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應該恢復以前的公交車運營模式,駕駛員只負責開車,乘務員解答問題和售票,對此你怎麼看?

紅蝶起舞


支持恢復公交車司機+售票員模式,理由:

減輕駕駛員勞動強度,提高駕駛安全性,增加就業崗位,減少因無人售票而增加設備的開支。

無人售票並不是社會進步,不過是一種營運方式,在人口少、乘客少、司機勞動強度低的國度比較適用,而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不應照搬此模式。

中國人多自然乘客也是眾多,道路上車輛也多,交通擁擠,司機一圈下來十分勞累,司機難招人也是普遍現象。

諸多因素應該用售票員分擔司機的勞動強度,售票員採用現代方式收取車費:現金+車票、刷公交卡,微信、支付寶等。

售票員加強對冒用老年卡的不法行為進行核實監督,讓偷用老年卡者無處遁形,也會節約大筆開支。

售票員對維護乘車安全起督導責任,必要時可迅速報警並配合駕駛員妥善處置。

從大處講,勞動就業是最重要的基本國策,各國政府都是竭盡全力提高勞動就業率,中國人口眾多,就業更是嚴重問題,像這種沒有技術含量的服務崗位的售票員就業機會都不給?

中國特色就要按中國人口眾多這個特點辦,脫離了中國特色,往往成夾生飯。


532235


應該的。

真心的心疼公交車司機,工作時間長,一心好幾用,一個人出兩個人的力,兩個人的工作量掙一個人的錢!



2003年,瀋陽的公交車乘務員(售票員)就下崗了,我們以為這是進步的表現。但是那一年我有事去了北京,卻發現應該更先進的大北京公交車售票員還存在,並且每個車站都有大媽在拿著小旗,組織候車乘客站排。

我們瀋陽是重工業城市,當時大工廠都停工或者破產了,大批的產業工人拿著萬元左右的補償金就開始了人生最黑暗的日子!想吃苦,可是崗位在哪裡啊?想勤勞致富,本錢在哪裡啊?就是想方設法擺個攤子,大部分人沒錢,購買力在哪裡啊?

這時我們才感覺到北京的以人為本是多麼溫暖。它們不急於用機器或先進設備代替人,而是儘量保留崗位或者創造崗位給每個人一口飯吃。有飯吃的社會才和諧,有崗位的百姓才幸福!



回到公交車設乘務員(售票員)這個問題,我覺得太應該了,售票員不僅防止票款流失,還能解答乘客的換車問題,使乘客,尤其是外地乘客不至於因為路線不熟悉感到惶恐不安,也能很好的兼顧老年和孩子的安全!好的售票員還能成為職業扒手的剋星,在乘客之間因為擁擠搶座發生爭執時,更能及時勸解,避免打罵爭鬥,讓一車人都不愉快!

最直接的是,增加了就業崗位,減少了公交車司機的勞動強度,避免司機因疲勞駕駛,因心臟腦梗職業病的猝死,從而給車上和路上的行人帶來隱患!



總之,公交車恢復乘務員這個想法太好了,不僅這樣,還應該給公交行業以正規編制,提高待遇,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市民出行難的問題,坐公交方便了,開小車的就會少了,路暢人安,綠色出行,環保低碳,挺好挺好!


十月紅樓不下雪1


非常贊成,我們小的時候坐公交,司機只負責開車,剩客有什麼問題直接找售票員問就行了,那時候的售票員非常好,每到一站之前就會把站名報出來,並且還會告訴大家在這站都能再倒幾路車,有老人上車幫老人找坐位,有單獨的小孩上車就會問淸楚情況,提醒小孩子注意安全別坐過站,上下班高峰時都是售票員非常辛苦的大聲說著請大家往裡走,往車中間走走還有一個人就上來了,關門後會告訴司機可以開車了,感覺非常親切,可是現在呢售票員都下崗了,車上只有一安全員還是外地人,一問三不知也聽不懂他們說的帶鄉音的普通話,所以很多剩客有事情就直接找司機師傅問,問的人多了司機也會分神,這也是一種安全隱患,所以本人贊成恢復。


貴在堅持


我是一名公交駕駛員,讓我來告訴你們公交公司對駕駛員的崗位責任要求吧,這裡單說經常遇到的(觀察上車的有沒有帶危險物品,其中得分辨,得考慮,的判斷,同時還得觀察人上完沒,站臺上還有沒有跑來的,有沒有需要乘車還猶豫上不上的(以上要求一直到車輛出站十米才算完)。關門要注意會不會夾到手腳,還有沒有人要下車)起步同時觀察左中右三個方向有無人,車輛擋道,車內有無老人小孩沒坐好的,有沒有任何突發情況,同時手腳得連貫操作,嘴裡得回答乘客的問詢(一心幾用考慮乘客提出的問題),態度一定得溫和耐心,得用乘客的心態來回答問題。……這些僅僅是上客起步同時需要做到的事情,有一樣沒做到輕的被投訴,扣個幾百上千塊,重的出交通事故這行你就別幹了,還得判刑!請注意,這僅僅是上客起步階段哈!哎喲,手都按累了,其他還有行駛中,進站中,修理中,挺場中等等等等!

這裡只是告訴大家公交駕駛員的實際工作情況,別看一個個操作的輕描淡寫,其實步驟太多了,哪一環都事關乘客的生命安全,馬虎不得,所以經常說公交司機精神壓力太大了,工資也低,兩腳著地時太陽公公也回家了,這都是真實情況,明天休息,可以睡個懶覺,所以才有時間發個這個哈,平時可沒這麼有時間


我要的你給不了63766324


公交車上要重新增加售票員,這是一種歷史的倒退,是完全不可能,沒有必要的事。全國公交戰線在改革大潮中,突出的改革口號是,減員增效。只有減掉售票員,公交司機的月工資才能得提高,並有月獎金。從哪以後,售票員就在公交車的舞臺上徹徹底底地消失了。近四十年來,沒有售票員公交司機一個人,配著錄音報站器高效地完成了開車任務。因為出現了公交車跌江事故,又要喊出一個售票員出來,這不就是歷史的倒退嗎?這是對四十年公交改革成果的否定,是完全行不通的。現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刷卡乘車,刷微信,刷支付寶,刷臉乘車等都擠進了公車,還能容下售票員的再次出現嗎?不可能。所以如果從現代科技進步的角度看公交司機的安全問題,還是要再來一次公交戰線的改革,口號是,減司機,保安全!全國公交戰線率先使用無人駕駛的公交車,並是絕對高智能的,只要有人敢靠近駕駛倉,就有高壓電放出。看還有誰敢與公交車較勁,坐過站也得老老實實下車。這真是一舉全得的大好事哇。科技出效益,科技保安全!


天馬3951


我認為公交車應該設售票員的崗位!第一可以保障行車安全,乘客不必去叨擾司機問路!第二外地人乘車諮詢換乘事宜能夠得到售票員清楚明白的回答!第三來自各地的客人上公交車後都能聽到京腔京韻的售票員熱情地報站名並介紹沿途的風景名勝,讓他們立刻就感受到了首都人民的熱情和禮貌!另外大多數售票員都非常敬業,他們尊老愛幼,幫助乘客排憂解難,很是負責!不知從何時起,突然許多公交車沒了售票員,多了一個或是兩個穿著黑色衣服的後面寫有文字的人在車上說著聽不懂的並且說不清楚的話在疏導上下車的人!而且經常看到這些人在車上懶洋洋的樣子,也不報站名,一問三不知,真不知道這是為什麼?盼望著北京售票員趕快上崗吧!用純粹的北京話報站名!這是北京的窗口啊!拜託啦!


金玲199


應該恢復。公交車屬於公共區域,:應該有人出面組織和維護秩序,及時解決公交車上出現的問題,幫助乘客各就其位,尤其是老人孕婦和兒童。而這些,公交司機是做不到的,他不可能一心兩用。

恢復公交車售票員制度,有利於減少乘客之間,乘客與司機之間的矛盾,防止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發生,是一件好事,政府應考慮去完善這一制度。

當初取消,是以科技發展的支撐為基礎的。但更主要是考慮公司的利益,而政府則考慮減少對公交公司的補貼。從大的利益講,這其實是不合算的:讓很多公交人下崗,造成了這些人的生活沒有保證,國家可能會拿出更多的錢進行"城市扶貧”,所以,恢復是對的!


我是一個人的秋天


我提出過,現在仍然觀點不變。

俗話說,“一心不可二用”。而我們司機旁邊,也有“工作期間,請勿與司機攀談”的告示。交通法規也有明確規定,不允許司機做如何分心開車的事。但公交司機能做到嗎?不說他要操心乘客投幣情況,起碼要答覆人家問路吧?此外,安全問題,乘客打架……這些能讓他心無旁騖開車嗎!

公交內部改革,是在經濟效益為核心下進行,並沒有考慮到社會責任和突發事件,只能說很失敗。大家只為多弄些錢財,而置社會利益不顧,當然要帶來重大隱患。這樣,早晚會產生惡性後果。萬州公交車墜江事件,如果有售票員在,應該說絕對可以避免的。難道,還要等到出更大事故,造成幾十、上百人丟命,我們才會改正嗎?

好,就算全部改回來有困難,最低,幾條“危險”路段實行二人值守總可以吧?比如,過江、過立交橋線路,沿途人很多的線路嘛,配備一人維持秩序,幫助乘客找零、投幣,解答公交相關問題 ,有毛病嗎?車上還會出現亂像嗎?

公交系統不是單純企業,不能實行完全商業化管理。這和醫院、學校一樣,以收費發財為核心,肯定要跑偏,最後只能群眾倒黴,社會公德喪失。

錯了就要糾正,否則,只能帶來更大災難。殷鑑不遠,勿謂言之不預!!


張139558534


我認為應該恢復售票員制度,在智能化時代,更加不能讓任一方天地失去了人間溫情。現在車廂裡,沒有什麼人情味,大家上車,刷卡,下車,沒人引導,沒人照拂著聚在一起的陌生人,安全員遠沒有原來售票員的意識,這是他們的工作性質決定的,也不能全怪他們。

當然,現今這個售票員崗位叫“乘務員”或許更貼切,他們可以走動巡視,也可以安坐一方,當有乘客需要幫助,需要指路時,她可以伸出援助之手;當車上人多擁擠時可以暖心的提示,疏導;乘客間起了摩擦,一口地道的北京大姐勸和潤滑的腔調,那就是車廂裡的一股春風呀。


鎽輕揚


記得年輕時(大約上世紀八十年代前期)候看過一部香港電影《巴士奇遇結良緣》。故事內容就是公交的事。那時代大陸城市的公交車都是司機和乘務員同一車工作。而這部片子裡的公交車的工作模式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模式:即只有一名司乘人員。關鍵是當時的電影院是宣傳社會主義優越性、揭露和打擊資本主義人吃人社會的陣地呀!《巴》劇裡的公交司機的下場是很慘的,但要謀取這一職位的人卻爭先恐後。前一任司機累的吐血而死了後繼者才有了機會。年輕的主人公終於坐上了駕駛室的座位,高高興興啟動了車子出發了……觀眾卻高興不起來。因為,駕駛臺上的那灘鮮血……後來,我們城市裡的公交車也改革成了《巴》劇裡的樣子。於是我糊塗了。幾十年過去了,本人也老了,出門愛坐公交車。但是,每次坐車眼前總能看見那灘血。腦子裡總是在想:我們國家現在到底姓"社″還是姓"資″?眼前還是那灘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