆德——一個當年閃爆寶雞、響徹全國的名字,一個被繪成連環畫、寫進教科書的英雄人物,他的事蹟整整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 !

初秋時節,記者走進了英雄王恆德當年壯烈犧牲的地方——陳倉區磻溪鎮黨家堡村,追尋英雄的足跡。

手榴彈即將爆炸時,王恆德衝上前去,將民兵小黨按倒在身下……

黨家堡村位於陳倉區渭河南岸,背靠秦嶺,面對渭河。因村中黨姓居多而得名,上世紀曾一度改名叫紅旗大隊。

車沿西寶南線駛進黨家堡村。“請問王恆德烈士墓在哪裡?”“王營長,順著水泥路往前走……”村民說起王恆德時,還習慣稱“王營長”,像說村裡的一位村民。

村後小山坡上,村民們正對英雄的墓地進行修繕,墓碑前面鑲嵌著英雄頭像,金色的碑文記載著英雄的壯舉——“王恆德,男,共產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某軍高炮營營長。1929年生於山東省臨沂縣,一九五二年入伍……”

村民們七嘴八舌地對記者講述“王營長”的故事。隨著大家的講述,時光又回到 1969年英雄壯烈犧牲的那一刻……

1969年 10月 1日的清晨,在寶雞縣磻溪公社紅旗大隊“支農”的王恆德,率領大隊 200餘名民兵進行手榴彈實彈訓練。按照要求,大家都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位置,將手榴彈安全地投到溝中。但輪到民兵黨根禮時,卻發生了意外——由於緊張,黨根禮將手榴彈在手中掄了幾圈後,扔在了自己的腳面前 !手榴繩已經被拉開,“嗤嗤”冒著煙……“快臥倒 !”王恆德大喊。

其他民兵都臥倒了,只有黨根禮還愣在那裡。

王恆德一個箭步衝了上去,一把將小黨按倒在地,而後抬起腳準備把手榴彈踢進溝中,這時手榴彈爆炸了……

群眾和部隊官兵緊急把王恆德送到解放軍三醫院搶救。軍地專家進行了七晝夜搶救,但因傷勢過重,他於 10月 7日去世。“王營長身中 136個彈片,整個人血肉模糊 !”時任紅旗大隊婦聯主任、王恆德犧牲後任“蘭州軍區巡迴事蹟報告團”成員的王巧彥哽咽地說:“就是這,王營長在最後彌留之際說的話,不是交代家屬的事,而是問‘黨根禮傷著沒?’當陪同人員告訴他小黨沒事時,王營長才閉上眼睛去了 !”

英雄王恆德的名字很快傳遍了祖國大地,在“備戰備荒為人民”的非常時期,全國掀起了學習英雄王恆德的高潮。 11月 9日,陝西省革命委員會、陝西省軍區聯合發出《關於開展向王恆德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 12月7日,《王恆德同志慶功大會》於西安舉行,蘭州軍區政治委員李瑞山在會上宣讀了中共蘭州軍區委員會《關於給王恆德同志追記一等功的決定》。以王恆德掩護小黨為原型創作的《英雄王恆德》的連環畫,在全國出版發行;《接過英雄手中的槍》的文章,被省上編進中小學教材中…… 陪同記者採訪的陳倉區民政局副局長張存海說:“我當年多次到這裡祭奠英雄,每次都被王營長的事蹟感動得熱淚盈眶。王恆德是那個時代的精神楷模 !” 被救的民兵黨根禮隨後參軍入伍,服役幾年後退伍務農 ,於三年前去世。 村民們說,村上發展這麼快,跟王營長當年大力幫助分不開王恆德 1967年率部來到紅旗大隊,執行支農任務。 “那時,渭河南岸的灘地都是鹽鹼地。我們村在山坡上種玉米、灘地種稻米,產量只有一二百斤,村民們一年幾乎吃不上麥子。”黨家堡村支書閆引孝回憶說。 王恆德到村上後,一方面組織民兵開展訓練,一方面支援農業生產。為了解決河灘鹽鹼地小麥低產問題,他帶領群眾在紅旗大隊進行改良土壤實驗,造田 800餘畝,試種小麥獲得了巨大成功。後來,市上在渭河南片實行的“拉土壓沙”技術,就是在王恆德試驗的基礎上進行的。 土壤問題解決後,灘地成了高產田,農民也吃上了麥面。但每到夏季,河水氾濫,好多莊稼被水沖壞。王恆德通過考察村子地形,想出瞭解決的辦法。他帶領村民和部隊官兵,大修排水渠,給莊稼圍起了“護城河”,農民們此後再也不擔心每年汛期的洪水沖壞莊稼了。 陝西雖然是全國著名的蘋果生產基地,但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我市種植蘋果的地方卻不多。六十年代中後期,紅旗大隊開始育些苗向外賣,但自己不種。王恆德來村上後,建議村民種蘋果 ,增加經濟收入。據保留下來的村委會紀要顯示,當時反對種蘋果者居多,“肚子吃飽就很不容易了,種蘋果能當飯吃?”但王恆德卻堅定不移。他反覆做幹部群眾的思想工作,在村後山坡地上種植了 1000畝蘋果。後來,當其他地方開始種蘋果時,黨家堡村早利用王恆德當年種下來的蘋果樹發家致富了。 之後,王恆德又帶領鄉親們打井、修路……解決了生產生活上的許多難題,不僅為鄉親們辦了好事實事,還為黨家堡村的發展進步作了巨大的貢獻。 現在,黨家堡村是小康示範村。回顧村子的發展變化,村民們心懷感恩地說:“這與王營長分不開!”“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王恆德已去世 40年,但他卻像一座豐碑,永遠聳立在黨家堡人的心裡!最後讓我們一起向英雄致敬!


無法言語的失落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磻溪鎮黨家堡村


世界盃冠軍之中國


潘溪黨家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