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楓葉子一天變得翠綠,誰知道怎麼回事?

陽光空氣水土


題主你好,百花雜壇希望與你交流。

說到楓樹,人們自然就會想起一句膾炙人口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秋日的傍晚,絢麗的晚霞和紅豔的楓葉互相輝映,詩人流連忘返,捨不得登車離去。經霜之後的楓葉色彩比早春二葉開放的鮮花更加鮮紅豔麗。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楓樹葉子最美麗的時刻,就是秋季霜後。其實,楓葉不僅在秋後染紅,其在春天剛剛萌發的新葉,也是紅色的。春紅嬌嫩,秋紅厚重。而夏季生長旺盛期間,卻是由紅變綠。

楓樹的葉片,為什麼會一生三變?這與紅楓的葉片裡含有多種色素是密不可分的。這些色素分別為葉綠素、葉黃素、胡蘿蔔素、類胡蘿蔔素和花青素等。我們知道,這些色素當中,最主要的是葉綠素。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通過葉綠素來完成的。光能通過葉綠素,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並且釋放出氧。夏季氣溫升高,光照充足,是紅楓的生長旺盛時期,葉綠素在各種色素中佔有絕對優勢,葉片則會有嫩紅逐漸變為便鮮嫩翠綠。深秋季節,氣溫下降,葉綠素合成受阻,植株含葉黃素、胡蘿蔔素多的葉片就呈現出黃色。最為典型的樹種就是銀杏樹,銀杏樹的葉片,秋季一片金黃。紅葉樹種的紅楓,秋季葉片產生一種紅色素,葉片便呈紅色,故名紅楓。簡言之,葉片有紅變綠由綠變紅除了樹種的本身因素之外,與溫度和光照有著密切的關係。

盆栽紅楓,為增強葉片的觀賞價值,則會經常採取摘葉逼芽催紅的管理措施,迫使楓葉由紅轉綠,再由綠變紅,由紅轉綠,最後則呈紅色。一樹楓葉片春夏秋三季幾次變色,妙趣無窮。

摘葉時間,大致可在六七月份之間,此時,春葉已近老化,綠色暗淡,逐漸減弱了其光合作用的功能,枝條基本生長髮育成熟,摘除老葉,對植株的生長成活影響不大。摘葉前半月,需要對盆栽植株進行追肥,以補充生長能量,促發新芽。將摘除楓葉的盆栽植株,放置於散蔭處養護,植株重新萌發新葉的時間大約需要兩個星期左右。新芽展葉之後,光照不可太強,如此可延長觀葉時間。待其葉色泛綠,則可在陽光下養護,秋霜也差不多降臨了,在低溫環境中,楓也將會出現紅於二月花的美妙。

主要注意的是,只能對生長健壯的紅楓植株採取摘葉逼芽催紅的措施。剛剛移栽上盆,或者長勢較弱的植株,切勿採用此法。


百花雜壇


我們來看網友提供的圖片:


從圖片可以看出:

1圈頂部葉片還有些紅色,嫩葉紅色。

2圈位置顏色變淡,然後直接變為翠綠色,這是嫩葉變大開始變綠。

結論:網友的紅楓沒問題,對於紅楓紅舞姬的養護,要注意後期的修剪和曬太陽,可以促進二次紅葉的欣賞。

紅楓葉片變紅的原理?

1,色素

紅楓葉片液泡裡面花青素,胡蘿蔔素,還有葉片含有葉綠體,可以合成葉綠素,花青素遇酸變紅,遇鹼變黃紫,新葉葉綠素少,液泡裡面呈酸性,所以葉片變為紅色。

2,葉片衰老

當到秋季以後,葉片慢慢衰老,葉綠素合成越來越少,葉綠體受到破壞,花青素增多,葉片開始變黃然後葉片會變得越來越紅。

3,溫差

我們都知道,被霜凍過的紅楓葉片非常的紅,其實就是溫差物理破壞了葉片細胞結構,溫差越大,葉綠體解體破壞,那麼花青素濃度越大,紅色越明面,如果秋末葉片偏黃,可以改變溫差達到葉片變紅的效果。

對於網友的這棵紅楓小盆栽,我覺得有些徒長,應該越加強修剪,促進分枝,讓枝條下移,然後合理的盤扎得到好看的造型。

我建議網友做到幾點養護

1,修剪促分枝

我建議修剪控旺促分枝,讓枝條下移,讓紅楓枝繁葉茂,為後期造型做準備,不建議再讓其往上長,會造成頭重腳輕,露腳不美觀。

2,合理盤扎

我建議做一個簡單的盤扎,要不然有些可惜了,我的思路是這樣。

3,多曬太陽

紅楓要想變紅,而且紅色的時間要想越長,就要多曬太陽,比如不曬太陽,葉片可以紅幾天,而多曬太陽可以延續到半個月以上。

4,摘葉摘心促葉茂

紅楓養護常做的工作就是摘葉摘心促葉茂,等新芽展開兩片葉以後,直接摘心,可以促進再次冒葉,摘心摘葉的時間可以放在6到8月,延長觀賞葉片的時間。

5,水肥管理

在生長旺季春夏兩季,保持環境溼潤,盆土也要溼潤,為了達到枝繁葉茂效果,建議半個月補一次肥,可以使用複合肥兌水澆灌。


分享到:


相關文章: