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區:深化“三問” 護航營商環境

四川新聞網廣元4月16日訊(舒強)當面問診“解難題”“極少數工作人員還是存在官本位思想,政策解釋不夠有耐心。”

“個別企業誠信意識還需增強,應該進一步健全約束和推出機制。”

“只要政府多關注營商環境,主動為企業提供服務,朝天的營商環境將越來越好,我們每個企業也將為建設朝天一流營商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

近日,在朝天區優化營商環境座談會上,區發改局、區經信局、區行政審批局等10多個單位主要負責人和12家與會企業代表一起,圍繞如何提升營商環境暢談感受,並提出意見建議。

該區定期召開的優化營商環境座談會,隨機抽取二分之一以上的企業(項目)負責人與政府職能部門主要領導面對面交流,對政策執行、服務到位等問題當場釋疑,當場不能解決的“一對一”明確責任單位、經辦人員、反饋期限,並於每季度末抽取三分之二的問題進行整改情況複核,確保問題有人管、事情有人辦。

區經信局局長喬發福表示,將切實提高服務效率,全面深入各企業車間和項目建設現場,幫助企業運行和項目推進服好務。

目前,已“面對面”解決棚戶區拆遷等問題10餘個。

群眾問效“轉作風”

“曾總,企業在運行過程中,遇到困難和問題,只要是正常合理的需求,我們一定盡力給你們搞好服務。”被聘為全市首批100名營商環境監督員的胡守奎,已是他在一個月內第三次通過現場督導、電話回訪等形式瞭解對口聯繫企業——四川嵐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運營情況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方面的困難和問題。

“感謝你們為我們提供優質服務。”四川嵐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曾林民說:“朝天區為民營企業提供了更高效的辦事效率,更好的政務服務,主動為企業提供各類政策指導,為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宏利。”

朝天區從區巡察、督查中選聘7名“營商環境監督員”,一對一聯繫區內7家民營企業,以實地訪現場、電話問專人、匿名填問卷的方式,對區級相關部門和鄉鎮等作風效能情況進行專項督查,同時積極開展“朝天問政”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專場、“信訪舉報巡迴接訪直通車”進企業活動,通過群眾監督評價推動作風轉變、效率提升、環境優化。

“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在摸清摸透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難點、痛點和堵點,督促各級各部門創新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效率,做到有求必應馬上辦,切實下大功夫、真功夫幫助企業排憂解難。”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彭鴻對營商環境監督員提出了具體的工作要求。

同時,區紀委監委精心製作了《優化營商環境調查問卷》,在座談會上現場發放給各界代表廣泛收集意見建議。

2018年以來,發放調查問卷2000餘份,收集意見建議100餘條,累計開展效能督查4次,糾正突出問題21個。

從嚴問責“強震懾”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該區紀委監委、區檢察院等部門建立“問題線索共享”機制,按照“問題不查清不放過、責任不查明不放過、追責不到位不放過”的原則,圍繞公職人員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中梗阻”等懶政怠政、為官不為問題開展不間斷的明察暗訪,對審批雁過拔毛、推進吃拿卡要、服務推諉扯皮、強行阻工滋事等問題,實行嚴查重處、提級直辦、掛牌督辦,堅決遏制一些公職人員在服務企業或項目推進過程中不收手、不收斂等違紀違法行為。

“對損害營商環境問題,區紀委監察委採取督辦、交辦或直查快辦等形式優先辦理;對涉嫌職務犯罪的,堅持行賄受賄一起查。”該區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王蓋明說,“對與典型案例,我們還在區電視臺開辦的‘監督執紀曝光臺’欄目通報曝光,形成強烈震懾。”截止目前,運用執紀第一形態處理營商環境領域立案22件,黨紀政紀處分22人。

同時,該區還深入企業開展以案說法宣講會、座談會,組織企業家開展依法誠信經營宣傳教育,引導企業家增強法律意識和法治理念,依法經營,不踩紅線,不“圍獵”公職人員,不向公職人員及其親屬送紅包、禮金、禮品、消費卡、預付卡等財物,或安排旅遊、健身、娛樂等活動,杜絕以行賄等非法手段輸送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