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有投票權的新移民還真不少

新加坡選舉局今天公佈修訂後的選民名冊,一共有2,594,740選民,比2015年大選多79418人,增幅為3.1%。

在新加坡,投票是強制的,如果沒有參加投票,那麼到了下一屆大選,姓名就會從選民名冊中移除,喪失選舉權(也就是沒資格投票),也喪失被選舉權(也就是無法被人提名參選)。只有姓名出現在選民名冊上的公民才具備投票權。

沒想到有投票權的新移民還真不少

2015年大選提名日,人民行動黨秘書長李顯龍在提名站外給黨員義工作動員講話。

要恢復投票權其實也很容易,只要向選舉局舉證說明自己為何沒有投票(出差、旅遊、住院、生病、生產、隨配偶定居海外、留學等),就可以直接恢復合格選民資格。這個步驟可以在選舉局(https://www.eld.gov.sg/online.html)網站的電子服務(eServices)網頁進行。

如果上屆選舉完全就是任性不去投票呢?現在也很簡單,交50新幣行政費就可以恢復選民資格了。

另外,本屆大選仍設有海外投票制度。北京、上海、香港等十個城市的新加坡公民若符合條件(1. 姓名列入選民名冊;2. 在2016年2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三年之間,在新加坡居住至少30天),宜儘快到使領館登記成為海外選民。

如何核查自己是否符合選民資格呢?按以下步驟進行:

沒想到有投票權的新移民還真不少

眼哥注意到,本次選民名冊比2015年大選時多出79418人。

一些心細的網友可能會回憶起這個圖表:

沒想到有投票權的新移民還真不少

僅僅2015年到2017年,新加坡批准的新入籍公民為66993人。

這還不算2018年的數字。

當然,66993個新公民不會全部都具備選民資格——只有21歲以上的公民才能投票。

儘管如此,本次比2015年大選時多出的這79418人相信不少是新移民。

選民總數是259萬,7.9萬新公民就是3.15%。這還只是這三年的數字。如果加上過去十年的那就遠遠不止3.15%。

在任何選舉中,3.15%完全可以決定勝敗。

沒想到有投票權的新移民還真不少

▲2015年大選,行動黨支持者在提名站外搖旗吶喊。

遠的不說,就說2011年總統選舉,勝選的陳慶炎只比陳清木高0.3%的票。

0.3%!

沒想到有投票權的新移民還真不少

同樣是2011年,5月7日,大選。我們看看反對黨人詹時中堅守了20多年的波東巴西區,人民行動黨勝了,得票率多少?

50.4%!

摺合選票,比對手多了114票。勝了。

別說114票。即便是1票,也是你勝他負。

再看看2015年大選,緊張到咬手指甲的阿裕尼集選區,執政的人民行動黨敗了,工人黨以50.9%選票(70050票)獲勝,比對手(67424票)高1.9%!

沒想到有投票權的新移民還真不少

▲2015年大選,工人黨支持者在群眾大會現場高舉新加坡國旗和工人黨黨旗。

社會上一直在傳,新公民是行動黨的票倉。新公民選擇入籍新加坡,肯定認為新加坡較原籍國適合自己;既然認為新加坡較合適,於是推理為認為新加坡政府(也就是執政黨)做得好——既然我認為你做得好,我當然投票選你。

按常理推斷,沒錯。

但,別忘了,人畢竟是人。

人哪有這麼簡單?

有一種心理——我覺得你做得不錯,但我不能投票選你,否則你得票率太高,容易傲嬌。你傲嬌就不搭理我了。

所以我得玩平衡——把票給反對黨。

別說亞洲人了,西方人也一樣。西方有句俗話“play hard-to-get”,什麼意思?吊起來賣。我不能讓你輕鬆到手,輕鬆到手你就不珍惜我了。

這個套路是不是很熟悉?

當然。因為有些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也有這個心理。

人嘛,這種反應不意外。

究竟新公民是傾向執政黨?還是反對黨?一般來說,相信傾向執政黨的會多一些。執政黨會不會因此為了選票而大舉“免費贈送”公民權?

不知道。

但眼哥更傾向相信新加坡每年引入一兩萬新公民,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新加坡人不生育!

沒想到有投票權的新移民還真不少

新加坡生育率是全球最低之一,2017年生育率只有1.16,也就是說,每對夫婦只生育1.16孩子。

如此低的生育率,不引進移民,如何支撐起城市經濟?

還有一組數字,更加驚心動魄。

根據總理公署文件,從2013到2017,新加坡公民人數每年分別新增2.95-3.27萬人,這除了新生嬰兒扣除離去(包括逝世、脫籍)的公民,那就新公民。而這幾年新公民每年引入2.0-2.2萬人。換句話說,每年新增人口的大部分是新公民。

如果沒有這些新公民,新加坡的人口別說每年增長1%,連萎縮都不在話下,尤其再過十年,萎縮的速度會極其可怕。如果今天不作為,到時絕對措手不及。

在人口意義上,新公民有幾個特點:1. 大部分是青年、壯年,正當青春鼎盛之際,生產力強,這裡說的是經濟學和人口學上的生產力;2. 是擇優挑選的,不適合的我可以不要;3. 不但人來了,還帶來了知識、技術、資金、關係。可以說是生力軍。

這是引進移民的最基本因素。

當然,短時間內大量引入新公民會產生社會融合問題。但這不是無法克服的。

許多本地老社團如福建會館、怡和軒,學術團體如南洋學會、亞洲學會,還有新移民社團如江蘇會、天府會、華源會,都積極促成新老移民的融合,甚至還有新老移民在理事會中各佔半壁江山,互相扶持互相鼓勵的,如世界泉州青年聯誼會(簡稱世泉青)新加坡分會。

沒想到有投票權的新移民還真不少

▲照片說明:2019年3月,世泉青新加坡分會會長柯鴻景率團參加“一帶一路”全球泉商泰國投資推介會。

只要有共同的利益,只要肯付出努力,融合只是時間問題。

共同的利益是什麼?就是前途和未來。


好了,大家趕緊去查查選民名冊吧。

新加坡眼,帶你看新加坡。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號kanxinjiap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