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利星行貓膩:“金融服務費”一項涉嫌偷漏稅數億元

外企利星行猫腻:“金融服务费”一项涉嫌偷漏税数亿元

奔馳女曝料利之星4S店騙取1.5萬元金融服費,揭開了一個可能涉嫌偷漏稅數億元的蓋子

西安奔馳女車主維權事件,持續發酵半個多月。週日事件出現神轉折,奔馳女曝料利之星4S店騙取金融服費,揭開了一個涉嫌偷漏稅數億元的蓋子。

外企利星行猫腻:“金融服务费”一项涉嫌偷漏税数亿元

01

“金融服務費”

根據網絡流傳的奔馳女(維權車主)與4S店方面的對話錄音:4S店騙取金融服務費,且流入個人賬戶,未開具發票……

該奔馳女聲稱,“誰代表你們收的這筆錢?這筆錢流向何處?1.5萬元是什麼計價標準?”

外企利星行利用“金融服務費”等手續費之類手段,涉嫌偷漏稅的黑蓋子,就這樣被踢爆了。

筆者注意到對話錄音中的兩個細節:第一、奔馳女聲稱她準備好了資金全款購車,但4S店拒絕她付全款;第二、奔馳女在被索要1.5萬元“金融服務費”時,要求通過4S店對公賬戶刷卡支付,但工作人員聲稱“不要為難他們”、“只能微信轉賬支付”,之後只開具了收據。

外企利星行猫腻:“金融服务费”一项涉嫌偷漏税数亿元

西安奔馳女車主維權事件,持續發酵半個多月。

02

偷稅漏稅?

對於事件主角的奔馳女而言,這筆事前未被告知的“金融服務費”是被裹脅、被欺騙的消費欺詐行為,但對國家、對公眾而言,這筆未開具4S店發票的額外收費,可能就是涉嫌偷稅漏稅的嚴重事件。

一輛66萬元的奔馳車交易,如果踢除其中1.5萬元的“金融服務費”交易收入,可以偷稅漏稅多少?按照17%的增值稅+25%的企業所得稅,涉嫌偷漏稅接近6300元。

公開資料顯示,這家涉事的西安利之星4S店,為利星行汽車國際有限公司(下稱利星行國際)旗下的企業,成立於2012年,是較早在西安市場立足的一批奔馳經銷商。公司的大股東為利星行旗下公司中星集團,持有75%股份。

總部位於香港的利星行是國際綜合企業集團,該公司2017年的營業額達到1260億港元(約合1077億元人民幣),新車銷售量25萬臺,是全球最大的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經銷商之一。

利星行國際在中國內地擁有146家4S店,僱員達到1.6萬人,2017年共銷售18萬輛新車。

沒有公開資料能證實西安利之星4S店一年銷售的新車數量。即參照2017年數據推算,利星行國際在中國內地平均每家4S店的銷售的新車量約為1233輛;又以平均車價為66萬元/輛(奔馳車的中等價位)推算,僅服務費一項所剔除的銷售收入高達1849萬元,涉嫌偷稅漏稅接近777萬元。如果以同樣的障眼法,146家4S店可以總計涉嫌偷稅漏稅11億3442萬元。

外企利星行猫腻:“金融服务费”一项涉嫌偷漏税数亿元

西安利之星4S店,為跨國公司利星行汽車國際有限公司旗下的車行

03

“合理避稅”

以“金融服務費”之類手續費等第三方“暗箱交易”手法,規避稅務監管,被認為是汽車經銷行業“合理避稅”的高超手段。

一位行業內人士透露,奧妙之處就在於,4S店一般都沒有明文規定要收取這類“手續費”,但這些“手續費”都當成了對銷售人員收入的“暗補”。4S店一般通過讓利促銷的“明規則”,把公司銷售“明”利潤降到極低。因為讓利促銷,4S店所能給予銷售人員的“銷售提成”也就相應降到了極低,這樣勢必影響銷售人員的利益,進而削弱銷售人員的銷售積極性。

一輛汽車的銷售利潤大概有多少?一般在10-30%的銷售利潤,如果讓利促銷,那麼銷售利潤大概就只有10%左右。而金融服務費一般按銷售價的3-15%收取,銷售價越高“費”點越低;銷售人員提成一般在0點幾個點到6個點左右。所以一般而言,如果把金融服務費和銷售提成都計在銷售利潤裡面,那麼在讓利促銷的情況下,4S店之類車行的利潤將幾乎為零甚至為負數。虧錢的賣買,那就是耍流氓,4S店不會幹這種傻事,而消費者又怎會撞到這種好事?

然後呢,然後就是4S店通過這些未註明的收費,“暗補”給銷售人員作為銷售人員收入的一部分,一方面提高了銷售人員的銷售積極性,另一方面又甩掉了繳稅的包袱。如果被稅務部門查出,那也是銷售人員個人違規的事情,跟4S店沒有直接法律關係,頂多批評教育、加強管理、約束好員工。這位行內人士透露,這樣做,明著是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其實不然,如果不這樣操作,車輛的銷售價格肯定要加上去,消費者所付出的費用一點都不會少,甚至會更多;這樣的操作,唯一的害處,就是損害了國家的稅收,消費者一般心知肚明,犯不著跟4S店急,所以屢試不爽。

據有關機構估算,全國交過這筆汽車金融服務費的消費者,很可能高達數千萬人,對應的是上千億的“金融服務費”。相應的偷稅漏稅可能就高達數百甚至上千億。

外企利星行猫腻:“金融服务费”一项涉嫌偷漏税数亿元

利星行國際在中國內地的財富版圖

04

貓膩所在

那麼,究竟誰享受了金融服務費的好處?

照一般的理解,這些年因為汽車銷售行情波動較大,為了降低消費門檻、拉動汽車消費,汽車金融服務應運而生,很多車行甚至放出了零首付售車大招,看上去純為車行討好消費者。但事出反常必有妖,汽車經銷行業近些年就出現了怪現象:全款購車不受待見,軟磨硬泡也要消費者貸款買車。在這當今中國的消費市場堪稱奇觀。

熟悉金融行業的都知道,大型車行是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大客戶,一般都自有金融公司或金融服務公司,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簽有金融服務協議,根本不存在銀行或第三方金融服務公司向大型車行收取“金融服務費”的必要,通常是4S店等經銷商直接向消費者收取的額外費用。

這正是貓膩所在。

據《新京報》報道,陝西稅務12366客服熱線“工作人員已回應,西安利之星奔馳事件,稅務部門正密切關注,西安利之星是否存在偷漏稅或涉稅違法行為,正在積極核實調查。

作者 :新聞分析師張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