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女車主揭開“金融服務費”遮羞布 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意坐在自行車上面笑。那有沒有一種場景,坐在奔馳車蓋上哭呢?

如今,由於客戶剛買了一輛奔馳新車還沒開出店門便出現發動機漏油,這個場景真實發生在了西安利之星4S店裡,並且迅速在網絡平臺傳播開來。目前,該事件又因為一筆“金融服務費”再次發酵。

“這筆金融服務費我是不知情的,並不是在一個你情我願、雙方知曉的情況下(交付)。” 近日,該事件的主角——一位奔馳女車主在接受央視的採訪時說。此前,該名車主在一份錄音中曝光稱,自己在交完新車的首付款、買完保險之後,西安利之星4S店銷售人員才說需要交一筆1.52萬元的金融服務費,並且只能微信轉賬給一個私人賬戶且沒有發票。在被晾在4S店裡20多分鐘之後,該名車主最終妥協交付了這筆金融服務費。

在該名車主來看,這筆錢是被利之星4S店“騙”走的,且去向值得懷疑。一石激起千層浪,此言論一出,涉及到了幾乎所有4S店的核心利益。

奔馳女車主揭開“金融服務費”遮羞布 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西安利之星4S店。每經實習記者 陳嘉偉 攝

“向客戶收取金融服務費確實一直都存在。”4月15日,某豪華品牌銷售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已經接到了上面的通知,關於金融服務費的事一概不要提,並且我們已經暫停向客戶收取金融服務費。”

與此同時,陝西稅務部門已經封存了西安利之星4S店的所有收款收據,正在核實西安利之星是否涉嫌偷漏稅或涉稅違法行為。此外,中國銀保監會也高度重視,已要求北京銀保監局對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金融有限公司是否存在通過經銷商違規收取金融服務費等問題開展調查。

都有誰分了“金融服務費”的一杯羹?

據瞭解,所謂“金融服務費”指的是4S店為顧客辦理貸款收取的相關費用。事實上,該名奔馳車主被收取金融服務費並不是個例。有多位車主紛紛“聲援”這位奔馳車主。有車主表示,此前購買車型被收取了5000多元的金融服務費。也有車主稱由於銷售極力推薦分期付款且需要另外支付8000多元的金融服務費,最終決定全款買車。

對於這筆費用,梅賽德斯-奔馳4月14日發表聲明稱:公司一向尊重並依照相關法律法規開展業務運營,不向經銷商及客戶收取任何金融服務手續費。梅賽德斯-奔馳公開並反覆地要求經銷商在其獨立經營的過程中要誠信守法,確保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記者查閱梅賽德斯-奔馳官方網站中的“金融計算器”一欄發現,購買一輛奔馳新車的首付為30%,還款期限分為24個月和36個月兩種方案,其利率並不相同,但是並沒有提及“金融服務費”。值得一提的是,在金融方案下面有這樣一句話:“具體的零售交易價格、產品配置及交易細節請與相關授權經銷商協商確定。”

一位汽車行業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般來說,金融服務費大概有30%—50%的比例成了銷售人員的提成,這也是為什麼銷售人員極力引誘客戶分期購車的原因,剩下的部分廠家有沒有分一杯羹不好說。”

奔馳女車主揭開“金融服務費”遮羞布 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此前,一位日系品牌4S店的銷售顧問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曾表示,“金融服務費的(標準)額度都是4S店各定各的,(對於)這類收費,廠商實際上知情,因為每賣一輛車廠商從中是賺取利潤的。”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的數十家品牌4S店的絕大多數銷售人員表示,這類服務費大多數都交給了4S店和廠家。

目前,對於該問題,中國銀保監會已經高度重視,要求北京銀保監局對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金融有限公司是否存在通過經銷商違規收取金融服務費等問題開展調查。銀保監會表示,將根據調查情況依法採取必要的監管措施,切實維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4S店收費項目種類繁多

“向客戶收取金融服務費一直存在,經過我們先前做的一些調查,90%以上的4S店會向貸款購車的消費者收取金融服務費,實際上這個費用4S店是不該向消費者收取的。”北京益普索市場諮詢有限公司研究總監王宏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由於金融服務費一事被曝光,使得各大品牌經銷商以及銷售人員都噤若寒蟬。一家豪華汽車品牌銷售告訴記者:“我們已經接到通知,關於金融服務費的事一概不要提,並且我們已經暫停向客戶收取金融服務費。”

事實上,客戶在4S店購買新車時,銷售人員除了要收取金融服務費之外,還要收取上牌費、檢測費、提車費等費用。有消費者表示,這些種類繁多的項目,大多不是與車費一起交付的,而是轉給了私人賬戶。

對此,一名汽車行業人士表示:“就拿上牌費來說,就是銷售人員幫助客戶去車管所上牌收取的費用,不同品牌收取的費用也不同。比如有些豪華品牌需要2000多元上牌費,但是在車管所那邊所有品牌都一樣的,大約只收800元左右。”

在該名汽車行業人士看來,之所以經銷商亂收費成為了一種常態,與當下的經銷商發展困境有關。“現在大多數的4S店基本上批不出裸車來,因為單賣一輛裸車基本上是不賺錢的,因此只能通過各個方面的捆綁銷售來多賺錢。”

根據《2018年全國乘用車市場調研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40.5%的經銷商處虧損狀態,26.7%的經銷商持平,僅有32.8%的經銷商盈利,而2010年這一數字為近7成。目前,經銷商在車價銷售方面盈利空間急劇收縮,更多的是依靠金融保險返利、金融服務費、上牌綜合服務費等維持銷售利潤。

而汽車金融成為了經銷商維持利潤的重要一環。根據《2018汽車金融報告》,中國的汽車金融的滲透率從5年前的13%提升至近40%。奔馳女車主的家屬在接受《北京青年報》“青流視頻”採訪時,提到過一個細節:西安利之星單店一個月銷售量大約是400臺,假設有一半選擇貸款,每臺收取一萬多的服務費,每月合計就有300萬,一年就是三四千萬。

與此同時,經銷商亂收費的現象也與懲罰力度低有關。“如果一旦經銷商被查出亂收費,會被處以三萬元以下的罰款,這對4S店來說,根本起不到威懾作用,所以他們才敢強推這個事情。”

對此,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會長邱寶昌表示,捆綁消費必須提前充分告知消費者,並由消費者自己做選擇。“這些捆綁交易不能強制消費,銷售人員可以推薦,將選擇權交給消費者。銷售人員不能因為自身利益引誘消費者支付這部分費用,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和交易權。”

消費者維權需“按鬧分配”?

“在北京,金融服務費一般是加在首付裡一起交的。全部轉給個人微信賬號,西安利之星的操作模式值得深究。”上述汽車行業人士說。

啟信寶顯示,西安利之星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5月22日,法定代表人為顏健生,註冊資本8000萬人民幣。據啟信寶穿透股權關係顯示,西安利之星的母公司為香港中星集團有限公司,持股75%,為實際控制人。

進一步查詢記者發現,中星集團名下並非只有西安利之星一家汽車銷售公司,在中國大陸,中星集團旗下共有43家分公司,全部為汽車銷售公司,分佈地區幾乎全部中國各省。然而,記者發現,在所有43家汽車銷售公司中,唯獨西安利之星涉訴情況最為嚴重,啟信寶顯示,西安利之星的裁判文書共有21條,是中星集團旗下官司最多的4S店。

由此可見,該名奔馳車主的遭遇只是冰山一角,只是隨著時間的發酵逐漸將利之星暴露在陽光下。目前,西安稅務部門密切關注西安利之星奔馳事件,積極核實調查西安利之星是否存在偷漏稅或涉稅違法行為。另外,4月12日,涉事車輛已經由西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高新分局封存並送至第三方機構進行檢測。若鑑定結果為該車是售前事故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之規定,西安利之星可能面臨退一賠三的處罰。

對於西安利之星此前提出的退車退款的解決方案,該奔馳女車主覺得無法接受。“我覺得4S店最大的問題就是避重就輕,逃避問題。假設要給我退款,4S店也要給我一個理由。本來按照三包規定,應該換髮動機,但是4S店稱基於我對你的同情,我可以給你換車,那不就是驗證著這個世界上有個觀點是‘按鬧分配’嗎?”

為什麼要等車主坐在了車蓋上哭訴,才能引起4S店的態度大轉變?對此,央視評論稱:糾紛的處理依據本應該是法律,但正常的維權遭到的是4S店“打太極”。如今,車主的非理性維權取得了理性維權無法取得的效果,這是不該出現的反常。

邱寶昌也表示:“消費者應該理性維權,相關部門也要監督經營者履行相關責任和義務,全社會應該營造一個依法維權、理性維權、便捷維權的大環境,而不能營造成了一個‘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消費環境。”

目前,該事件還在持續發酵中。“這樣追尋下去,能給消費者帶來多大的權益呢?目前經銷商大多都在虧損,如果不收取這些費用,車價也會直接上漲,不都是一樣的嗎?”有豪華汽車品牌銷售如是說。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每日經濟新聞】創作,在今日頭條獨家發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