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語文老師手把手教你如何取得教師資格證(值得分享、收藏)

今天新學一個詞彙叫做“孕婦原理”——當你懷孕的時候,覺得身邊的人都懷孕了。最近身邊聊教師資格證的人太多了,那麼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通過教師資格證考試。

流程和拿證時間

1.報名

首先我們要清楚每年的報名時間是什麼時候,注意事項是什麼。

乾貨:語文老師手把手教你如何取得教師資格證(值得分享、收藏)

教師資格證的取得,需要經歷筆試、面試、認定拿證三步

注意事項:

1.報考教師資格證人數近幾年,遞增趨勢每年兩次,上半年80~100萬人次,下半年200~300萬人次。

2.報考教師資格證筆試通過率近幾年通過率24%——27%之間,國家嚴格控制在30%以內。

3.報考教師資格證面試通過率,筆試全部通過,可進入面試,面試通過率在60~70%之間。

4.報考教師資格證認定,需要提供體檢報告,普通話證書,學歷證書等相關資料。

乾貨:語文老師手把手教你如何取得教師資格證(值得分享、收藏)

2.筆試環節

乾貨:語文老師手把手教你如何取得教師資格證(值得分享、收藏)

報名成功的你,要趕緊準備考試了。一般需要買書和試卷,具體買什麼,到大一點的書店去,老闆會給你推薦。

建議複習流程是:先同看一邊書籍,不用每個知識點都看。但是但框架一定要知道,這樣就算你答題的時候胡扯,也知道從什麼地方著手。

然後就是做真題,真題3年之內的要全做,保證全對。可以準備機智熒光筆,根據錯的次數多少畫上記號。全對以後,就可以做三——五套模擬題。

3.面試環節

面試的時候,會有說課。說課結束以後,下面的評委老師會根據你的教資教態給以相應的評分。

先給大家分析一下面試禮儀:

乾貨:語文老師手把手教你如何取得教師資格證(值得分享、收藏)

面試禮儀

分享一篇說課稿:

《一夜的工作》說課稿

一、說教材

我說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十一冊第十三課《一夜的工作》。課文講的是作者陪同總理審閱稿件目睹總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頌了總理不辭辛苦的工作精神和簡樸的工作作風,抒發了作者崇敬、愛戴周總理的思想感情。選編這篇課文主要有兩個意圖:一是使學生受到總理偉大人格的薰陶。二是引導學生通過生活小事和平實的語言展現人物偉大精神的表達方法。為此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學習課文,體會總理工作的勞苦和簡樸,感受總理的偉大人格。

2.領會作者用樸實無華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現人物高尚品質的方法。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其中2、3兩個目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體會最後兩個自然段,深化學生的閱讀感受則是教學難點。

教具學具準備:師生收集總理生前相關的錄象和文字資料。

二、說教法學法

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為此本節課我主要採用“疑問導讀法”,即以讀為經,以問為緯,讀、思、議、辯結合,營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氛圍,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達到“無為而治”的教學境界。

三、說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質疑定標

首先師生談話,學生彙報課前收集的總理生前的相關資料,初步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然後教師自然導入:“讓我們跟著作者何其芳一起走近總理辦公室,感受一下他一夜工作的情形。”板書課題後對學生髮問:“看到題目,你產生了哪些疑問?”“這些問題你想怎麼解決?”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文本自主閱讀狀態。

(二)整體感知,讀中悟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然後在全班交流“通過讀書,你都讀懂了什麼?”教師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

(三)研析設問,精讀感悟

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這一環節我仍然以學生自主質疑、釋疑為主線,指導學生在交流、傾聽、研討、爭辯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薰陶。

1.學生默讀課文,圈點批畫出令自己感動的地方,多讀幾遍,再和同座交流一下。

2.結合文章的重點內容每個小組給其他小組提出一個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問題。同時教師出示教學提示:

(1)請分組討論。(2)按照課文內容設計問題。(3)問題裡必須有“為什麼”或“怎麼樣”這兩個詞語。

問題從學生中來,是學生關心的,是他們自己提出來的,這樣的問題更有吸引力,更有挑戰性。

3.全班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各自的問題,組內合作研討,組間爭辯討論,教師進行相關的引導。

在這裡我一方面鼓勵學生自主的選擇教學內容,同時又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如指導學生選擇有價值的問題——可以是自己感興趣的,不懂的,重要的,特別是有關理解,積累,運用語言方面的。再如,作為學生的學習夥伴,教師同樣也有選擇的權利,尤其在學生的提問有偏頗時,更要發揮示範作用,也要提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與學生共同商討——“作者目睹了周總理一夜的工作之後,對自己說了什麼?想對全世界說什麼?把你想說的話寫在插圖旁邊。”另外在學生研討時,教師又出示了周總理1974年3月26至27日的工作日程表,讓學生感受到作者描繪的只是總理一夜的工作,其實每一天,每一個夜晚總理都是這樣不辭辛苦的工作的,進而使學生的崇敬和愛戴之情得以昇華。教師這樣的點撥引導,把積極的接受學習與學生的自主學習有機的結合起來,避免了學生學習中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真正發揮了師生的主體和主導作用。

4.讓學生選擇令自己感動的內容進行感情朗讀。

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為此我讓學生自己選擇朗讀內容。在讀中力求體現以下特點:讀的目的性、讀的層次性、讀的個性化、讀的指導性。讀的形式也讓學生自己選擇:可自己讀,同座對讀,小組交流讀,可找學習夥伴比賽讀,可向全班展示讀。

由於學生自選內容,自選形式,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所以就能體會到參與的樂趣,品味到成功的喜悅。這樣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會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四)拓展延伸,形成積澱

學生提出問題帶著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次目標,而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為此我用這樣的問題總結全文:你認為這節課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想法或不懂的地方?繼而根據學情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

另外,為了把課內課外有機融合,適當拓展學習資源,拓寬學習渠道,我還佈置了課外閱讀作業:讀一讀《一月的哀思》和《周總理,你在哪裡?》這兩篇文章,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

5.資格認定

面試通過以後,需要去醫院做一系列的體檢,體檢的醫院每區有指定的醫院,一定不要盲目去哦。先在教育部門諮詢好再去。

除了體檢,還需要在網上(中國教師資格證網)填一份資料,需要電子版寸照。最後拿上體體檢報告,普通話證書,學歷證書等相關資料去教育局認定即可。

6.等待拿證

等待期一般是30天左右,具體的時間以當地教育局通知為準。

我是語文周老師,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不要忘記給我一個贊,並轉發給你的朋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