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聯合推出"準加密貨幣"

麥田財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聯合推出

英國《金融時報》4月12日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聯合推出了一條私鏈和一種所謂的"準加密貨幣"。

根據該報道消息,這枚名為"學習幣"的加密貨幣只有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內部才能獲得。《金融時報》特別強調,這枚虛擬貨幣並沒有貨幣的功能,因此其實質上並不是一種真正的加密貨幣。

正如《金融時報》報道的那樣,推出"學習幣"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加密貨幣背後的技術。它的應用程序將成為博客、科學研究、視頻和演示文稿的存儲中心。

在測試期間,這枚加密貨幣將作為一種獎勵頒發給那些對區塊鏈技術做出過特殊貢獻的工作人員。這些工作人員一般都是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員工。這些機構允許他們用所獲得的"學習幣"去換取一些實物的獎勵,從而使他們對虛擬貨幣在現實中如何使用有進一步的瞭解。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說法,世界各地的銀行和監管機構都必須跟上區塊鏈技術發展的步伐。英國《金融時報》援引IMF的話說:

"隨著加密貨幣資產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圍繞它的信息量也在迅速發展。這迫使各國央行、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認識到,立法者、政策制定者、經濟學家和技術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此外,據報道,在測試成功之後,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可能會在這一區塊鏈平臺上加上智能合約,以此來打擊洗錢活動,提高行業整體透明度。

這月月初,IMF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表示,區塊鏈技術正在撼動傳統金融行業的地位,並對現有參與者產生明顯影響。她還指出,區塊鏈技術和以這一技術為底層技術支撐的加密貨幣如今已經受到了監管機構和多國央行的熱烈歡迎,他們已經認識到了這種技術的積極作用。

與此同時,世界銀行的一位官員對這一發展現狀提出了質疑。世界銀行土地管理專家Aanchal Anand表示,眼下對區塊鏈的過度炒作,導致人們對這一技術產生了一些不切實際的預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